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下的PPT设计

2012-10-20 05:16刘金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课件英语教学

薛 琨,刘金星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 276826)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下的PPT设计

薛 琨,刘金星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 27682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改革的趋势,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一个代表性特征,其中英语教学最早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做出了尝试。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线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认识更多是表现在Power Point课件的使用当中,Power Point的演示功能非常好地帮助教师完成英语教学的情境创设以及语言交际内容的提示等操作。文章结合实践介绍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下Power Point课件制作的常见问题,基于视觉思维设计的原则与演示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在一起。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PPT设计;视觉思维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1]我们传统教学中将学生定位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客体,借助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就是要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

谈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人们往往只是重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缺乏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重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程,在我国是从小学阶段开设,诸如许国璋等英语界的专家认为,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是取决于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英语的教学非常强调情境下的对话学习,而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强大的多媒体支撑,就可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同时语言的学习目标最终是为了实现交际的功能,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我们也可以充分展开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主体参与,英语教学必须把学生看做教育过程的主体和灵魂。小学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需要逼真有效的情境创设和内容丰富的对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常见的模式为演示型教学,PowerPoint(以下简称 PPT)是英语教师常用的课堂中辅助教学演示的工具。由于小学英语教育的师资水平比较低,师范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只占极少数,因此对于Authorware、Flash等软件都基本不会使用,更不要说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了。基于这样的师资水平,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课程整合目标的实现更适合采用以PPT为教学工具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的PPT应用现状

由于PP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能够灵活地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Flash等素材结合在课件中,所以大多数教师都在教学中应用PPT。

但与此同时,小学英语教师的PPT课件制作能力尚存在不足,表现在制作PPT课件时,缺乏基本的设计理念与操作技巧及在使用时缺乏演示技巧这两个方面。根据笔者对甘肃宕昌地区的11所小学的33位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有38%的教师对于PPT表示听说过但不会使用,能够较好运用PPT的教师仅占9.6%,熟练运用PPT的教师更是一位也没有,同时教师也在调查问卷中表达了他们对掌握PPT课件制作的强烈愿望,笔者深入甘肃宕昌的英语课堂听课时看到的情况也大体符合这份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

以上调查和一线观察反映出小学英语教师在使用PPT课件辅助教学方面存在不足,这对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实施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影响:①由于不能够充分利用PPT,课堂中对多媒体材料的使用往往大费周章,降低了课堂效率;②对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环节无法高效地实施,例如小学英语的“辅助性支架”的呈现不及时、不清晰、不生动。

教师的PPT课件制作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1)黑板搬家,仅仅是将传统课堂的黑板搬到了PPT中。由于农村学校使用电视机作为投影的设备,造成学生要长时间面对刺眼的小屏幕,易疲劳。

(2)缺乏配色意识,不考虑投影设备的具体情况,使用相近色、渐变色搭配,造成PPT课件不清晰。教师总是以为他们在电脑屏幕上能够看清楚就没有问题了,可是投影之后却是一团模糊。

(3)不能将多媒体材料与PPT课件有机结合,PPT中基本全部是文字,配有少量图片,其他多媒体材料全部需要单独点击使用,缺乏插入视频、音频等材料的技巧。

(4)缺乏放映技巧。例如在使用PPT时教师大都站在电脑旁边,不能够有效地巡视课堂并与学生交互,影响了英语教学所强调的师生对话效果。

三、基于视觉思维的PPT课件设计

1.PPT的课堂定位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认为一个人如果同时摄入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处理信息的难度会增大。而PPT课件中如果有大量的文本信息,学生需要一边阅读文本信息,一边听教师的讲解,这对学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这里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对PPT课件在课堂中的定位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PPT课件对于课堂的作用有三个:

一是推波助澜,即辅助。英语教学强调语言情境的创设,那么不妨将情境创设理解为讲故事,PPT课件恰恰是我们讲故事的一个道具,PPT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烘托故事,让学生更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节奏之中,但教师和学生才是这次讲故事的主角,PPT仅仅是配角!

二是呈现材料。例如,在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强调对话的“辅助性支架”的提供,而英语也需要提供写作练习或看图说话的材料——图片。

最后一个作用就是,引导课堂流程。每一个教师上课之前都会做教学设计,但在实践中可能会存在实施次序的变化,有时是因为课堂需要,有时则是因为遗忘,而PPT课件恰恰可以提示我们每一步的课堂活动实施次序。

2.视觉思维下的PPT设计原则

视觉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时,大脑中的思维是以画面的形式进行的,而不是文字。畅销书《大脑定律》的作者John Medina博士认为“仅仅有大量的文本是不够的,因为和区分字母、单词相比,我们的大脑更善于区分、记忆图片”,研究表明图片能够让信息的辨认度提高一倍。现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读图时代,对文字的耐心越来越少,人们基于视觉思维在选择信息时更加倾向于图文结合的内容。

运用视觉思维设计PPT课件很简单,就是将文字精练提取出关键字之后,然后转化成为生动的图片。图片拥有一种力量,[2]不仅能够传递教学信息,还能够让学生围绕信息建立一种更加有效的连结,图片可以传递比文字更加有影响的信息。视觉思维下的PPT设计有两大原则:

(1)看一眼原则。教授内容不是要让学生猜谜语,更不是让学生做视力检查,而是要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学生在第一眼看到PPT课件时,就应当大体明白你所要讲授的内容,在这之后,他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身上,去听你对教学内容展开的讲述。

(2)视觉化原则。[3]视觉思维强调大脑在接收信息时更加倾向于画面,那么我们的PPT课件设计就应当迎合这种思维方式。将课件中的内容转换成为相关图片,从而减少一些无关的冗余信息,达到突出重点难点的目的,这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难点的安排是一致的。

视觉思维是每位教师都具备的能力,但长时间不用就变弱了。视觉思维在理论层面的实现主要分成四步:首先是接收信息,通过各种感官接收信息;其次是理解,将接收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三是将理解的信息想象成具体的画面;最后就是这种画面的输出。

对于各位教师而言,要遵循这两大视觉思维原则,应该走三步,分别是:“写”、“想”、“做”, 如图 1所示。

“写”:英语教师首先按照“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理念和模式写好教学设计,安排好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与PPT课件的关系就好比是剧本与电影的关系,有了剧本才能够开始拍电影。

“想”: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十分详细的,教师还需要将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提炼出关键字,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想象将关键字转换成画面,这时可以用笔画出自己想到的草稿。

“做”:教师将自己已经“想”好的画面转化成为具体的图片,并应用于PPT课件之中,即将第二步的草稿数字化,如图2所示。

3.常用的PPT课件制作技巧

PPT课件要能够清晰地被学生看到需注意字体的大小、颜色的搭配、适当的留白。

PPT课件大都用来演示,所以字体不能小于28号,再小就会把PPT课件变成视力测试了,同时字体种类不能超过三种,且要保持一致,例如开篇的标题使用黑体,则以后的全部标题都应当使用黑体,保持一致,避免混乱。

颜色搭配,在PPT课件制作中要特别注意背景

和文字的颜色对比,以便突出文字,笔者推荐在光线比较明亮的教室中,采用白底黑字,强调字的颜色使用红、绿等纯色;在使用窗帘遮光的教室中,采用黑底白字,采用黄色、橙色等亮色作为强调字的颜色。颜色的搭配还可以借鉴高速公路的指示牌的蓝底白字——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下也能够看清楚的颜色搭配。

什么是留白?留白就是在PPT中适当留出一些位置不用,将这种空白也作为一种设计元素。PPT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是反差对比,如果没有适当的空白,再好的对比也无法体现,缺乏反差和对比的原因在于繁杂的内容,大量的内容堆砌大大降低了PPT内容的对比度与反差效果,进而影响了重点的突出。教师在设计PPT课件时要注意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留白。根据信噪比(SNR)原则:幻灯片上相关内容与无关内容的比率应该达到最大值,尽量避免使用削弱主体的内容,而留白的作用就是降低无关内容的呈现。

四、PPT演示技巧

有了好的PPT课件,还需要好的演示技巧配合,笔者根据甘肃跨宕昌实验区和广东番禺沙湾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实验区的经验总结了一下演示技巧:

(1)教师应当配备电子教鞭。教师一定要离开电脑,能够在学生中间进行交流,这要求教师能够在远离电脑的情况下遥控PPT课件,要实现这远程控制,电子教鞭必不可少。

(2)荧光笔。课件中总有些内容需要在课堂上强调,在幻灯片放映模式下,右键单击PPT课件,选择指针选项就可以调用荧光笔,对需要强调的内容灵活选择。

(3)黑屏和白屏。通过键盘上的W键和B键可以使PPT屏幕白屏或黑屏,使学生的注意力从PPT课件上回到教师这里。

(4)一致性。教师讲授的内容应当和PPT课件上演示的信息保持一致,例如,PPT课件中显示的辅助性支架应当和师生所进行的对话一致。

只有高效地制作PPT课件,有效地运用PPT课件,才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跨越式教学实验的目标。教师的PPT制作和演示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三方面的努力,首先自己多实践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其次教师需要通过网络多观摩PPT教学课件;最后通过书籍学习PPT设计排版理论和传播学理论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持续的进步。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8-9.

[2]G a r r R e y n o l d s.演说之禅设计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孙小小.PPT演示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编辑:鲁利瑞)

G434

A

1673-8454(2012)04-0065-0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课件英语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Flash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