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侗都 文化富矿

2012-10-21 04:42石干成
当代贵州 2012年14期
关键词:大歌黎平侗寨

文 石干成

红色侗都 文化富矿

文 石干成

黎平红军桥。“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从这里起源。(蔡华频/摄)

“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这是 2009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第四次会议,对《侗族大歌》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总体评语。红色侗都的每一寸土地都铺满了音乐,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侗族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是人类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

而“黎平会议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行动方针,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这是1986年10月24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在“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中,对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的历史评价。近70年弹指一挥间,黎平会议“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一直激励着红色侗都奋进发展。

无论侗族大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总体评语,还是胡锦涛同志对黎平会议的历史评价,其背后是在折射出——贵州黎平是侗族大歌的原生地;黎平会议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转折的起点。

黎平府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二月(1413年),与“贵州布政使司”建制同步,至今已有600年历史。

革命精神滋养黎平这片土地。红军长征,入黔首站驻足于此。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攻占黎平县城,并于12月18日在黎平古城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面对湘西、黔东国民党军队16个师、数万精锐部队的堵截,会上毛泽东则坚持避开强敌,改变行动方针,主张红军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黔北行进,到黔北建立川黔革命根据地。经过激烈争论,黎平会议否定了左倾错误主张,肯定和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黎平是侗族聚居区的中心腹地,境内至今保存着完整的侗族古老文化体系,如侗族歌戏文化、侗款文化、鼓楼花桥建筑文化等等,其中侗族大歌和肇兴侗寨是享誉全球的文化品牌。

红色侗都不乏绿色妆点。黎平是自然生态美丽的家园,是杉木的故乡。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1.82%,境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被国内外游客视为人居之佳境。

总之,古老的侗族文化、悠久的府城文化、重要的红色文化、广袤的绿色生态等,彰显出黎平“多维一体的文化富态”。

黎平文化词典

黎平会议会址:陈列着红军长征时出自黎平的各种重要文献,及当年红军用过的的实物,印章等。

肇兴侗寨: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寨,被称为“侗乡第一寨”,是中国首批十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单位之一。

堂安生态博物馆: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堂安侗寨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的侗族生态博物馆。

地坪风雨桥:地坪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是侗乡桥梁建筑的代表之作。

述洞独柱鼓楼: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是整个侗族地区现存唯一的最早的鼓楼雏形,被誉为鼓楼之宗。

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民办的生态博物馆。

西门河:黎平母亲河,千百年来,无私滋养着侗都人民。如今,黎平县斥资6.5亿元,加大对西门河的整治开发,建设景观文化长廊。

(作者系黎平县志办主任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大歌黎平侗寨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作品赏析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获死刑
侗寨鼓楼传歌声
赵黎平警察杀人
苗乡侗寨乒乓情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