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饮食行为改变的研究

2012-09-30 06:19陈红宇张彦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研究者视网膜饮食

杨 泉 陈红宇 李 瑛 张彦超 刘 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应根据不同的时期进行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仅为辅助治疗,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有效控制DR的发展。根本的治疗在于早期控制血糖和全身相关因素,如血压、血脂、肾功能、饮食控制等[1]。控制饮食是DR的基本疗法,本文通过对134例DR患者进行饮食治疗的健康教育,观察随访其干预效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及眼科住院的134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76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30例。年龄32~83岁,平均(56.22±11.92)岁。病程1周~30年,平均(8.49±5.90)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9例,中专20例,高中23例,初中72例。职业:工人35例,农民22例,干部36例,其他41例。包括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118例,其中I期66例,II期29例,III期23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16例,均为IV期。住院1~26 d,平均住院(10.22±3.59)d。付费方式:自费59例,医保75例。合并白内障22例,高血压病68例,冠心病17例,胆结石19例,糖尿病神经病变31例,糖尿病肾病28例。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DR均经过眼科医师扩瞳眼底镜检查,部分行眼底荧光造影后确诊,均符合1985年全国第三届眼科会议DR诊断标准。分为6期[3],I~Ⅲ期为背景性 DR,Ⅳ ~Ⅵ期为增殖性 DR。血压(BP)采用汞柱血压计测量,按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BP≥140/90 mmHg 诊断为高血压[4]。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参考相关文献[1-6],经过多名专家评议认可,自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饮食治疗行为改变调查评价问卷。内容包括:规律进餐、少食多餐、每日进食的总热量、主副食摄入量、三大营养素的比例、饮食结构及数量等。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量表由4名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作为具体实施的研究者,按照统一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其中3名内分泌科的护士具有市级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眼科1名护士通过内分泌科的专科护士培训且考核合格。研究者通过与患者面对面倾听、交谈、体格检查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查阅住院病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并发症状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 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UAb)、体质指数(BMI)及眼底等检查结果。通过资料的收集,评估患者病情、疾病知识、学习能力等。教育前及1年健康教育结束后,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饮食行为改变调查评价表分别进行调查评价。

1.2.3 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研究者为DR患者专门设计了一份疾病健康档案,为参与本研究的每例DR患者建档,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饮食治疗行为改变调查评价问卷是疾病健康档案中的一部分。为了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连续性,研究者按01~04号编号,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建档编为001~144号,共144例,研究者对患者按编号顺序轮流对应管理,每位研究者分别负责36例DR患者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为提高患者接受教育的依从性,研究者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开通联系方式,便于随访或咨询,在接受随访时免费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及BP、FPG、P2hPG、体重的检测、专家诊疗。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在病房完成,出院后研究者根据患者应回访的时间,每次预约3~4例患者于每周一、三、五的上午在健康教育室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糖尿病的自我监测、血糖仪的使用方法、糖尿病足部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研究者根据健康档案收集的最初资料作为0次教育结果记录,并在分析结果后,针对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进行教育和具体措施的指导,然后分别在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每3个月接受随访检查及评估,提出下一阶段自我管理目标及措施。每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共5次,时间约10 h,持续1年,期间因各种原因脱落10例患者,有效病例数为134例,占总病例数的93%。

1.2.4 控制达标标准 根据2007年中国T2DM防治指南的控制标准:FPG 4.4~6.1 mmol/L;P 2 h PG 4.4~8.0 mmol/L;HbA1c<6.5%;BP<130/80 mmHg;TG<1.5 mmol/L;HDL>1.0 mmol/L;TC<4.5 mmol/L;BMI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指南》推荐:BMI<18.5kg/m2为消瘦,18.5 kg/m2≤BMI<24 kg/m2为正常,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1.3 统计学处理 以Epi 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饮食行为改变比较 教育后DR患者合理进食糖尿病饮食的人数高于教育前的人数,与教育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 134例DR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BP、BMI、UAb及脂代谢指标比较 教育后DR患者BP、TG及HDL达标人数较教育前多,教育后UAb异常人数比教育前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育前后BMI和TC达标人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详见表2。

2.3 134例DR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糖代谢指标比较教育后DR患者的FPG、P 2 hPG及HbA1c值均低于教育前,与教育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3。

表1 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饮食行为改变调查评价表 例(%)

表2 134例DR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BP、BMI、UAb及脂代谢指标比较 例(%)

表3 134例DR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糖代谢指标比较(±s)

表3 134例DR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糖代谢指标比较(±s)

项目FPG(mmol/L)P 2 hPG(mmol/L)HbA1c(%)教育前教育1年后10.13±4.27 18.29±5.60 9.82±2.53 7.52±1.57 11.18±1.40 7.54±0.73 t值P 5.29 10.45 6.04值<0.05 <0.05 <0.05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对改变DR患者饮食行为的必要性 糖尿病饮食治疗被公认为是治疗DR的一项基础治疗,对DR患者而言无论病情轻重,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饮食控制,科学合理的饮食治疗是实现患者自身有效控制的基础[5]。表1可以看出,教育前41.05%的DR患者主食摄入不合理;50%以上的DR患者未做到合理进食蛋白质类食物;58.21%的DR患者未做到合理进食油脂类食物;50%的DR患者每天进餐次数不合理;本研究中共58例男性患者均吸烟,1 d吸烟超过20支的患者有34例,占总人数的25.37%,占男性患者人数的58.62%;由此可见DR患者无论是在规律进餐方面还是在平衡膳食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说对DR患者实施饮食教育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3.2 健康教育对DR患者饮食行为改变的有效性 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DR患者普及科学的饮食知识,能延缓DR的进展。本研究表1显示,通过健康教育,DR患者的每天进餐次数,加餐的时间、种类及量,平衡膳食,戒烟,限酒等方面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本研究中研究者为每例DR患者建立一份疾病健康档案,通过对DR患者资料的收集,评估患者病情、疾病知识、学习能力。根据患者的合并症、并发症、身高、体重初步算出患者饮食结构及各种营养成分的量[6]。根据对患者饮食评估的状况逐一进行纠正、讲解,特别是不正确的地方重点教育及特殊记载在饮食行为改变相应栏目中,以备下次教育时作为重点评价内容。在每次教育时每当护士询问患者以前不良的饮食习惯现在是否改掉时,所有的患者都非常感动,认为护士特别关心他,连一些小的、不好的饮食细节都记得如此清楚,如果再不改掉这些坏毛病就有对不起护士的感觉,因此患者依从性特别好。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有效改变了DR患者的饮食行为。同时患者认为有专门的护士帮助管理自己的疾病非常高兴,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平时生活中细节方面的问题患者经常是打电话询问护士,在咨询过程中,当患者的问题得到解决,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各种不良症状及代谢指标有所改善时,作为教育护士也非常有成就感,工作时乐此不疲,因此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改变了DR患者的饮食行为,同时提高了DR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3.3 健康教育能改善DR患者的血压、糖代谢及脂代谢状况对于已经发生的DR,治疗难以完全逆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戒烟对于预防和延缓眼部并发症的进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7]。有研究显示[8],通过对 DR患者进行早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对改善患者代谢、减少医疗开支、降低失明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白了健康的行为才能带来健康的身体,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科学进食、坚持运动、按时用药,及时对合并症、并发症及血糖进行监测。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教育前后DR患者的糖代谢指标、BP、TG、HDL、UAb等明显改善(P<0.05)。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对DR患者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但教育前后BMI和TC达标人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观察时间太短有一定的关系,另本研究中有68.5%的患者期间使用了胰岛素治疗,39.6%的患者接受激光治疗后影响了运动治疗,对减轻体重有一定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在短时间内使DR患者的BMI和TC达标,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张承芬,张惠蓉主编.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55.

[2]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 -6.

[3] 隋国良,葛在香,董砚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3):119 -122.

[4]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关于高血压新诊断标准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2):150.

[5] 范丽凤,栾秀香,郑亚光,等.个体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应[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2):123 -125.

[6] 尤黎明,吴 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8-423.

[7] 李 玲,邹大进.糖尿病眼病[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3):151-154.

[8] 黄佩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4):193 -195.

猜你喜欢
研究者视网膜饮食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春节饮食有“三要”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何为清淡饮食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