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材的比较*

2012-09-25 04:27胡育筑钟文英
大学化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药学仪器

胡育筑 钟文英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部 江苏南京 210009)

近年来,随着高等药学教育规模的扩大, 对药学专业现有教材的研究引起关注。课程建设和所用教材关系密切,通过对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发现当前我国药学专业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关教材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在药学专业教学中,分析化学历来是最为重要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这与药品质量的重要性密切相关。药品质量需要依据药品标准进行全面监督管理,而药品标准所用方法就是以药物为分析对象的分析技术,分析化学为药物分析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因而,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是药学各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药学各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 还要求重点掌握药品检验及其质量控制常用的分析方法、实验仪器及其相关技术,了解药学分析技术的发展热点,而且还要能较全面地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以原理、方法和技术为主,而后续的药物分析课程则以分析对象即药物为主,故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应为后面药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研究了欧美日及国内本科院校药学专业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分析化学教材,总结了不同教材的特点,讨论了我国药学专业使用的分析化学教材与发达国家同类教材的区别及差距,分析了今后教材的发展趋势。

1 国外药学专业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分析化学教材

我们收集的欧美和日本各药学专业使用较多的分析化学教材见表1。

表1 国外药学专业常用分析化学教材

美国华盛顿大学Christian G D编著的《Analytical Chemistry》一书第1版于1971年出版,目前使用的是2004年的第6版,分为基础、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新技术、实验和附录。该书内容丰富新颖,理论体系严谨系统,紧跟学科前沿, 不仅包括了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的技术和实例,还收载了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简介。从国际最大的Amazon购书网站上的评论可知,该书被公认为特别适合于生命科学不同专业使用, 被诸多医药院校选择作为分析化学教材。

Skoog 的教材最早出版于1988年,现已出版第8版[2]。该书通用性好,应用广泛,适合于不同学科专业,书中配备有供学生自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光盘。Harris的教材[3]最早出版于1982年,据介绍,在美国很多高校的分析化学课程使用该书。该书特点是严谨系统,特别是化学分析部分,理论性较强,公式推导严谨,适合理工科分析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这两本书都以化学和仪器定量分析为主,不包括有机光谱分析。

日本化学同人出版的《分析科学》[4]一书是日本医药院校新编写的21本药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光谱解析,书中的应用示例均来自日本药典;其教学是将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合为一门课程。该书的鲜明特色是文字精练,简明扼要。

另一本值得关注的教材是由欧洲化学会分析化学部组织编写的《Analytical Chemistry》[5]。该书的特点首先在于其国际性,由欧美和日本14个国家的31位分析化学家合编而成;其次这本教材不是按照先化学分析后仪器分析编排,而是按分析原理分为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基于计算机的分析及全分析系统,内容全面新颖,富有特色及权威性,是欧洲最有代表性的分析化学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已出版发行了该书的中译本[6]。

这些教材虽然特色和内容差别颇大,但有以下共同特点:

(1) 多数教材系统性好,大多已出版多版。紧跟学科前沿,基本概念严谨,编排循序渐进,适合教学。内容生动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趣味性强。如大多数国外教材都收载了对分析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贡献,最新学科前沿技术及名人名言的介绍,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并体现出教材服务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

(2)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如Christian的分析化学教材[1]中包括了40个教学实验, 既有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分析设计实验;分析物很广泛, 包括的药品有片剂、胶囊剂及糖浆,还有合金、洗发香波、自来水、血浆和果汁;不仅包括了基本的化学和仪器分析实验,也列入了分析数据统计处理和方法验证的实践教学。

(3)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解决分析化学的实际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刚刚问世不久,欧美分析化学教材[1-3,5]中就普遍采用了Excel软件,以解决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和绘图等实际问题;不仅专门介绍了工作表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方法,还和各章内容结合,通过思考题和习题予以实践; 有的教材[5-6]还重点介绍了化学计量学的原理及其应用。

(4) 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内容新颖,简明扼要,并不求系统完整,只是点到为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此为起点,阅读提供的参考文献,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如Christian 的教材[1]中除了基础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内容外,还收载了环境分析、临床分析、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新技术。由于内容较多,这些教材都在前言中强调了学生自学,教师只筛选部分进行讲授。萩中淳的《分析科学》[4]一书虽然是一本简明教程,但整合了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分析质量及方法验证的基础知识、临床分析和毒物分析简介等,对于某些药学相关专业,包括大专、高职药学专业的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 和国内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材的比较

目前我国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材的选用可大致分为以下3种情况:

(Ⅰ) 使用综合性大学或者工科院校编写的分析化学教材,有代表性的教材为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7]。

(Ⅱ)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分离。将化学分析并入无机分析或者基础化学中进行教授;仪器分析单独开课,教材如陈玉英主编的《药用仪器分析》[8]。

(Ⅲ) 根据药学研究及医药工业的特点和需要编写的供药学专业使用的分析化学教材,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是科学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两套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9-10]。

这3种不同类型的教材体现了我国药学教育规模大,不同模式并存的现状,且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第Ⅰ种模式主要用于综合性大学中的药学本科专业,大多采用与化学、药学及生物学相关专业基础课合并进行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但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否合适存在不同意见,如有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部分内容不实用,与药学专业脱节。

表1中所列分析化学教材除了日本的《分析科学》[4]以外,其他均属第Ⅰ种模式。这与各国药学教育体系有关。欧美药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药学博士(Pharmacy Doctor)或执业药师,学生大都在攻读化学或生物学学士学位阶段学习过分析化学课程,到药学专业阶段,只有很少学时的药物分析或仪器分析,不再系统学习分析化学,因而没有专门供药学专业使用的分析化学教材。

第Ⅱ种模式源自国内很多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合并成无机及分析化学或基础化学。但这种合并有一定局限性:首先,药学专业用的分析化学以有机分析或生物分析化学为主;其次,分析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分析质量及其验证已经成为分析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需要进行专门介绍并贯穿于课程的整个教学阶段。显然,这是基础化学无法涵盖的。另外,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有很多共性,作为一门课程教学更为适宜。

目前我国大多数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采用第Ⅲ种模式,把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系统课程,相应的教材药学特色鲜明,介绍了有关药学应用的较多方法,技术和手段所占篇幅较大。如对测定有机药物应用较多的非水滴定法、吸收光谱和色谱技术介绍得比较详细;应用实例大多来自于药典。

3 比较、分析和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分析化学同类教材的比较,我们认为,由于目前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至今,教学目标变化不大,教材内容相对较成熟稳定,但和发达国家所用分析化学教材比较,国内教材还存在某些不足。

国外分析化学课程学时数普遍比中国少,教材内容新颖实用, 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体现少而精的原则。欧美的分析化学教材更为系统严谨, 引用规范; 印刷华美精致,大多有彩图,错误极少; 广泛使用Excel办公软件处理数据和绘图;除参考文献外,还提供互联网网站、数据库等相关资源。

比较而言,国内大学教材内容对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技术尚不够及时;往往比较偏重知识性、理论性,而对教材的启发性、趣味性不够重视;在印刷质量上也存在一些差距。

在配套电子教材上国内外差别较大。我们所选择的5种国外教材,3种有配套光盘, 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启发。纵观国外教材的辅助教学软件,大致有几种类型:① 教材的电子版,配有英文朗读;② 供学生使用的辅助性资料;③ 人机对话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类教学软件和我们国内许多教材配套的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案不同,主要是给学生使用,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另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目前国内规划教材的编写往往需要照顾各个用书单位,由多个学校多人合编,风格不一,特色不够鲜明。

根据上述对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的比较以及长期参与教学和教材编写的体会, 我们对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材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1) 应努力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好教材应该内容严谨系统,丰富新颖;文字明确精练,生动易懂;符合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要求, 体现循序渐进,适合教学规律;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能适应多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具有一定时效性,应及时补充比较成熟、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 教材建设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有些文献[11-12]提出,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必须受到学生的欢迎。随着目前教室多媒体设备条件的改善,有些学生不愿意阅读甚至购买教材,只是听课和复制教师的课件。这种趋势应引起重视。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这和我们的教材质量有关。

(3) 好的教材应该有助于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的编写者应该研究如何通过教材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写好绪论,使学生了解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采用多种形式介绍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积极开发和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逐步重点开发给学生使用的电子辅助教材。

参 考 文 献

[1] Christian G D.Analytical Chemistry.6th ed.Hoboken:John Wiley & Sons,2004

[2] Skoog D A,West D M,Holler F J,etal.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8th ed.Belmont:Brooks/Cole,2004

[3] Harris D C.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7th ed.New York:W H Freeman,2006

[4] 萩中淳.分析科学.京都:化学同人,2007

[5] Kellner R,Mermet J M,Otto M,etal.Analytical Chemistry.Weinheim:Wiley-VCH,1998

[6] 李克安,金钦汉.分析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上、下册).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陈玉英.药学实用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孙毓庆,胡育筑.分析化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0] 李发美.分析化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1] 胡明,蒋学华,张志荣,等.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1677

[12] 李辉,王清江.大学化学,2004,19(6):57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药学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