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I诱发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建立

2012-09-21 07:35肖红兵谢彦兵李宝国李海兵邸婵娟刘永学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豚鼠组胺动物模型

肖红兵,谢彦兵,李宝国,李海兵,,邸婵娟,胡 明,刘永学

(本文编辑:张仲书; 英文编辑:王建东)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特异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临床的特征是鼻充血、鼻塞、鼻涕、喷嚏、鼻痒,有时也会失去嗅觉[1],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开展AR的实验研究,往往离不开理想的动物模型。就AR动物模型而言,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方法即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或卵清蛋白(OVA)诱导法[2-3]。前者具有建模周期短、操作方便、试剂便宜等优点,但目前大多文献报道的实验方案不够详尽和完善,并且在实验过程中经常有动物死亡等现象。本研究在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优化了TDI诱发AR豚鼠模型的方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PF级Hartley豚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400~45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证号:SCXK(京)2006-0009。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丰台动物中心饲养,每笼5只,环境温度:(23±2)℃,湿度:(55±5)%,动物自由摄食摄水。

1.2 试剂 TDI(天津市津科精细化工研究所,批号:20031012),橄榄油(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F20081006),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079,批号:F20081006),乌来糖(氨基甲酸乙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T20080917),生理盐水(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100427117),豚鼠免疫球蛋白E(IgE)ELISA试剂盒(北京中昊时代生物技术中心,批号:20100817),磷酸组胺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50510-200412)等。

1.3 仪器及器械 微量移液器(法国GILSON),台式高速离心机(Sigma公司),海尔超低温保存箱(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全自动酶标仪(Thermo Multiskan MK3公司),高效液相Waters2695及多通道荧光检测器Waters 2475(沃特世科技有限公司)。

1.4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方法

1.4.1 分组 将30只SPF级豚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R模型组,布地奈德喷鼻剂治疗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1.4.2 建模 致敏方案遵照 Tanaka等[3]报道方法,部分作修改。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两组豚鼠用10%TDI(分别取0.1ml TDI和0.9ml橄榄油,在常温下将两者充分混匀即得浓度为10%的TDI溶液,现配现用)进行双侧鼻孔滴鼻,用量按每侧12.5 μl/kg计算,每日1次,连续7 d后,改为隔日1次,直至第21天结束。从第一次给予TDI开始,每天观察并记录每只动物的临床症状,根据症状评分标准,计算临床评分。在TDI滴鼻第7天,致敏动物评分若超过5分,则表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正常对照组豚鼠,以橄榄油替代10%TDI,用法、用量与上述模型组相同。

评分标准:以鼻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观察内容,自给10%TDI开始,依据鼻痒、喷嚏、流涕等出现的时间长短、轻重程度、次数多少为评分标准并记录。鼻痒程度:轻擦鼻几次,记1分;连续抓挠鼻、面部记2分。喷嚏:1~3个为1分,4~10个为2分,11个以上为3分。流涕:流至鼻前孔为1分,超过鼻前孔为2分,流涕满面为3分。各症状记分累加,即为临床评分。其症状观察时间为每次给致敏物开始计时,共 30 min。

1.5 给药方案 布地奈德给药组豚鼠从第8天开始给药,经双侧滴鼻给药,每侧鼻孔给药用量为10 μl/kg,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若给药当天动物需TDI激发,则在给药60min后再用TDI,随后进行相应的症状评分。正常对照、模型组动物,按照给药组相同的方案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

最后一次给药、评分完毕,以25%的乌拉坦(1 g/kg)经腹腔注射麻醉动物,腹主动脉取血3~5 ml于离心管中,再经离心制备血清,-80℃保存,用于检测血清IgE含量。然后沿豚鼠鼻道切开,暴露鼻中隔,小心分离取出鼻中隔两侧的鼻黏膜组织,一部分组织立即经甲醛固定,按常规步骤制片并进行HE染色,用以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另一部分置-80℃保存,用以测定组胺含量。

1.6 病理标本及切片制作方法 病理标本按常规组织制片技术制片,HE染色[4]。

1.7 血清中IgE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含量,详细步骤见说明书及有关文献[5]。

1.8 鼻黏膜组织中组胺测定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组胺含量[6]。

2 结果

2.1 豚鼠临床评分变化 致敏7 d后,模型组及治疗组每只动物出现典型的AR症状,其临床评分均超过5分,说明造模成功。正常对照组仅少数动物出现轻抓鼻。治疗组从第8天给药开始至第21天给药结束,其临床评分逐渐出现明显下降,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症状明显缓解(表1)。

2.2 豚鼠喷嚏数量变化 喷嚏系AR的典型症状之一。随着致敏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及治疗组豚鼠的喷嚏数明显增加,从第8天开始,治疗组给予治疗药物后,喷嚏数逐渐明显减少,症状明显缓解。而在实验期间,正常对照组动物几无喷嚏。

2.3 豚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 光镜下可见:模型组鼻黏膜损伤较严重,表现为部分黏膜上皮脱落,固有层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水肿,伴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黏膜上皮呈柱状排列,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鼻黏膜损伤较轻,仅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

2.4 豚鼠血清中IgE含量变化 模型组血清IgE含量(1.46μg/ml)较高,正常对照组血清IgE含量(1.25μg/ml)较低,治疗组血清IgE含量(1.41μg/ml)较模型组为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

2.5 豚鼠鼻黏膜组胺含量变化 正常对照组鼻黏膜组织组胺平均含量(3.02 ng/mg)较低,模型组(4.76 ng/mg)较高,治疗组(3.51 ng/mg)较模型组为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1 各组动物的临床评分动态结果

3 讨论

选择并建立合适的AR动物模型,对于AR治疗药物药效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他有关AR的研究内容,如病因学、发病机制、预后等,也都离不开成功的动物模型。本实验建立TDI诱导的AR豚鼠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模型之一[7]。此外,卵白蛋白和日本雪松花粉诱导的AR动物模型亦常被选用。但与后两者相比,本研究的模型具有周期短、操作简单、经济、容易成功等优点。关于建模动物,文献报道较多。有报道表明豚鼠最适于AR模型的建立,被广泛应用于病理机制、新药研究等[8-9]。品系方面,Dunken Hartley品系使用最为广泛[10]。

结合本研究前期预实验结果,提示选择豚鼠进行AR模型制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动物级别和品系最好选择SPF级Dunken Hartley品系豚鼠,体重达到400 g以上;动物饲养条件要求在SPF级动物房饲养,严格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应整洁安静。否则,动物容易死亡。我们第一次预实验结束时,10只豚鼠仅存3只;第二次预实验结束时,20只豚鼠仅存11只。分析原因:两次预实验选用的豚鼠为清洁级,体重在250~300 g之间;且饲养条件达不到SPF级;建模试剂TDI属有毒有机化合物,而且其剂量为每侧鼻孔14.5μl/kg,对豚鼠损伤大。因此正式实验中选择了SPF级豚鼠,饲养在SPF级动物房,并将TDI剂量调整为每侧鼻12.5μl/kg。许多文献报道TDI剂量为每侧鼻5μl/kg,在实验中发现随着动物体重的增长,5μl/kg的剂量激发动物表现的症状并不明显。经实践证明,12.5μl/kg剂量使动物模型症状明显而又不致死亡。

目前,国际上评价AR的药效学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评分,喷嚏数,鼻痒次数,血清IgE含量,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鼻黏膜组胺含量,血管渗透性,鼻充血等[11]。本研究采用其中5个指标用于评价AR模型,以保证模型的可靠性。

图1 各组动物鼻黏膜病理学改变(HE×200)

实验所选择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是目前治疗AR的一线药物[12],结果表明其能有效地缓解豚鼠变应性鼻炎的鼻症状,改善鼻黏膜组织病理学的损伤,抑制血中IgE和鼻黏膜中组胺的生成,阻止局部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等。而实验模型对药物的治疗反应明确,亦证实TDI诱发的豚鼠模型可较大程度地反映人类AR的发病特点,方法简便易行且成功率高,为今后开展AR防治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Bousquet J,Vignola AM,Campbell AM,etal.Pathophysiology of allergic rhinitis[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1996,110(3):207-218.

[2]Yousuf M,Al Suleimani,Michael JA.Walker.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pharmacology[J].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2007,114(2):233-260.

[3]Tanaka K,Okamoto Y,Nagaya Y,etal.A nasal allergymodel developed in the guinea pig by intranasal application of2,4-toluene diisocyanate[J].Int Arch Allergy Appl Immunol,1988,85(4):392-397.

[4]王伯沄,李玉松.病理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2-125.

[5]刘云霞,黄家淼,宗晓福,等.COPD与哮喘体外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结果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07,9(2):84-85.

[6]王素敏,章如新,于雁灵,等.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组胺含量对血流量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30-1132.

[7]Ogawa M,Tsumuro T,Takubo M,etal.Effect of mometasone furoate on nasal congestion model in rats[J].Pharmacology,2009,84(4):99-103.

[8]Zhao Y,Woo JK,Leung PC,etal.Symptomatic and pathophysi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amodified animalmodelof allergic rhinitis[J].Rhinology,2005,43(1):47-54.

[9]Fukuda S,Midoro K,Gyoten M,etal.Effects of TAK-427 on acute nasal symptomsand nasal obstruction in guinea pigmodel ofexperimental allergic rhinitis[J].Eur JPharmacol,2003,476(3):239-247.

[10]Kemp AS.Allergic rhinitis[J].Paediatr Respirat Rev,2009,10(2):63-68.

[11]Takahashi Y,Kagana Y,Lzana K,etal.Effect of histamine H4receptor antagonist on allergic rhinitis in mice[J].Intern Immunopharmacol,2009,9:734-738.

[12]Inoue N,Hashino A,Kageyama K,etal.Pharmacological profile of the novel anti-inflammatory corticosteroid Ns-126,a therapeutic agent for allergic rhinitis[J].JPharmacol Sci,2010,112(1):73-82.

猜你喜欢
豚鼠组胺动物模型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吃鱼谨防组胺中毒
肺豚鼠耳炎诺卡菌病1例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做瑜伽的小豚鼠
豚鼠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