内置式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2012-08-15 00:51陆晓黔
上海蔬菜 2012年1期
关键词:内置式反应堆课题

陆晓黔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枣庄市市中区分校 277100)

为探讨和提高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水平,在市、区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内置式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研究》课题。该课题自2008年1月开始至2011年12月结束,其主要任务是用3年时间,在土豆、瓜菜、花生、果树等经济类作物上推广应用该技术;研究制订出适于本地推广的技术规程,总开发面积达到6666.7hm2,总增瓜菜12万t、油料2万t、果品10万t,项目总增加效益2亿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品质,减轻以至消除废弃和焚烧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3年来,课题组在搞好研究的同时,组织项目区域内的全区5个乡镇分油料田、菜田和果园三种生态农田类型,认真开展了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到6666.7hm2,总增加效益3.0367亿元,较好地完成了课题任务指标。现将3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课题班子

内置式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是计划内自选项目,不仅其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均无借鉴,而且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农田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更涉及社会诸多因素。为确保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组织成立了3套班子,一是课题领导小组,由承担单位负责人为组长、分支机构负责人和项目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发动、制订有关政策和物资协调,并督促检查有关工作情况。二是课题技术指导小组,由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为组长、分支机构技术人员、项目区政府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技术骨干为成员,主要负责技术实施方案、试验方案的制定,技术指导、培训和系统调查等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3年间,技术指导小组完成试验研究内容68项次,技术指导5万余人次。三是课题顾问小组,由山东省行业内知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课题进展中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答、咨询和年度验收工作,3年间,各级专家莅临指导50人次。由于机构健全,责任明确,组织严密,工作有序,管理严谨,有力保障了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

2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针对内置式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尚不被农民所充分认识的实际,我们一方面从提高农民改变栽培方式意识入手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广泛宣传内置式生物反应堆增产、增质、增效、降低能耗效应和推广利用价值,使广大农户认识、接受并自觉地实施内置式生物反应堆技术。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双管齐下,从而促进了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一是及时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10万余份,刻制技术指导光盘500张,拍摄技术照片近千张,利用“三下乡”活动等机会广泛宣传。二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台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三是狠抓技术培训,结合播种季节,采取层层举办培训班的方法,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两年共计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近百期次,组织技术讲座60期次,培训10万人次。同时,选择科技带头户和村组干部开展田间培训活动,使他们成为项目研究与应用的主力军,有力推进了课题推广工作的进程。

3 立足试验研究,做好点面结合工作

两年来,我们先后设置完成对比试验60项次,取得试验数据5000余个,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促进面上应用工作的平衡进展,我们始终采取抓典型、树样板、搞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总体思路,建立百亩示范方50个、千亩样板方10个次、万亩应用方3个次,“三方”面积占总应用面积的45%;并积极开展区级示范乡(镇)、乡级示范村(组)、村级示范农户(田块)活动,使广大农户在具体技术的操作过程中,学有人教,看有现场,干有样板,为项目总体应用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4 明确岗位责任,搞好技术物资配套服务

由于项目应用区农民长期以来受“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种植意识的影响,特别对内置式生物反应堆技术减量或不施化肥一度出现了不理解 (担心作物脱肥减产)苗头。对此,我们积极开展了包片、包点、包户和推行技物结合活动,即“三包两结合”,深入田间地头,跟踪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讲。同时,急农民之所急,干农民之所需,以区(市)为单位统一购进项目所需的物资逐级供应到农户手里。两年共计组织供应生物菌种、植物疫苗等物资500t,占应用总量的95%。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市中区西王庄乡宋楼村孙培明60m长的黄瓜大棚应用此技术收入18400元,增产106%,增收9000元;滕州市龙阳镇下司堂村刘继信拱棚土豆应用此技术667m2增产1129kg,增幅55%,生产的土豆由于个大、均匀、表皮光滑、口感好,客商愿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每667m2增加效益2180元;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北刘庄村孙丛银石榴园应用此技术比对照增产215%;山亭区桑村镇王庙村张献甜椒大棚应用此技术收入14000元,增产50%以上,增收6000元。课题组开展的“三包两结合”服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广大农户对此称赞说:“根际反应堆技术就是好,增质降耗收益高,人畜安全地增产,这样的项目要大搞。”

5 加强系统监测,及时搞好验收

系统监测及其数据的可靠程度是本课题成功的理论依据。对此,我们从加大系统监测力度入手,不断强化监测手段,课题组3次进京两赴上海投资10余万元购置监测仪器设备。于每年盛果(果实膨大)期,采用美国CID公司制造的CI301PS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采集CO2浓度进行CO2通量日观测;于每年4月和10月,选用河北武强红星仪表厂生产的气象用四支组直角地温度计(-20~50℃)和最高最低温度计(-50~40℃)观测 0~20cm地温和气温的日变化;在农作物盛花期,采用平板菌落记数法监测根际微生物效应。3年来,共计设立区(市)级监测点36点次,乡级监测点132点次,村级监测点144点次,整理监测数据1万个。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及时搞好大田考察和项目验收工作,3年间,课题组自行组织自测活动24次,接受由区科技局组织的市、区有关专家组成的项目验收组进行的年度验收两次,其验收结果与自测误差均小于5%,整体工作达到了课题预期目标。

总之,从目前该课题研究与应用区农作物栽培技术、产量和质量水平以及秸秆资源利用等方面看,采取边试验研究、边示范推广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用技术规程,不仅为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开避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且也是发展有机农业及高产、高效和创汇农业的迫切要求,体现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课题必要性强、意义重大;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看,该课题选题路子正确,立意新,理论依据科学性强,属生物利用秸秆范畴,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领先性;从现有的课题成果看,此项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且组织、技术力量强,研究手段完备,研究的内容符合实际,应用面积可观,课题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技术应用水平的差异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课题增效方面还存在部分不均衡性,特别在内置式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设施工艺的集成和简化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以期达到农业增产、增质、增效、降耗而又简便易行的目的。

猜你喜欢
内置式反应堆课题
基于田口法的内置式双层永磁体转子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方案对比研究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
基于无传感器控制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自抗扰控制器适应性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月球反应堆屏蔽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J型接头内壁残余应力
铅基反应堆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