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12-09-30 06:19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吸入性阻塞性例数

李 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rt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该病不仅影响肺,病情恶化可使肺功能下降、运动耐力下降、劳动力丧失,导致生活质量降低。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吸烟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COPD患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约为8.2%,其中男性12.4%,高于女性的5.1%;农村8.8%高于城市的7.8%。COPD是我国城市居民的第四大死亡原因,而在农村则为首要死亡原因[1]。为提高COPD治疗效果,我们对51例CO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1~12月收治的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12例,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中制定的诊断指标。其中男78例,女34例。年龄52~69岁,平均(58.3±6.5)岁。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1例与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测定和BODE评分(由体重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四部分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均给予氧疗及常规抗感染、平喘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讲解COPD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愈后,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4]。(2)药物治疗。指导及监督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特别是吸入性治疗,有资料表明吸入性治疗已成为COPD缓解期治疗中的首选治疗方式[1]。常用于吸入性治疗的药物为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向患者讲解吸入性药物的作用和正确使用吸入器的方法,且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后,需用清水漱口,避免引起口腔内念珠菌的感染,并向患者强调坚持用药的重要性,以利于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3)行为训练。教会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的方法:①腹式呼吸。要求呼吸频率7~9次/min,3次/d,10~20 min/次。②缩唇呼吸。要求呼吸频率8~10次/min,2次/d,10~15 min/次。③呼吸操锻炼。以缩唇呼吸配合肢体动作为主,要求15~20 min/次,2次/d。④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锻炼胸大肌、胸小肌等辅助呼吸肌群;掌握正确的行为训练方法是帮助COPD患者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6]。(4)指导患者正确氧疗,长期氧疗对于COPD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氧疗非常重要,缓解期的患者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 h,氧流量1~2 L/min,氧流量不可过高,避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引起肺性脑病。夜间不可中断吸氧,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缺氧症状。以上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每日督促、检查并指导。出院后,继续指导患者坚持服药、进行吸入性治疗和肺功能锻炼,并追踪观察。每3~4周随访1次,以电话随访为主。内容为:(1)询问患者的体征、症状有无变化,护理干预措施是否落实,方法是否正确。(2)如有未落实的护理干预措施,询问原因并协助解决。(3)让患者自己陈述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方法,判断是否真正落实。陈述不熟练、不正确或效果欠佳的患者,说明其可能较长时间未实施或在实施过程中方法不当,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方法指导,督促其继续实施;对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初见成效或感觉舒适的患者,鼓励其长期坚持。

1.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和1年进行肺功能的测试和BODE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1年 FVC、FEV1/FVC、BODE改变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比较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各项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FVC、FEV1、FVC/FEVI预计值的比值在出院时无明显变化,而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出院1年时干预组较对照组的FVC、FEV1均有提高,但FEV1/FVC预计值无明显变化。见表 1、表 2、表 3。

表1 两组患者FVC的变化(L,±s)

表1 两组患者FVC的变化(L,±s)

注:P<0.05

组别 例数 出院时 出院3月 出院6月 出院1年干预组51 1.96±0.27 2.24±0.26 2.20±0.26 2.29±0.84对照组61 1.88±0.37 2.06±0.40 2.02±0.39 1.98±0.39

表2 两组患者FEV1的变化(L,±s)

表2 两组患者FEV1的变化(L,±s)

注:P<0.05

组别 例数 出院时 出院3月 出院6月 出院1年干预组51 1.29±0.28 1.81±0.31 1.63±0.31 1.57±0.31对照组61 1.24±0.26 1.64±0.28 1.51±0.28 1.46±0.28

表3 两组患者的FEV1/FVC预计值变化(%,±s)

表3 两组患者的FEV1/FVC预计值变化(%,±s)

注:P>0.05

组别 例数 出院时 出院3月 出院6月 出院1年干预组51 65.8±11.7 81.0±11.2 74.2±11.4 71.1±13.8对照组61 66.7±11.1 81.7±12.4 76.1±12.1 74.7±11.9

2.2 两组患者BODE的评分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BODE的评分变化(±s)

表4 两组患者BODE的评分变化(±s)

注:P<0.05

组别 例数 出院时 出院3月 出院6月 出院1年干预组51 6.90±1.01 4.35±1.18 4.49±1.16 4.65±1.38对照组61 6.83±1.08 4.97±1.34 5.08±1.28 5.11±1.29

3 讨论

随着COPD在人群中发病率的日益增长[1],现已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COPD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慢性过程,且易反复发作,由于支气管-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致使患者的肺功能受损并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COPD缓解期仍有持续炎性反应,仍需要维持治疗和护理,目前大多数患者仅重视急性期的治疗,而忽略对缓解期的治疗和护理[7]。

本次研究中对COPD缓解期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如加强了患者心理护理;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肌锻炼,改善呼吸形式,提高呼吸效率,促进排痰,指导正确氧疗及督促用药等,从而使减退的肺功能得以逐渐恢复并阻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缓解肺功能持续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发展。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FVC、FEV1高于对照组,BODE指数低于对照组,也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改善COPD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量和活动耐力,增强了患者的体力和活动能力,降低发病率,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和抗病能力。而两组患者的FEV1/FVC预计值无明显变化,说明患者的FVC、FEV1均在提高,其中FEV1是判断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的重要指标,而干预组的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实施过程中,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各项干预措施均有良好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护理工作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1] 陈灏珠,林果为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43-1752.

[2] 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17.

[3] 杨娟玉.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08,16(5):263 -26.

[4] 邓 维,谭瑞兴,熊文梅,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10:61-62.

[5] 张德平.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132 -134.

[6] 郭 魁.论肺功能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8,27(22):152.

[7] 古彩英.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3):7 -9.

猜你喜欢
吸入性阻塞性例数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