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后部入路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150例疗效分析

2012-08-18 08:55樊勇丰
中外医疗 2012年2期
关键词:基底节功能区入路

樊勇丰

(益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益阳 413001)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其30d病死率可高达35%~52%,而传统的微创术治疗易损伤功能区、有引流不彻底的缺陷,致术中、术后病死率增加[1]。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经额后部入路微创穿刺抽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1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0例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部CT扫描确诊,240例病例随机分为经额后部入路(观察组)150例及颞部入路(对照组)组90例,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区,出血量40~60mL。2组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CT结果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额部入路穿刺引流方法:根据头颅CT扫描定位血肿,并利用立体几何的原理将血肿的最大平面垂直投影于患侧额部,取额部投影区中下交界处为穿刺点,选择无大血管和重要功能区的路径矢状方向进针。在穿刺点进行颅骨钻孔,三棱手锥刺破硬脑膜,再以脑穿针自骨孔缓慢进针至血肿腔远端,拔出针芯,小心抽吸大部分血肿,至抽出积血50%~70%时于血肿腔内置软塑带侧孔引流管,残余血肿分次注入尿激酶后逐步清除,2次/d,每次5万U,夹管2h后放开引流管引流,动态复查头颅CT,直至血肿<5mL后拔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治疗同时要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及适当的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颞部入路血肿碎吸术,其他治疗同观察组。

1.3 疗效判定

参考爱丁堡-斯堪的维亚法对神经缺损功能程度评分(ESSS)[2],所有患者于治疗后14、30d对神经功能评分、术后再出血、脑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术后7d2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4d及30d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详细数据及并发症情况见表1。

表1 2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s,例(%)]

表1 2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s,例(%)]

注:2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后(d) 神经功能评分* 残余血肿体积(m L)* 再出血 脑积水 死亡率14 27.09±5.18 5.19±1.12 2(1.33) 2(1.33) 6(4.00)观察组 30 15.63±4.67 3.17±0.59 0(0) 2(1.33) 0(0)14 35.73±6.31 9.41±3.08 4(4.44) 2(2.22) 16(17.7)对照组 30 27.29±4.98 5.43±1.13 1(1.11) 2(2.22) 4(4.44)

3 讨论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为常见的危重因素,一旦突发脑出血,病程凶险,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故早期清除血肿,减轻占位效应及组织缺血,减少凝血过程及血液成分崩解,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炎性介质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是治疗的关键[3]。然而,传统的颞部入路穿刺术易损伤功能区、有引流不彻底的缺陷,术后病死率较高。而采用后额部人路微创钻颅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50~80mL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而且有效降低死亡率以及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由此笔者总结出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的优点:(1)定位更精准:本术式充分利用立体几何原理,确定血肿为两个投影的重叠区,使得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更高;(2)有效避开重要功能区:经后额部人路穿刺避开了脑重要功能区,尤其是远离大脑中动脉血管密集区域,如脑膜中动脉等,有效降低了功能区损伤发生率;(3)方便引流:基底节区血肿大部分为竖直方向的长柱形,此入路进针方向所置引流管与柱形血肿的长轴对应,使引流迅速,快捷,清除血肿更加彻底;(4)神经功能恢复快:微创术减轻了血肿的占位效应,有效抑制脑水肿的诱发,减少凝血酶原的瀑布式激活和减少炎症介质对组织的损伤[4],预防了颅内压升高,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利于脑功能的康复。

[1]王福顺,毕向锋.额后部入路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59例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0,27(6):715~718.

[2]孙育海,朱建华.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903~906.

[3]罗民新.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2):95~98.

[4]毕向锋,唐宝苍.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08,48(32):126~128.

猜你喜欢
基底节功能区入路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