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管专业“工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选择

2012-09-27 07:26孙英隽
关键词:经管经管类工科

孙英隽



创新:经管专业“工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选择

孙英隽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培养模式直接决定着人才素质的高低。工科院校经管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结合学校工科品牌专业的实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全校资源进行课程建设。对强势的工科专业与经管专业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逐渐形成工科院校经管专业的工科特色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工科特色;培养模式;模块化

对于一般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作为高校中连接文理(工)的桥梁,以其自身的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但某些专业有较强的优势,其毕业生就业很好,而工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却是相对“弱势”的专业。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突出工科特色,找准人才培养的模式、层次,结合拥有的资源与能力,形成特色,实现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是工科院校制定培养计划必须研究的现实 问题。

一、目前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一般工科院校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经管人才的基本需求,但是还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对所培养的人才层次定位不清晰

在高校扩招、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各种类型、层次的管理教育铺天盖地,毕业生供给大幅增加的条件下,对所培养的人才层次定位不清晰,迫切需要对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二次定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一般工科院校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业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计划,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实践训练少,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忽略社会对经管人才的需求特征,课程体系设计缺乏规范性和前瞻性,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堂信息量不大及选修课少等显著缺陷。

(三)技能型课程未能得到有效加强

一般工科院校经济管理本科毕业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但毫无工作经验,在刚刚走出校门之际往往内心一片茫然。他们非常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技能型知识的培训,如财务、会计、统计、人力资源管理等。

(四)实践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教学中教材和教学内容存在问题,虽然现在大多采用的是面向21世纪的优秀教材和国家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但多数都是前几年编写的,而且是理论性过强、实践性较差。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缺乏社会和企业实践的机会,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相当突出,缺乏互动性成为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最大障碍。

高等教育“学术性”的取向使得高校无论在职称评定上,还是在价值观念上,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成果、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尽管大家都在喊重视实践教学,但实际上实践教学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不否定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是理论教学所不能代替的。

二、创新:工科院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块化体系

工科特色不能理解为工科课程与经管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整合,要从经管学院的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和整合,形成一整套复合方案。

为了保证一般工科院校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真正达到所确定的培养模式要求,应该尽快采取切实措施对经管本科专业进行改造,按照模块化制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建立创新的课程模式,重点是强调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兼容性、交叉性,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目的是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宽口径人才。

图1 工科院校经管人才的培养模式

Tab.1 Training mat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的选修模块,课程设置应当由公共课程模块、工科特色模块、专业特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实践技能模块组成,其教学计划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工科院校经管人才的培养体系

Tab.2 Training system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1) 公共课程模块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素质教育课,是各专业最基本的必备知识,主要为达到本科层次所必需的文化素养类、身体素质类、政治素养类课程、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类课程。如“两课”、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法律基础、体育等。

(2) 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经济管理专业共同的必修理论知识类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会计学、统计学等。

(3) 专业核心模块主要包括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比如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 学等。

(4) 专业方向模块主要是针对不同行业(如交通、医药、房地产等),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群,以增强学生的行业知识和能力。

(5) 实践技能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和非专业知识训练以及文化素质训练等类课程与实践环节,如一些课程的模拟实验操作、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这种模块式的培养体系注重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突出专业的核心课程,科学地构建经济管理大类共同的知识平台。据此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群,可以使学生根据行业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工科特色模块不仅丰富了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对教学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工科知识,经济管理教师也应学习和理解产品学知识并结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根据人才市场调研和国内外同类专业调研而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对设置何种产品课程提出要求,产品学课程的教学反过来又丰富、提升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这样产品学课程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机制,同时要重视实践教学,侧重经济管理的管理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加大对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及时引入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模拟教学软件,加强和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进而逐渐形成了工科特色经济管理的专业特色。

三、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经济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应体现“本科的本色+应用的特色”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具体表述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知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为将来从事行业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市场需求突出工科特色课程设置

工科特色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吻合,根据社会或行业市场需要,进行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使专业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工科特色课程设计应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保证培养模式灵活多样,以增强学生的专业适用性和应用能力。

(三)利用工科专业特色做好工科特色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地质调查的质量对工程的建设与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加强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管理。在目前的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地质勘察质量管理的问题。

工科院校一般都有几个品牌专业,如果把这些品牌专业与经管课程设计相结合,培养带有工科背景的经管人才,则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统筹全校资源突出工科特色课程设计

经管学院的工科特色课程建设必须系统地分析和综合,整合全校资源,特别是工科专业的负责人要积极配合。课程建设的项目主持人应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统筹能力,同时还要有相应的资金作保障。

(五)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的改革

有关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约有17% 的大学生毕业后即可独立工作,83%的毕业生要经过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锻炼才能上岗。经管类毕业生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因此,加强教学实践改革,是培养社会所需经管人才的必经之路。经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多年来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因此,要创新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学生实践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出发,从多个方面对教学实践进行创新。

(1)保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集中性实践环节,经管类本科专业应保证每学期不少于2周的实践时间,增加实践方面的学分。

(2) 对原来的专业实习进行改革。可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社会调查结合起来,安排在暑假进行;另一部分改为认识实习与市场调研,促使学生在与社会接触过程中锻炼其实践活动能力。

(3) 将实践活动与课程改造结合起来。要加强案例教学,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确定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时数,在教学进程计划表中注明,具体内容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有所反映。

(4) 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咨询和研究。经济管理学院老师要主动承担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和企业咨询项目,进行地方经济和企业管理的项目研究,同时,还可以挑选一些能力较强又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项目小组中,既可以分担老师的任务,对学生又是极好的锻炼机会。

四、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保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经管专业发展的关键。构建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工科特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1) 多元化的师资来源。采用全职、兼职、访问、荣誉四种师资任教形式,建立一支理论与实际并重、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师资队伍。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来自其他高校或本校其他院系,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专业布局的优势;另一部分来自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有实际管理经验的官员或管理人员;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作为访问学者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聘请担任名誉教授,充实师资队伍。

(2) 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大师资队伍引进的力度,因人制宜地为青年教师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尽早实现专业方向定位,形成老中青结合、专业配置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3) 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实现以老带新,完善专业梯队建设,保证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日益合理。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构建经管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要营造四个监控渠道。

(1) 学校渠道。从学校的角度看,应建立和完善以学校、学院领导和教务处为主体的监控渠道,该渠道从整体上把握经管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素质结构和能力要求。应根据经管人才需求组织专业建设,修订教学计划,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依据。同时,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考核和奖惩办法,从制度上加强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学校教学督导组要制定和完善督导工作条例,督导组成员不仅要有专职人员负责对教学的日常督导,还应该建立校内外的学科专家和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合力。

(2) 教师渠道。首先,教师要明确所授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和教学要求,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其次,教师要根据经管类专业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再次,教师应根据“经管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对照自己的教学,找出差距,不断改进。最后,教师之间应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观摩教学、教学讨论等。

(3) 学生渠道。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学生评教一直是经管类专业的重要监控手段,今后应进一步强化学生评估教学问卷的质量。学校还应该组织一批学生信息员,明确其职责和任务,让他们随时提出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供对照分析。另外,还可以增加毕业生离校前对学院教学的评估,请毕业生就四年的学习情况,从整体上评价课程及教师教学对自身的影响和作用。

(4) 社会渠道。通过用人单位和指导教师的观察,可对应届毕业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对毕业生素质的跟踪调查,可以深入了解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效果,发现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

[1] 彭本红, 张丹平.一般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工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8): 395.

[2] 磨玉峰, 王文辉.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2): 224-225.

[3] 李远东.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河南教育: 高教版, 2010(9): 72.

[4] 李娟娟.工科院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07(1): 61-63.

Innovation: The Optional Choic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with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Sun Yingjun

(,,,)

Training mode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alents directl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ngineering colleges should combine the actual engineering-brand professional strength, be society-oriented and integrate the whole school’s resources when setting up and construct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urses. Furthermore, some useful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on how to mak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stro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even on how to form uniqu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gradually.

;;

G642

A

1009-895X(2012)04-0316-04

2011-10-24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资助项目;上海理工大学核心课程建设资助项目;上海高等教育学会课题资助项目(ZCGJ55-09);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J50504)

孙英隽(1962-),女,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E-mail: syj6677@126.com

猜你喜欢
经管经管类工科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经管”建设工程的时代背景、总体思路及设计方案
工信部中小企业经管领军人才轻工创业创新班在京举办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