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研究★

2012-09-12 07:24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省保定市071002刘丽斌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6期
关键词:馆制总馆分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省保定市 071002〕 刘丽斌

一、引 言

总分馆体系是“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或与总馆一起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1]8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要求每个人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得图书馆信息资源,而总分馆制被认为是实现普遍均等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最佳模式。总分馆制以其服务场馆布局合理、资源统一分配、服务标准统一、运行高效等优点成为欧美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普遍采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组织机制。近几年来,在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我国各地政府和图书馆界也开展了一系列总分馆制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总分馆模式。

二、保定市公共图书馆现状

从现有法律法规上看,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确立了公共图书馆网点布局规划原则:服务人口在20万以下建设一所小型图书馆;服务人口在20万~150万建设一所中型图书馆,同时每20万人建设一所小型图书馆。这些规定可以看成是以人口数量为依据来设置图书馆的标准,它比较适用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镇[2]。据保定市政府统计,截至2009年末,保定市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 101.66万人,其中市区106.49万人,城镇人口394.96万人,乡村人口706.70万人[3]。而保定市市区目前只有一所市级图书馆,尚无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室)也极少。保定市下辖的各个县(市)虽然都有县图书馆,但其发展受多种历史因素影响,大多现况不乐观,开展的公共服务较少。而乡镇或街道图书馆也是凤毛麟角。保定市公共图书馆目前的规模距离国家指标相距甚远,建设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势在必行,总分馆制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三、保定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

保定市探索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以市、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街道)分馆为骨干,以村(社区)图书室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以企业、学校、医院等其他行业图书馆联合加盟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目标是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免费、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保定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保定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

四、保定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规划

总分馆体系与单独运行的图书馆相比,能够产生更高的服务效益主要源自三个因素:一是分馆有总馆在业务、技术、行政、后勤等方面的支撑而节省了专业人员成本;二是分馆在资源上通过总分馆体系内(包括总馆和其他分馆)的统一采编、充分流动、按需调配等共享方式而节省了资源建设成本;三是总馆借助分馆延伸了服务触角,分馆贴近读者、方便读者,培养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习惯,扩大了读者群。三大因素的综合结果,使总分馆的效益增长幅度比成本增加幅度要高得多,实际上,是因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扩大读者而摊薄了图书馆的运行成本。可以看出,总分馆要发挥这三大因素的作用,需要总分馆是一个统一管理的整体。内部结构越紧密、管理的统一程度越高,总分馆就越能发挥效益。而要使总分馆能够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和建立制度是最根本的前提和保障[4]。

(一)政府主导

总分馆制建设中,图书馆规划布点必然涉及到基层政府,单靠图书馆自身与所有基层政府的谈判和协调,难度很大。因此,重要的是政府必须承担起总分馆统筹规划建设的责任,建立领导、推进、监督和管理机制。保定市政府需组织牵头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专职机构,在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的共同主导下,基层分馆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保定市政府应根据各乡镇的人数、覆盖半径和行政区划,对服务体系的网点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提出统一的建设标准,由现行的公共图书馆按行政区划设置向按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布点的方向转变。

(二)多级投入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现必须解决“合适的管理层级”和“合适的管理单元”两个规模控制问题,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辖区覆盖能力考虑,合适的服务半径是规模控制的关键[1]4。以保定市(市区)和各县(市)为管理单元,形成各自的总分馆体系,既适应了“分灶吃饭”的现行财政体制,也表明了各级政府都应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同时要求各基层分馆人财物集中管理、管理层级适当上移,最大程度地消除分级投入给管理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市总分馆体系的管理层级是市-街道二级网络,延伸到社区一级的服务由图书室、流通站或流动车承担,中心图书馆由保定市图书馆承担。保定市下辖的各县(市),管理层级应是县-乡镇(辐射到村)二级网络,服务是县-乡镇-村三级网络,中心图书馆由县(市)图书馆承担。这样的管理层级和管理单元,适应了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县馆是独立建制的图书馆,市馆不可能对其形成人、财、物的集中管理)。而市、县(市)图书馆各总馆之间存在业务指导和合作联盟的关系,市馆在保定市区域性公共图书馆间的功能定位是业务上的中心图书馆,承担起对县(市)馆的业务指导、规范、服务、检查、保障、培训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等任务。

基于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政府财力无力独自承担起公共图书馆建设这一现实,基层分馆的建设资金和正常运营资金由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政府共同投入,打破一级政府建设一个图书馆的传统体制,构建由多级政府联合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事业发展模式。具体地说,在保定市本级,就是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共同投入;而在县(市),则是由县(市)-乡镇-村共同投入。考虑到村(社区)级财力的实际情况,建设与运行资金的主要承担者是市、县(市、区)和乡镇,村(社区)级机构只是酌情分担。

(三)集中管理

集中管理指基层分馆建成后各级政府委托总馆(保定市图书馆、各县图书馆)统一管理(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府不干涉总馆对分馆人、财、物的管理)。总馆制定分馆建设标准和分馆服务规范,明确各分馆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总馆设立专项账户,多级政府的投入纳入该账户统一管理。每建一个基层分馆,由总馆派出一名分馆馆长,负责分馆的业务工作;对工作人员实施统一聘用、专业培训、集中管理、定期考核、持证上岗。总馆对分馆的文献资源实行统一采购、集中编目、按需配置并实时流动[5]。保定市图书馆建立统一的计算机文献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各县总馆及基层所有分馆通过VPN组网方式与保定市图书馆连接,使城乡图书馆之间一卡通行,图书借阅通借通还,资源高度流通,城乡共享相同的数字资源,为农村读者提供与城市读者几乎均等的优质公共图书馆服务。

(四)馆际联盟

保定是一座文化古城,共有20所高等院校坐落在此,包括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等等。各高校图书馆较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硬件设施及馆舍环境优越,并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图书馆馆员。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例如北京34所高校图书馆已逐步免费对外开放[6]。保定市政府应与各高校共同协商,可通过资金补偿等方式促使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组建图书馆联盟,共享信息资源。此外,部分大型企业与医院也拥有图书馆(室),保定市政府可与其签订协议,合作开设特色分馆。

五、结束语

保定市尽快推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建立覆盖全市的基层分馆,实现多系统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共建共享,使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能遍及市区城乡。保定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运行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以期进一步完善。

[1]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2]李国新,冯守仁,鹿勤.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建设标准解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3]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保定市概况[EB/OL].[2012-08-20].http://www.bd.gov.cn/html/bdgov/mlbd/unnlw.html.

[4]邱冠华.示范区创建中深化“苏州模式”的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3):20~25.

[5]章明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嘉兴模式[J].图书馆杂志,2009,28(10):46~48,51.

[6]许荻晔.首图联盟副主席朱强谈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EB/OL].(2012-03-16)[2012-08-20].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2/3/16/760882.shtml.

猜你喜欢
馆制总馆分馆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民族地区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青海省博物馆为例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推进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