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国际炼油业的领跑者

2012-08-26 01:24宋玉春何世念钟大海黄律己秦玉清贾永存
中国石化 2012年5期
关键词:炼油炼化一流

□ 本刊记者 宋玉春 何世念 钟大海 黄律己 秦玉清 贾永存

青岛炼化、海南炼化作为新世纪以世界先进标准,按照新技术、新设备、新流程、新机制模式建立起来的新型炼油企业,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尽快跻身世界一流。记者近日到两家企业采访,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力争率先创建世界一流炼厂的劲头。

在中国石化33家炼化企业中,青岛炼化和海南炼化块头算不上大,资历最浅,但他们工艺设计更科学合理、技术设备更先进、管理更精简,在炼油板块率先实现世界一流的进程中,理所当然地被寄予了担当先锋的期望。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最近在海南炼化调研时表示,海南炼油起点高、建设好、管理强、效益好,应该第一个实现国际一流。

对此,两家企业都充满了信心。海南炼化负责人说:“海南炼化敢与国内外同行比高低,敢于做国际炼油行业的领跑者,争取在炼油板块第一个达到国际一流。”青岛炼化董事长、总经理王树德表示,青岛炼化在“建成一流、管成一流”的高起点上高标准起步,已成功跻身国内炼油先进行列,部分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有信心、有条件率先成为世界一流。

作为在本世纪建起来的两个新型炼油厂,两家企业在进军世界一流中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

□ 作为我国第一个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中国石化青岛千万吨大炼油设计年加工进口原油1000万吨,同时,其环保指标全部达到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康智 摄

海南炼化是按照“设计合理、装备精良、技术先进、质量领先、环境友好、管理科学”的理念建设发展起来的,虽然炼油规模只有800万吨/年,但人员精干,产品结构合理,高附加值产品收率在系统内稳居首位,吨油利润连续三年位居中国石化炼油板块首位,2011年人均产值8000万元,人均创利200万元,是炼油板块中唯一一家在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领先程度奖项中居国际领先的企业。经国际咨询公司评估,海南炼化技术经济指标及竞争力与亚太炼油先进企业处于同一方阵。

青岛炼化是我国第一个单系列1000万吨级炼油企业,先进的技术流程设计,使其技术经济指标同样处于国内先进行列。该公司吨油现金操作费用、净现金利润、加工损失率等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反映炼油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能量密度指数EII达到60,率先实现世界领先。根据所罗门咨询公司对大型炼油企业的绩效评价标准,青岛炼化多项指标已达到世界炼油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更让两家企业争创世界一流具备了先天优势。海南炼化地处海南省西北部的洋浦经济开发区,这里毗邻北部湾,拥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和避风港,位于新加坡-香港—上海—大阪国际海运主航线上,地理和海运条件优越。青岛炼化位于山东黄岛经济开发区,紧靠我国重要的黄岛输油码头,同样拥有良好的物流环境,产品经陆运、海运可方便销往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等地,并且部分出口海外。

据海南炼化副总工程师赵聚德介绍,对比中国石化总部2011年制定的世界一流炼厂的11项技术经济指标,目前海南炼化的净现金利润、总占资本回报率、能耗水平、污水排放、损失工时伤害率、可记录伤害率等6项指标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废气排放、车用汽柴油质量、主要装置运行周期、加工损失率等5项指标与世界一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海南炼化将通过精细管理,优化装置运行,完善装置结构,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2014年使11项指标都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创建现代炼化企业管理新模式

对国内企业来说,在炼油规模、技术设备等硬指标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不难,难的是在人员、管理等软实力方面达到世界一流。而在这方面,海南炼化、青岛炼化这两家新型炼厂有独特的优势。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在建厂之初都是按照世界先进水平确定的,机构精干,人员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两家企业的员工都不超过700人,都达到了人均炼油1万吨的世界先进水平。

探索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炼化企业管理模式,是中国石化炼油打造世界一流的关键。而这个重任,首先就落在了这两家新型炼厂身上。

海南炼化负责人说:“要打造世界一流,海南炼化不仅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和国际接轨,而且要探索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管理新模式。”

□ 海南炼化装置区。贾永存 供图

海南炼化综合管理部部长刘学庆向记者介绍说,海南炼化管理运行机制的“新”,主要体现在“四化”上,即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机构精简化,岗位职责复合化,辅助服务社会化。机构高度扁平化,建立以经理班子、部门、运行班组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生产指令传达高效准确。管理机构精简化,作为大型炼化企业,仅仅设置了13个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同时也是执行部门,管理人员一般身兼数职。岗位职责复合化,只区分为外操工和内操工,像老石化企业司空见惯的司炉工、司泵工、一操、二操等分工,这里均看不到,“一个人干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活”。辅助服务社会化,“能外包则外包”,检修维护、仓储物流、分析化验、产品包装、生活后勤等业务,都实行业务外包。业务外包单位均纳入海南炼化管理体系,目前驻厂业务外包单位计18家,1500多人。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成本大幅下降。

王树德告诉记者:“我们的愿景目标是‘共创世界一流炼化企业、共建世界一流员工团队’,两个目标相辅相承,依靠一流的团队和一流的管理,打造世界一流的炼化企业。”

青岛炼化同样实施了扁平化管理。据青岛炼化总经理助理雷平介绍,青岛炼化全公司只有员工637人,仅设置了10个职能部门和9个生产单元,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世界炼油先进水平。青岛炼化还大力推进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编制标准化管理制度361项,工作流程582项,工作表单584项,使各项工作制度明确、流程清晰、表单规范,初步实现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的规范化管理。

两家新型炼厂精干高效的管理新模式、新机制,要求总部机关在对这种新型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方法上也必须改革,以促使其发挥新模式的效率。否则,如果用对老企业的管理考核方式去对待他们,考核过多过细,必然会限制其应有的活力和创新。

打造绿色低碳新优势

青岛炼化和海南炼化都面临一个高门槛——环境保护。海南正在打造国际旅游岛,而青岛也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旅游城市。处在这样的地域环境里面,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就成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必然选择。

海南炼化负责人说:“海南岛是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实现清洁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装置能耗,打造绿色低碳企业是海南炼化的追求。”

在2010年,海南炼化就在自产燃料气全部利用的前提下,实现了“零”燃料油的运行模式,做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他们引入“欧萨”管理方法,确保现场直接作业环节安全。开展水体环境风险防控,加大对码头作业环节的监管,开展码头作业溢油、保安应急演练,确保码头作业安全,有效保护海南岛的碧海蓝天。高度重视地下防渗方案处理,杜绝芳烃组分渗透进入地下水系统。装置采用无泄漏动静密封等新技术,确保实现大气无味的清洁化生产,实现绿色低碳,环境友好。

青岛炼化副总经理胡正海表示:“由于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炼化的环保压力很大。”青岛炼化始终将安全环保置于首要位置,以“对驻地环境负责、对职工健康负责”的高标准,严格落实清洁生产要求,以技术创新和措施到位确保环保指标好、厂区无异味,使清洁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持零事故。据青岛市环保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监测显示,青岛炼化周边空气质量与开工前未发生明显变化,公司兑现了“保护青岛碧海蓝天”的环保承诺,荣获山东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十佳典范企业”荣誉称号。

吹响勇创一流冲锋号

面对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在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大潮里,海南炼化、青岛炼化正信心百倍地加快布局,全力冲刺。

“读懂绿色低碳的山海经,念好安全环保的紧箍咒,吹响勇创一流的冲锋号。”海南炼化负责人的这三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两家企业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态度和思路。

赵聚德说:“在运营能力、质量水平及环保水平等几个大的方面,海南炼化与世界一流企业还存在差距。”

对此,胡正海也有同感:“要实现世界一流,青岛炼化在部分环保指标、成品油质量升级、长周期运行等方面需要大幅提高。”

对此,青岛炼化制定了长达42页的争创方案,包括目标措施、时间控制及任务分解等上百项内容。按照青岛炼化‘十二五’争创一流指标措施分解表,他们将投入20亿元建成柴油质量升级储运设施完善两个项目,使成品油质量全面达到国4标准,部分达到国5标准,最终形成1200万吨/年的综合配套加工能力,这将有力改善制约他们争创一流的薄弱环节。

海南炼化则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远离红海”、“开辟蓝海”,紧紧依靠中国石化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形成自身特色的竞争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借助作为海南省洋浦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企业的有利条件,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发挥好“政策优势、航运优势、原油及成品油储运资源优势”上,将全力推进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实现煤、油、芳、烯同步优化,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尽快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力争在争创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的过程中捷足先登。

猜你喜欢
炼油炼化一流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