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全秆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比较试验*

2012-09-19 11:18徐建俊李智佳
中国食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珍菇苎麻平菇

徐建俊,李 彪,马 洁,李智佳

(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四川 达州 635000)

平菇,即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别名冻菌、北风菌、蚝菌和天花蕈等。秀珍菇,即黄皮侧耳(Pleurotus geesteranus)。两者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平菇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传统品种。秀珍菇作为珍稀侧耳。是近年来新兴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新秀,它具有口感佳、耐运输和易保鲜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和重视。苎麻全秆的纤维素含量45.3%、木质素含量18.91%,与杉木纤维素含量48.27%、木质素34.18%相当[2],不影响食用菌的栽培,四川种植的苎麻每年收获3次,每年每公颂有苎麻干茎叶6 000 kg~7 500 kg。长期以来,这些苎麻全秆绝大部分被丢弃在苎麻地里作肥料,或做燃料,利用率极低。本试验以当地盛产的苎麻全秆代替部分棉籽壳为原料,分别进行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试验,并从菌丝生长状况、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利用苎麻全秆代料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可行性,为当地利用苎麻全秆进行食用菌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使用平菇高产菌株(平菇P650号、秀珍菇8号),菌种来自四川农业科学研究院微生物室食用菌研究中心。菌种菌丝生长情况良好,适宜进行栽培。

1.2 栽培料配方

根据平菇和秀珍菇的营养需求和苎麻全秆、棉籽壳等培养料的理化特性,设计了4种配方,各配方的具体组成见表1。

表1 各配方成分

1.3 试验设计

采用分组设计,每种培养基配方为2个试验组,其中1组栽培平菇,另1组栽培秀珍菇,进行对比试验,用常规棉籽壳培养料做对照设4个配方8个试验组。采用22 cm×43 cm×0.03 cm聚乙烯菌袋,蒸汽常压灭菌,熟料袋栽,常规管理,记录菌丝生长速度,检查感染菌袋,用成功制作的40袋进行出菇管理,其余的进入大规模栽培,记录前4潮鲜菇产量.试验于2011年7月~11月在达州市农科所食用菌课题组实验室进行。

1.4 试验方法

1.4.1 原料处理

晴天采回新鲜、无病虫害的苎麻全秆,将其在太阳下暴晒、杀菌,晒干至含水量约为8%~10%,粉碎备用。棉籽壳选新鲜、无霉变、无杂质,其他的辅料要求不过期、纯净、干燥、无霉变,都是粉末状。

1.4.2 栽培料配制

根据各配方确定的材料比例准确称取准备好的原料,先将棉籽壳和苎麻全秆的颗粒搅拌均匀,将称好的辅料玉米粉、石灰、石膏、磷肥洒在摊平的料面上后在搅拌机内搅拌均匀,按照60%含水量比例,加入经过称量的水分,使其在搅拌机内充分搅拌。

1.4.3 栽培料分装及灭菌

采用规格为22 cm×43 cm×0.03 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约为0.8 kg,每袋装湿料约2.0 kg。按不同配方分别装好,做好配方标记。装袋要求松紧适当。装袋完毕,及时放入灭菌锅中,采用常压蒸汽灭菌18 h。灭菌完毕,将菌袋放到接种室冷却。

1.4.4 接种

接种待灭菌好的菌袋料温降到28℃以下,进行接种。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接种采用菌袋两端接种方法,接种量为每瓶菌种接菌袋20袋,均匀撒在料面上。

1.4.5 发菌出菇管理

料筒接种后搬入菇房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菌出菇管理。

1.4.6 采收

当平菇子实体边缘内卷,菌盖尚未完全展平时进行采收,采收4潮菇,每次采收后及时称量,记录每个配方采收到的鲜菇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

接种后,观察菌丝的萌动和长势,从菌丝的浓密、粗细和整齐度等形态特征,以及菌丝生长速度等方面考察菌丝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平菇和秀珍菇在各配方中均能在第2天开始萌发正常生长,配方A栽培料中菌丝健壮,洁白,而配方B、配方C、配方D中菌丝相对配方A菌丝较稀疏,色泽较淡一些,生长速度4个配方相近,配方B、配方C、配方D在后期菌丝逐渐变的健壮,洁白。并且秀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比平菇快。

2.2 子实体生长情况

根据平菇、秀珍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按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后,各配方菌筒中均能长出子实体。不同配方中原基分化和子实体采收时间没有较大差异,秀珍菇在低温刺激后,2 d到3 d均能出现原基,而平菇的原基分化比秀珍菇要慢。

2.3 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平菇、秀珍菇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见表2。

8组试验中的鲜菇产量和经济效益有较大差异,平菇的产量大于秀珍菇,生物转化率高于秀珍菇;但是秀珍菇的毛利润大于平菇,投入产出比也高于平菇。

从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看,平菇配方B、配方C、配方D与对照相差不大,但其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都比对照低,而投入产出比都比对照高,配方B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秀珍菇配方B、配方C、配方D中,除配方B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比对照低外,配方C、配方D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比对照高,配方C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秀珍菇配方B、配方C、配方D的投入产出比均比对照高,配方C最高。

表2 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证明,用苎麻全秆栽培平菇和秀珍菇是完全可行的。虽然用苎麻全秆栽培平菇的产量不如棉籽壳的高,但添加不同量苎麻全秆的配方中,各配方的差异不是非常显著,而且其投入产出比都比对照高,所以,用苎麻全秆代替部分棉籽壳栽培平菇是完全可行的。在苎麻全秆栽培秀珍菇试验中,配方C无论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都比对照高,而且投入产出比也比对照高,因此,在秀珍菇栽培中,添加40%的苎麻全秆有利于提高秀珍菇的产量和效益,值得推广。

试验中平菇的产量高于秀珍菇,但由于秀珍菇的销售价格高于平菇,故秀珍菇的经济效益高于平菇,但在栽培过程中,秀珍菇由于需要低温刺激,它的人工和电费成本要比平菇高许多。因此,在苎麻产区利用苎麻全秆栽培食用菌,除了要考虑是否能够栽培成功外,还要从菇的生物学效率(产量)、销售价格(产值)等方面进行经济效益的核算,据此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和栽培模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试验栽培平菇和秀珍菇,在进行成本计算时没有考虑水、电、场地、人工等费用,在扩大生产时应给予考虑。另外,如能进行生料栽培,则既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1]邓玲姣,彭虹,等.香蕉茎叶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1,30(2):27-30

[2]刘力,郭建忠,卢凤珠.几种农作物全秆与废弃物的化学成分与灰分特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4):388-392.

猜你喜欢
珍菇苎麻平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平菇种植记
秀珍菇种植记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秀珍菇杂交亲本筛选试验*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
8种秀珍菇菌株秋冬栽培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