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2012-09-07 05:44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23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住宅

新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这可以与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起来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句话现在看来有些偏执,但居住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原国家建设部制定公布过小康住宅的十大标准,从住宅套型面积,平面布局设计,房间采光、通风、隔音效果和照明水平,合理配置成套厨房设备,合理分隔卫生空间,水、电、煤气等管道集中管理,合理提供室内外休息空间,住宅区环境舒适,垃圾处理、预留车位,社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等十个方面予以阐述。它们概括起来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数量标准。每户要有一套住房,子女分室。二是质量标准。成套率,房屋由卧室、起居室或客厅、厨卫等组成。三是环境标准。主要体现在方便、舒适、优美三个方面。到2020年,住房小康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2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这就是“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的具体化、标准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住房小康目标,这里不是指部分人,而是指大部分人;当然不一定就是“居者有其屋”,也可以是“居者有其所”。但不论是“其屋”、“其所”,标准是一样的。

当前,这个标准对于高收入居民、中等收入偏高居民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过了。但是,对于低收入、中等收入偏低、居中的居民,相当部分还远没有达到。为此,到“十二五”末,国家规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然而,对于中等收入偏低、居中的家庭,这个庞大群体中有很大部分人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的优惠政策,面对高房价、高房租,他们收入有限,消费能力有限,如果调控不到位,面对高企房价,他们仍然是望房兴叹,住房条件难以得到较好地改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不会关照弱者,只有政府才能帮助弱者解决住房问题。为此,政府必需在部分高房价城市如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继续加大调控力度,政府应继续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责,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优先安排用于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减少建设和消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除了限购限贷还要限价,进一步落实《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 18号文],通知中要求“控制土地价格”,进而控制房价,加大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使房价早日回归,“努力使住房价格与大多数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使自住需求得以更大地释放。

与此同时,要完善住房租赁市场的规章制度。规范住房租赁成交行为,强化合同管理;定期发布住房租金指导价格,控制租金过高上涨。其次,要加强农民住房对土地依托的保障,加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使脱离农村的农民工能够卖旧宅进城买新宅。另外,还要实现住宅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集约化,开发和引进先进的住宅建筑体系和成套的工程技术,建立住房工业化技术体系,其体系包括建筑与结构技术体系、节能及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厨房卫生间节水部品技术体系、住宅智能化技术体系,室内空间设计、装修一体化技术系统等,以及与其配套的住宅质量控制体系、住宅性能认定体系;以此提高住宅的建设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标准化水平,改善住宅综合品质,推进住宅绿色消费。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住宅
我家的小康
Jaffa住宅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挂在“树”上的住宅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MHS住宅
A住宅
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