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劳务工管理新方法

2012-08-26 01:24吴初椿
中国石化 2012年5期
关键词:劳务工劳务用工

□ 吴初椿

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是中国境内第一家整体合资的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该公司认真做好劳务工管理工作,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劳务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现有员工9000多人,其中劳务工约7000人,劳务工管理难度大。为此,该公司规范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以书面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制定劳务工管理办法,规范了劳务工的招聘、培训、续用、辞职、退工等程序,明确了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劳务工规章制度,明确了劳务员工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保密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员工的行为,切实维护公司、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员工三方的合法权益。督促劳务派遣公司不断完善服务管理,维护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劳务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只要岗位一样,薪酬待遇就一样,建立让员工感到温暖和谐、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内部环境,确保了劳务工队伍的稳定。

但在实际用工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身份差异的“自卑心理”。公司劳务用工主要集中在加油站、油库等生产一线,虽然已实行了同工同酬,但仍有部分劳务工觉得还是有身份上的差异,有的甚至将身边的正式员工视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假想敌”。如有的服务时间较长的加油员,与加油站里新来的正式工较劲,造成了工作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

□ 华北局、分公司打通劳务工晋升通道,获得过高级工资格证书并在关键岗位工作5年以上者,均有希望转为正式工。图为员工技能鉴定考试现场。 马献珍 摄

缺乏归属感的“茫然心理”。有的劳务工认为公司是正式工的公司,自己在公司没有发展前途,这种心理不仅使其自身工作效率低下,还影响了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合同期满的“动荡心理”。劳务派遣用工一般与用人单位签订两年期的劳动合同,公司这几年内部改革力度加大,对劳务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一些劳务工思想被动,怕到时难以续签合同,因而不安心工作。

劳务派遣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这种用工形式的接受和适应仍需时日。一些正式工有心理上的优越感,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排挤劳务工,与劳务工发生矛盾和冲突,从而使劳务工在企业缺乏归属感。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推进劳务工与正式工的融合

为解决劳务工管理中的上述问题,稳定劳务工队伍,调动劳务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必须确立员工是公司最大财富的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对劳务工的培养使用,实现劳务工与正式工的平等与融合。

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及时调节劳务工心理偏差。公司应自上而下,培育劳务工与正式工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的理念和氛围。建立完善与劳务工的有效沟通渠道,及时化解他们工作和心理上遇到的问题。

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制度,有效扩展劳务工发展空间。完善用人、育人机制,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体系,强化对劳务工的教育培训。根据劳务工的个人特点、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个人发展的指导与规划,以劳务工的成长促进企业的发展。

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制定与业绩挂钩的薪酬体系,从制度上实现同工同酬。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劳务派遣人员的福利待遇。在提薪、晋级、评奖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问题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大力开展劳务工绩效考核工作,建立身份转化激励制度,将工作突出、技术精湛、培养潜力较大的劳务工转换为正式工,激发劳务工的工作热情。

猜你喜欢
劳务工劳务用工
农民工在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问题解答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2007—2012年深圳市沙井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劳务工医疗保险门诊费用调查研究
深圳地区外来劳务工群体图书馆服务需求实证研究
浅谈劳务工加入工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