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与政府信息资源建构论析

2012-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问政公众政府

陈 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网络问政与政府信息资源建构论析

陈 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给予政府职能方式新的挑战,政府与民众间的信息资源的沟通传递效率影响了政府的各项工作。“网络问政”给予政府管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为政府实现宣传沟通工作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政府及时了解公众的心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推动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在政府信息资源的传递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问政;信息资源;政治参与

互联网的出现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添入了无与伦比的助推剂,鲜有技术可以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相媲美,其在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在网络上的流传速度和影响力已成为社会的本质特征。根据马克思对社会本质进行的分析,网络作为“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1]320,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被称为网络社会。

一、网络问政力推政府职能新的转型

网络问政是指公民试图利用网络影响和推动政府决策的一种方式,是公民依据法律行使政治参与权利的体现。随着信息化的到来,网络式的交流已渐渐成为人与人、社会与社会之间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政府与民众联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日常工作行为中,更是不可缺失。

(一)网络问政转换政府管理的内涵

从社会发展角度视之,“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了解民情,更好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拉近政府与公众间的距离,加强二者间的信息资源的交流。从政府决策的角度而言,“网络问政”是政府基于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种过程,成为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当今政府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不断充实着网络问政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转向网络问政的主体。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参与主体是法律意义上的全体“公民”,而网络问政的主体是具有模糊性的“网民”,网络的匿名性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其中政府担任了与“网民”互动的另一主体,更多的是倾听来自百姓生活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接受“网民”的监督。

2.从实体问政向虚拟社会形态的转型。开启“网络问政平台”并不是“华而不实”,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也是拉近与公众距离、改变与公众关系的过程。提倡并推动民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政府工作中,也就是为了将群众呼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科学有效地开展政府各项职能工作,走进群众、服务于整个国家和社会。

3.网络问政进一步拓宽(展)政府管理的交流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建立门户网站“网络问政平台”,群众通过此平台进行写信(投诉、建议、咨询等)。“网络问政”平台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每天将网民群众信件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将信件分送至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关政策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信件。

(二)网络问政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机能

1.传递民间信息的有效性。政府各项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建言献策。一方面政府需要随时了解公众的利益需求和对政府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网络成为现代政府了解民意、征求意见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一种便捷、畅通的途径;另一方面公众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途径表达其利益诉求,进而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当然也包括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2]143。

2.成功的信息资源传递带动政府工作的高效率。网络问政是政府为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潮流,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职能和方式不断转变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在无需面对面的网络中,民众不用看办事员的脸色,政府部门将处理相关事宜的结果放在相关部门网页中,供广大群众监督和提出意见,对处置不当的事件要及时纠正并实行责任制,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推动政府办事效率,减少了腐败滋生的土壤。

3.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与保障公众合法权利。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政府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大量的政府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传达给普通大众,使得有效、实用的信息可以保证人们更好的接受国家的各项政策。政治参与是公民利益表达的途径,它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公众需要一个平台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借助它实现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扩大了政府的透明度,节约了公众的时间,更多地避免了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可能遇到的麻烦。

二、网络问政催生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用重新设计的信息流通渠道和信息流通规则取代原有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信息传输质量得到保证和受到规范化管理,而且可能打破传统组织层次的界限和层次间的官僚壁垒和部门壁垒。[3]在网络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状态在一定阶段取决于它步入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网络化的程度。

(一)信息传递方式催生成现代化政府

20世纪曾经是政府的黄金时代,它的各个机构在工业社会的权力在这个时代都得到了不断地膨胀,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使政府显得行动迟缓,力不从心[4]。美国行政学家尼尔森说:“正像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美国的商业结构一样,我们可以预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将深刻改变公众的期望和政府的工作方式。”[5]56

1.现代化政府需要利用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来支持和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推进创新型建设,所有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都要求我们的政府与公众建立起更直接、更广泛和更便捷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关系,社会进步需要政府的信息公开化程度和透明度更高,网络问政的工作方式恰好迎合了政府管理在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推进创新型建设上的迫切需要。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任务,如何为民众提供公正、优质、方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成为建设现代化服务政府的职责。在“信息爆炸”的现代化社会中,公民将更加期望政府能提供多样的和个性化的服务,他们关注的并不是由哪一层次、单位或者组织所提供的服务,而是提供的服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成本效益的分析原则,是否方便并具有较高的品质[6]74。

3.由于人们不信任国家的动机,加上信息和宣传相混杂的普遍趋势[3],在传统的行政法中行政主体拥有完全的信息,而相对人是一个旁观者,没有机会了解行政主体,也没有平台与行政主体进行交流与沟通,因而也无从与行政主体合作,只能增加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猜疑[7]54,加上信息和宣传在社会中的相混杂现象,导致了人们产生不信任国家的理念。

(二)网络问政成为政府信息资源传递方式的主要特征

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备忘录中认为,政府信息资源是指为联邦政府创建、采集、加工、发布或处理的信息。我国学者认为,政府信息资源是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却对政府各项业务活动有影响的信息的统称。[8]22网络问政作为当代社会现象和政府管理方式之一,相比较于传统的行政工作方式有着自己的特征:

1.具有较高的自由度。网络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能在瞬间生成、瞬间传播、实时互动、高度共享的传播媒介,而且还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问政”将网络的快速性、互动性和平等性与政府工作相结合,扩大了普通群众自由的话语权。匿名的特征不仅改变了以往民众不敢言论的状况,而且推动了社会各界民众都积极为社会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政府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敢于批评指正。

2.政治参与主体的非职业化。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主要是以会议和文件为主要方式,参与人员多数为政府机关人员,造成了我国政治参与主体的职业化。网络问政本质上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相同,但是同一般的政治参与方式有些不同,它是民众通过有较高自由度的互联网实现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监督政府的行为。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网民群体,则主体的大众化、普遍化展现了我国政治参与主体逐渐走向非职业化,更表明了政府在信息时代更加注重职能的转变、保障民众享有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3.双向平等参与性。网络的开放性、快速性让信息的传递和获取更加容易,无论是传递还是获取,都没有身份和地位的约束,每个个体都同等重要。它以离散的、无中心的结构模式和运作为特征,基本消除了歧视,实现了地位平等的参与[3]。方便快捷的网络更是消除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是面对面,期中隐含了交流双方的身份、距离和社会地位的限制,“问政”的网络化改变了传统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实现了同时与多个对象在不同地方平等的交流。

4.便捷、低成本。传统的靠人员下访和统计的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消耗数目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获得的结果缺乏一定的实效性,相比较传统政府资源管理、流通方式而言,网络具有着无可比拟的传输速度:只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任用相关的专业人士即可管理和维护,而大规模的信息量可以瞬间的双向流通,带来了及时、准确、巨大的信息资源。

三、网络问政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平衡性

“网络问政”是基于现代化的网络设备而建立的,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网络资源不对称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人群不对称”、“地区不对称”[9],据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数据显示,城乡之间网民普及率及上网时间差异巨大,城镇互联网的发展水平明显要高于农村。城镇网民普及率是农村的6.5倍,农村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3.2小时,与全国平均水平16.9小时相差较大,少3.7小时。受知识结构和经济水平的限制,我国大量的民众缺乏通过网络获取政府信息的相关知识与经济能力。

(二)“网民”盲目中的非理性参与较多

网络与传统的沟通交流和参政议政方式不同,网民的身份被“隐形”,部分网络个体借助于 “隐形人”的身份滥用自己的权利,肆意传播不良、虚假信息。网民对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及其工作存在不满或不理解的情绪,造成大量网民一时将自己的愤慨用非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便破坏了原本良好的民主参政环境,给社会政治带来了不稳定的潜在威胁。政府工作人员对于“网络问政”平台的建立既有着好的态度,同时也因为公众由个别现象或受虚假信息的影响而发泄自己的不满造成的恐慌感到无力,导致政府部门不能很好地判断公众的心声。

(三)信息处理中的公众参与缺失

没有公开、透明的民主监督与决策机制,就无法保障人民参与、影响决策过程的机会,就会使民众被排斥在国家决策和制度设定的进程之外,利益受到侵犯[10]。现代政府与民众关系体现的是双向互动,“网络问政”是政府建立的、与公众互相传递和交换信息资源的一种积极有效方式。在普通百姓看来,“问政”只是政府改变了一种工作方式而已,本质还和以往的传统工作形式相同,究其原因是普通公众没有参与到政府的工作行为之中,在选择群众信件过程中产生了不科学、不公平的现象。政府是对公众提出的事件进行“问政”的主体,必然会在选择时产生主观性,例如选择有影响的公共事件来处理而忽视了一般的来信。

四、网络问政建设的完善与稳定

政府在新时代的各项政策改革与新的管理模式都存在长久性质。国家长治久安需要的不是一时的强大政府,公众需要的政府要有长久的生命力,有很强的执政能力,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需进一步强化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大力推进“网络问政”的建设需要跨越“数字鸿沟”问题。首先,需要保证更多的人都具备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来应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挑战。政府需要更加重视教育投资,科普知识的推广应该面向整个国家的公民,提高公众参与网络政治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加速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扩大网络运用的地区范围和人群分布,通过图书馆和市民文化中心等公共机构设置相应的网络设施,为市民利用网络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环境。

(二)提高网民的道德意识和参政水平

网络问政是民众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方式,体现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权利。首先,大力培养网络道德意识,使公众了解和把握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应履行的义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占主要网络人群的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最易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迫切需要社会、学校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力度,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警觉性和抵抗能力。其次,有效推动“网络问政”的步伐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的提高。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更加注重公务员的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公务员不仅仅是要在工作之中做好本职工作,也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增强亲民性,立足于拉近和公众的距离,用科学的态度和平静的心态对待网络之中的不良信息和行为,提高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

(三)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和关注民生问题

只有接触和生活在大众社会的人们才可以了解更多、更真实的百姓生活。首先,在负责收集和选择“网络问政”平台信件的人员之中要适当增加相关公众代表,在“问政”的过程中起到监督和推动工作进程作用,避免一些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声音被忽略。其次,应该增加政府工作人员与体现民众心声的代表进行交流的机会,开展一系列的互动环节,甚至面对面交流,让普通百姓更多了解“网络问政”运行的机制和流程。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问政”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提高“问政”平台的公信度,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李斌.网络参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周光辉,周笑梅.互联网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J].政治学研究,2001(2).

[5]泰普斯特.数字经济的蓝图—电子商务的兴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李和中.论法国公务员制度的现代化改革[J].公共行政,2001(5).

[7]向佐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8]陈能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9]卓杰.网络政府发展对中国政府过程的影响研究[J].社会纵横,2008(9).

[10]冬梅.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社会纵横,2008(2).

D035-39

A

1671-8275(2012)04-0013-03

2012-05-20

2010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江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0ZZC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扬(1987-),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

董 凤

猜你喜欢
问政公众政府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