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出都市报的本土新闻特色——以《贺州晚报》为例

2012-09-17 09:00□蒋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4期
关键词:贺州晚报版面

□蒋 清

(贺州日报社,广西 贺州 542899)

2010年底,贺州日报社将贺州市广电局旗下的《桂东电视报》兼并,并在其新闻媒体资源的基础上创办了《贺州晚报》,2011年3月18日正式创刊,成为贺州市历史上唯一的一份都市类报纸。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贺州晚报》坚持“晚报风格明显、贺州特色浓厚、市民喜欢订阅、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办报宗旨,在当地网络论坛、手机报、门户新闻网等新媒体兴盛时代中搏杀出一条纸质媒体的发展之路,在本地新闻当中,做出了本地的新闻特色。

定位准确 内容贴近生活

新闻价值被人们视为新闻选择和传播时的尺度。有了好的新闻稿件,要编排出好的新闻版面才会收到1+1>2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贺州晚报》的办报水平,《贺州晚报》的采编人员仔细分析读者的新闻需求和读报习惯,对本地新闻板块的版面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对版面内容的选择也做出了统筹安排,使5个本地新闻版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头版进行重点突出大幅图片,内容以贺州大事及社会民生新闻、趣闻为主,吸引读者的眼球。2版为《今日看点》,并设置了“时政看点”、“社会看点”、“民生看点”、“今日视角”等小栏目。各小栏目的用稿取向为:“时政看点”以关乎社会、民生的市委、政府每年的重大活动,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工业、民生项目等为主。“社会看点”以重大案件、突发事件、监督性新闻、社会热点。“民生看点”以与群众衣食住行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活类新闻为主。“今日视角”以社会、民生图片新闻为主。3版为《今日城事》。设置“城事聚焦”、“记者目击”、“明眼看人”、“街头巷议”等小栏目。各栏目的用稿取向为:“城事聚焦”为城区、县城昨日或今日发生、将来发生的重要社会、民生等市民关心的新闻为主。“记者目击”以记者昨日现场短新闻、趣闻为主。“明眼看人”以曝光城区、县城不文明行为(破坏公务、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违背公共道德等行为)为主。“街头巷议”以市民、网民热议、关注的大小事为主。4版为《县域新闻》。设置“县(区)要闻”、“新闻速递”、“乡村故事”、“瓜果飘香”、“农村新貌”、“乡土文化”等栏目。栏目稿件取向:“县(区)要闻”主要是市民普遍关注的,各县(区、管理区)时政要闻、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大措施出台、在全市有影响有特点的工作亮点。“新闻速递”以县(区、管理区)突发事件、奇闻趣闻为主。“乡村故事”主要以能从中折射出人间真情真爱、感人肺腑的普通百姓故事为主。“瓜果飘香”主要以图片形式,报道农民丰收的喜悦。“农村新貌”主要反映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变化。“乡土文化”主要是有历史、有特色、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如土瑶的长桌宴、民间彩调等)。5版为《热线·拍客》。设置“记者追踪”、“有话您说”、“回音壁”、“律师释疑”、“一家之言”、“贺州拍客”栏目。各栏目的用稿取向为:“记者追踪”根据以市民热线反映的问题,记者进行追踪,跟踪报道为主。“有话您说”以市民来函来电为主。“回音壁”主要是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后的回馈。“律师释疑”以市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法律问题解答为主。“一家之言”以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的评论为主。“贺州拍客”以记者、普通市民所拍摄到的新鲜、离奇、趣味的图片为主。

通过对各版面的准确定位,不仅使得每个版面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而且贴近贺州市民生活,满足读者对本地新闻信息的需求。

力求创新 做好深度报道

好马配好鞍,骑马的人才跑的快,跑的远。有了好的版面定位和好的栏目就必须要有好的新闻稿件去与之匹配。对新闻稿件来说,在信息量方面,纸质媒体永远无法与可以“无限链接”的网络相比;在传播时效方面,也无法与有网络和手机附着的移动终端竞争。所以,纸质媒体告别对信息的简单告知功能,走创新报道、做深度报道是其必然选择。

《贺州晚报》在新闻实践中要求采编人员从对单纯的简单事件中用自己的眼光重新审视、发现和挖掘新闻的价值所在,提炼主题。在选题策划上、稿件写作以及版面语言上要有独家之处。

2011年12月17日,《贺州晚报》记者在采写《钟山:图书馆竟成“廉价网吧”》稿件时,不仅看到了青少年在图书馆电脑前上网玩游戏的表象,更是进一步挖掘到了该馆利用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配发的电脑来盈利的背后新闻。稿件刊发后,在贺州各界反响强烈,本地的各大论坛积极转载,网民纷纷质疑与此事有关的部门。几天后,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对其停业整改。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这段时间,各个媒体都在进行新闻策划活动。《贺州晚报》则另辟蹊径,策划了采访曾当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的总统顾问、并同时当选国会议员张廷辅的稿件。并连续在10月9日和10月11日的《贺州晚报》上刊登了《辛亥革命志士后人今安在——访张廷辅儿子张海泉》和《〈辛亥革命志士后人今安在〉后续报道:我记忆中的父亲张廷辅》,受到了读者的高度关注和贺州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的一致好评。

《贺州晚报》采编人员通过对信息梳理、提炼、包装,做到策划有统筹、采写有深度,充分运用报纸平面上传播信息、表达思想,做到读者关注,群众喜爱。

取长补短 增强公信力

纸质媒体发展的最大竞争对手来自于依靠网络发展的新兴媒体的竞争。各种论坛自然成为了网民反映问题,揭露社会不和谐一面和传播信息的最好平台。网帖所披露的内容,往往涉及到公民权益、百姓呼声,指向多是具有公权力的人或部门,因而被广泛关注。网帖的传播,也使得一则涉及敏感问题的帖子,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演变成一起网络热点事件,导致各种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占据主流媒体地位的纸质媒体,则可以在网帖中找到很好的新闻线索,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

2011年5月2日,贺州市八步区地税局贺街分局局长周子雄一家四口被害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一时间形形色色、真假难辨的各种消息在网民甚至在社会上流传。由于对象特殊,一些网帖不自觉的将“仇杀”、“腐败”、“情杀”等字眼联系在了一起,各种传言不仅混淆了视听,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5月21日,当得知案件已经告破,犯罪嫌疑人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时,各大媒体都刊发了广西地税局长灭门案告破的消息。唯独《贺州晚报》另行刊发了本报记者采写的《真相大白于众 谣言不攻自破》的新闻报道,让网络上流传的各种谣言不攻自破!这组报道受到了贺州百姓的一致好评。

2012年1月5日,贺江水面上飘着许多死鱼,连续几天都没间断过。此事在网络上传开,引起网民议论纷纷。有网民质疑是贺江水污染严重导致,有网民说是天气转冷导致鱼冻死,也有网民说是因为排污无人治理导致,各种网络传言成为大家心中的阴霾。为解开大家心中的疑问,《贺州晚报》记者跟踪采访当地的渔牧兽医和环保部门调查事件的整个过程,最终写出《网箱鱼死于企业排污超标》的新闻报道,给广大的网民一个清楚的交待,也凸显了都市报在新闻报道上的优势所在。■

猜你喜欢
贺州晚报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游贺州紫云洞
印象贺州
广西贺州合源集团双获国家、欧盟认证
《圣诞夜》晚报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