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伤患者转运救治情况的相关分析

2012-09-27 07:15许臻晔李明华陆一鸣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世博会医疗保障站点

陆 峰,许臻晔,李明华,陆一鸣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共历时184天,游园总人数7 308万人次,单日最高人数103万人次。期间园区内共接诊患者12.8万人次,救护车出车8 533车次(有空车的情况,例如车到病人拒绝上车或车到病人已经离开),救治转送患者8 183人次[1]。

整个世博园区5个片区各设立1个医疗站,并在各出入口及个别高人流量场馆设立了14处临时医疗点,配备了专用救护车、医疗电瓶车等转运工具及相关急救设施,保证对伤病员的及时救治及往医疗站点、定点医院的转运。

2 方法

本文将2010年上海世博专项转运任务中园区内转运及园区与定点医院间转运的3 076例创伤患者病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及SPSS等办公统计软件,对这些病案中所记录的患者年龄、性别结构、损伤部位、转运效率、现场及随车救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世博会期间园区内日平均接诊创伤患者占13.26%;共计有3 076人次的创伤患者接受转运,占全部转运人次的37.59%,为各类需转运疾病之首。从患者结构来看,男性占全部患者的36.60%±1.07%,因创伤需转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88±0.52)岁,与所有接受转运的患者的平均年龄38.72岁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日常院前急救转运患者中以中老年患者为主,60岁或以上患者占61.63%。

接受急救转运的创伤患者中,多为摔伤、撞伤,例如在场内滑倒、推搡倒地、游乐设施上摔下或游乐设施故障撞伤(如缆车相撞)等,以四肢、头面部及颈部创伤最为常见,腹部及胸部的损伤比例相对较低(图1),这与以往相关研究数据结果[2-3]基本保持一致。

从创伤患者的转运耗时情况来看,在世博园区内从发车至到达呼救现场平均耗时为(2.74±1.59)min,于现场对创伤患者实施初始救援评估及病史采集平均耗时为(4.23±3.60)min,转运患者至园区内固定医疗站点平均耗时为(2.13±1.76)min。另外,对于需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的创伤患者于园区内医疗站点内平均耗时为(3.00±0.14)min,其自医疗站点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平均耗时为(15.23±6.03)min。总体来看,园区内转运创伤患者的平均耗时为9.10min,园区与定点医院间转运创伤患者的平均耗时为15.23min。

根据随车病案记录,统计随车医护人员对创伤转运患者在呼救现场及转运途中的紧急处置方法。结果发现主要的措施有制动、包扎、冷敷等,而吸氧、心电监护、用药、颈托的使用比例较低(图2)。

图1 转运患者的常见创伤部位

图2 转运创伤患者的主要救治方法

讨 论

创伤是大型公共活动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园区内就诊患者最多的疾病,良好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对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组资料表明,接受急救转运的创伤患者中近2/3为女性患者,这可能与生理特点、女性着装(如爱穿高跟鞋)、女性自我保护能力及对创伤的忍耐力低等因素有关。

伤员年龄分布与全市的平均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观展整体人群、体验馆内游乐设施的人群的年龄范围有关,一般来说,中青年观展者更愿意参加园区内的各种活动。所有转运的创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88岁,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主要世博观展人群中,还是相对年长者自我保护、对伤害反应能力较差,容易受伤且伤情较重,需要较多医疗干预。

本研究表明,有超过60%的为四肢创伤,其次为头面部及颈部创伤,这可能与高密度人流观展发生的推挤碰撞和参与的群体娱乐活动内容等诸多因素有关。提示了加强对参与大型公共活动医疗保障人员针对创伤救治能力培训至关重要,例如,在救治转运时的伤情评估、现场急救、固定制动及创伤患者的规范搬运方面等。同时,如何提高公民文明素养、改善条件、合理规划布展、疏导人流以减少纠纷发生的可能,也是预防或减少创伤发生的必要措施。

本组病人的转运时间平均耗时为2.74min,明显低于国内外的救护车平均响应时间[4],这与园区内医疗站点的合理设置,充足的院前急救运力保障有关。另外,结合从发车至到达呼救现场平均耗时、现场耗时、转运患者至园区内固定医疗站点平均耗时、自医疗站点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平均耗时的综合情况来看,需转运的创伤患者的总体转运耗时正处在我们急诊医学中的“黄金时间”之内[5-6],更加说明了医疗保障体系设计配置的科学性,从而确保了救治转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院前急救人员在呼救现场及转运途中对所转运的创伤患者的紧急处置方法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固定制动,但是仍然低于20%;多数创伤患者为无需医疗干预、病症较轻的单纯转运。这说明世博园区整体设计规划建造人性、科学合理,虽然游园人数居世界之最,但是游园秩序的组织管理情况良好。

创伤是世博会最为常见病种之一,此次上海世博会的医疗保障措施中,急救转运力量配备充足、布置合理,使创伤患者转运的时效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但我们还需看到在现场及转运过程中的创伤救援措施实施的规范性还应进一步加强,可以通过提高急救人员针对创伤患者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创伤救治转运规范及转诊标准,提高医疗站点的救治能力等方式来解决;此外,我们还应该完善医疗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方便后续科学研究等。只有科学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制定完善的医疗保障规范,才能满足今后公共大型活动中医疗保障的需要。

[1]世博卫生保障目标圆满完成,累计接诊游客12.8万余人次[D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57134.html,2010-11-09.

[2]汪勇,刘力克,张文慧.888例急诊创伤病例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1):57-59.

[3]王梦琴,关岚,涂家红,等.北京地区2003年急诊创伤调查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2):126-128.

[4] 万立东.院前急救概论[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4):19-24.

[5]刘中民.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2):79.

[6] Craig DN,Robert HS,Jerris RH.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intervals and survival in trauma:assessment of the"Golden Hour"in a North American prospective cohort[J].Ann Emerg Med,2010,55(3):235-246.

猜你喜欢
世博会医疗保障站点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医疗保障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怕被人认出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