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食用菌科技示范县品种及菌种调查研究*(连载一)——栽培种类与使用品种

2012-09-19 11:18王仁峰黄忠乾甘炳成彭卫红
中国食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菌种食用菌四川省

谭 伟,周 洁,郭 勇,王仁峰,黄忠乾,甘炳成,彭卫红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四川省农业厅凝聚省内科研院校专家,2009年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并确定了3个食用菌科技示范县(金堂县、蓬溪县和通江县),组织专家们对产业链中育种、栽培、加工和菌渣利用等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研究。笔者有幸成为创新团队育种岗位专家,重点开展食用菌引育种研究工作,自2009年起连续3年跟踪收集和调查了四川省食用菌科技示范县的引育种研究相关信息,系统归纳了全省食用菌主产县市的栽培种类与使用品种。

1 四川食用菌概况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将食用菌列为全省十大特色优势效益农业加以发展,四川省的食用菌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四川省成为了中国西部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四川省食用菌的产值在经济作物中仅次于菜、果,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1.1 资源优势

四川的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有大型真菌1 300余种,食 (药)用菌种类600种以上,为新品种选育、新种类驯化创造了条件。四川的气候条件优越,云雾多、日照少、昼夜温差小,全年阴雨日数200 d以上,立体气候明显,是我国适宜食用菌生长的地区。四川年产1×108t以上的农作物秸秆量为食用菌生产提供十分丰富的原料。我省拥有一批稳定的科研、生产和经营人才队伍,在良种繁育、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2 优势区域

根据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化基础、种类分布、市场占有率与发展前景,我省食用菌产区划分为5个,即蘑菇产区、袋料栽培产区、反季节菇类产区、传统名特优菌类产区、野生珍稀菌类产区(图1)。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绵阳市、广元市和巴中市等地。

图1 四川省食用菌的五大优势区域

1.3 产量产值

四川省食用菌协会统计,2011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以鲜重计)为1 359 650 t,总产值501 600万元。其中,双孢蘑菇81 000 t、姬菇198 000 t、平菇225 500 t、香菇93 600 t、鸡腿菇25 400 t、金针菇125 300 t、杏鲍菇9 200 t、毛木耳528 550 t、黑木耳25 000 t、银耳900 t,其它47 200 t。

1.4 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良品种和优质菌种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导致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缺乏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不健全;投入较少,资金缺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 四川食用菌栽培种类与品种现状

2.1 主要种类

四川省的食用菌种类,以双孢蘑菇、姬菇、平菇、香菇、鸡腿菇、金针菇和毛木耳、黑木耳、银耳等“六菇三耳”为主,辅以茶树菇、白灵菇和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

2.2 栽培品种或菌株

食用菌生产上,金堂县主要的栽培品种或菌株为西德33、闵31、黄耳10号、平菇、鲍鱼菇、玉皇蘑、金针菇;蓬溪县金堂县主要的栽培品种或菌株为川香1号、香菇939、808、931、丁选18、AS2796、川琥珀、川金针3号、川金针菇6号、大球盖菇、鸡腿菇、茶树菇、杏鲍菇、阿魏菇、露水鸡地从;通江县金堂县主要的栽培品种或菌株为银耳1-2、银耳47、银耳43、木耳05、木耳新科5号、木耳07、武香1号、931、135、241-4、939、庆科20[4-6]。

2.3 品种来源

这些品种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4-6]。

3 概念混淆问题及其讨论

3.1 菌株、品种、菌种和新品种的概念混淆不清问题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生产一线上存在着不少菇耳农甚至一些基层农技人员将食用菌的菌株、品种、和菌种相互混淆、张冠李戴的问题,导致在文本和言谈的交流中出现障碍。例如,很多菇耳农栽培食用菌往往只知道食用菌的种类而不并知道自己栽培的具体品种名称,问其使用的什么栽培品种,回答常常是“黄背木耳”、“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大的种类而并非具体品种名称。

3.2 菌株、品种、菌种和新品种相互关系的讨论

3.2.1 菌株、品种、菌种和新品种的概念

笔者查阅相关多种资料对这4个基本概念进行讨论,菌株、品种、菌种和新品种的基本概念是不同的[2,3]。

菌株,是指种内或变种内在遗传特性上有区别的培养物[3]。菌株具有遗传性纯、种内或变种内若干遗传特性上有区别、有名称或编号的属性特征。菌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材料(种质资源),也是选育品种的前提。

品种,是指经各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具特异性、一致(均一)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商业栽培的食用菌纯培养物[3]。品种的属性特征:具备性状特异性、个体一致性和时间稳定性,通过了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认定并有适当命名,否则未经审定或认定的菌株不能称为品种。品种是一种生产资料,也是进一步选育新品种的种质资源。

菌种,是指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菌种的属性特征:具有品种特性、商品菌种的属性特征是符合部颁菌种标准或地方菌种标准、为纯培养物(无混有其它生物)、具有活力(满管、袋时间天数适当)、保藏、运输均在容器内附着于基质上(内)。菌种是科研工作的对象和材料,是农业生产资料,优质菌种是保证食用菌丰产、丰收的基础。

新品种,是指性状优于当前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新品种的属性特征:综合农艺性状优于当前栽培品种,个别性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显著优于当前栽培品种。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要么使食用菌增加单产、要么增强抗逆性、要么提高品质、要么增加综合生产效益。

3.2.2 菌株、品种、菌种和新品种相互间的联系

从概念上讲,菌株≠品种≠菌种≠新品种,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相互联系:菌株不一定是品种,品种可以叫成菌株;品种不是菌种,菌种不是品种;菌种是中性概念而不是新品种,新品种不是菌种;菌株、品种、新品种均可以繁育成菌种。

[1]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优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Z].2008.

[2]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食用菌菌种生产与管理手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实施必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谭伟,唐明先,张小平.新品种引育研究岗位2009年度工作总结报告[R].2009.

[5]谭伟,唐明先,张小平.新品种引育研究岗位2010年度工作总结报告[R].2010.

[6]谭伟,唐明先,张小平.新品种引育研究岗位2011年度工作总结报告[R].2011.

猜你喜欢
菌种食用菌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