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以对286名教师的调查为例

2012-09-04 01:26陈会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消极总分主观

陈会民

当代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以对286名教师的调查为例

陈会民

为了研究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20)对28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心理健康总分与教师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健康与教师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633;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对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最大,联合解释幸福感42.8%的变异。

教师幸福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也往往被贴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标签,教师更多地是扮演着别人迈向成功与幸福的阶梯的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人们对教师自身幸福感的关注越来越多。例如,冯用军等人对云南省大学教师整体幸福感的实证研究[1],王玲、李铁对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因素的探析[2],郑红渠等人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3],等等。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使人类获得幸福。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幸福感如何直接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幸福,幸福的老师才会带来幸福的课堂。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28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中小学教师134名,高校教师152名;农村教师86名,城镇教师27名,城市教师173名。

(二)测量工具

1.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 Schedule,GWB)[4]。此量表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驰与紧张(焦虑),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了易于操作,本研究共选取量表项目18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4]。由姜乾金根据Zimet等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修订而成,通过因素分析将PSSS条目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类,PSSS含12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7七级计分法,即分为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极同意七个级别。“社会支持总分”由所有条目分累计。信效度较好。

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4]。由国内研究者解亚宁参照Folkman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WCQ)改编而成,此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信效度良好。

4.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Health Questionnaire,GHQ一20)[5]。共20个项目,含3个分量表:GHQ一自我肯定量表,GHQ一优郁量表,GHQ一焦虑量表,1至9题为自我肯定量表,是对心理健康积极方向的测量,得分越高表示被试自我肯定程度越高;10至15共6道题是忧郁量表;16至20共5道题是焦虑量表,这2个量表是对心理健康消极方向的测量,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忧郁、焦虑体验越强。GHQ一20量表的20个项目分选“是”和“否”计分,“是”计1分,“否”计0分。由Goldberg编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虹等人修订,其信度(含分量表的信度)良好。

(三)数据处理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所有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对社会支持各维度、心理健康、应对方式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的各维度、自我肯定、心理健康总分与教师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健康与教师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633。

表1 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

表2 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2.用幸福感作因变量,以心理健康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心理健康总分、社会支持总分、消极应对进入了回归方程,联合解释42.8%的变异。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幸福感=0.635×心理健康总分+0.147×社会支持总分-0.116×消极应对。

表3 逐步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1.加强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师范生是未来的准教师,他们的心理素质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高等师范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在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科学的职业心理测试,以便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要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要参加相关的职业心理测试,并接受相关的培训。

2.学校要为在职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校是教师的管理机构,如果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是难辞其咎的。首先,要营造民主自由的校园管理文化,转变领导方式,让每一位教师敢于发出自己的心声,并得到积极地回应。其次,学校要对教师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并定期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最后,要把心理健康水平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与职称评定,形成良性的心理生态循环机制。

(二)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振兴民族之本。一方面,社会要给予教师充分的物质支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这些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个体才会产生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还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精神支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让教师这一职业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幸福的职业。另外,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档案,利用微博、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建立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动机制,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从而使教师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自我肯定,增强幸福感。

(三)开辟多元化的积极应对方式,增强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面对同样的问题,教师所采取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单一的或多元的应对方式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提供给教师积极的心理暗示,而多元化的应对方式则旨在拓宽积极应对方式的获得途径,从而增进教师的主观幸福体验。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保持自身对工作的热情与新鲜感、发挥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挖掘教师职业的精神意义、提升职业认同感等积极的、多元化的应对方式来增强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1]冯用军,朱华山,朱金陵.云南省大学教师整体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0,(10):79-84.

[2]王玲,李铁.浅析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原因及其提升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99-100.

[3]郑红渠,刘倚玲,张庆林.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健康,2011,(2):23-25.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5]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和效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75-79.

责任编辑:姚旺

G645

B

1671-6531(2012)07-0026-02

本研究为2011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课题编号:SKL-2011-468。

陈会民/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级教育学专业学生(河南新乡453007)。

猜你喜欢
消极总分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