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部分地区志贺菌临床株血清分型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2012-10-22 02:37李艳芬程玉谦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米卡血清型分型

李艳芬,程玉谦,梁 帆,王 俊,祁 伟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科,天津市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天津300211)

志贺菌所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志贺菌的耐药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本研究对天津部分地区2009-2011年分离的志贺菌临床株及本研究所保存的1981-1983年分离的志贺菌,进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了解本地区志贺菌的血清分型和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天津地区多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2011年肠道门诊患者粪便标本的志贺菌154株,其中宋内志贺菌140株,福氏志贺菌14株;1981-1983年由天津市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收集真空干燥低温冷冻保存复活的30株志贺菌,其中福氏志贺菌29株,宋内志贺菌1株。

1.2 试剂 福氏志贺菌诊断分型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琼脂(SS)固体培养基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水解酪蛋白(MH)琼脂购自上海伊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纸片包括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四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共12种,购自北京天坛生物制品研究所。

1.3 方法

1.3.1 菌株分离、培养、鉴定 细菌培养根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新鲜粪便标本接种于SS琼脂上,经37℃恒温培养箱培养18~24 h,挑取疑似志贺菌菌落,分纯培养后进行生化鉴定。1981-1983年分离的30株志贺菌通过LB营养肉汤及血平皿复苏存活并鉴定。

1.3.2 血清分型 采用玻片凝集法,生理盐水作对照。

1.3.3 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 采用改良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挑取培养18~24 h的单个菌落,稀释至0.5麦氏浊度,用棉拭子涂布整个M-H培养基表面,贴抗生素纸片,放入35℃恒温箱中,孵育18~24 h,所有菌株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10标准判断及记录结果。

1.4 数据统计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菌型分布 见表1。1981-1983年组30株志贺菌,其中福氏志贺菌29株,占96.67%,宋内志贺菌1株,占3.33%;福氏志贺菌中血清1b型占58.62%(17/29),是数量最多的血清型,血清2a型占20.69%(6/29),血清 1a型占 13.79%(4/29),血清2b、4a型各分离出1株;而2009-2011年分离出的154株志贺菌中宋内志贺菌140株,占90.91%,福氏志贺菌14株,仅占9.09%,血清分型较分散,未发现血清1b、4a型,出现了新的血清型5b、X变种及Y变种。

表1 福氏志贺菌血清分型(n)Tab 1 Serotypesof Shigella flexneri(n)

2.2 耐药性检测 结果见表2。因1981-1983年分离的宋内志贺菌仅有1株,此次药敏分析不包括在内。

表2 不同时期志贺菌药敏试验结果比较[n(%)]Tab2 Com parison of antim icrobial resistance rates in different years[n(%)]

2.2.1 2009-2011年组志贺菌耐药性比较 不同志贺菌的耐药性不一致,福氏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宋内志贺菌(P<0.05),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低于宋内志贺菌(P<0.05),两者对氨苄西林、四环素、链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均较高,已达80%以上,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福氏志贺菌对四环素、链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低;其中,福氏2b、4a、X变种、Y变种对三代头孢、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诺氟沙星均敏感。

2.2.2 不同时期福氏志贺菌耐药性比较 1981-1983年组福氏志贺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3.10%,其次是链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分别为72.41%、31.03%,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20%,未发现三代头孢、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而2009-2011年组福氏志贺菌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其次是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分别为92.86%、85.71%、85.71%,对三代头孢等其他药物耐药率均低于30%,未发现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耐药菌株。

2.2.3 多重耐药性 1981-1983年分离的志贺菌中3种及3种以上抗生素多重耐药菌为9株,占31.03%,而2009-2011年分离的志贺菌中多重耐药菌为148株,占96.10%,明显高于1981-1983年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志贺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世界各地的志贺菌群每隔20~30年会发生一次明显的变迁,各血清型之间也存在演化,在原有血清型的基础上进化出更能适应环境改变的新亚型[1],但总的来说,发达国家以宋内志贺菌占优势,发展中国家以福氏志贺菌为主[2]。2009年我国细菌性痢疾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福氏志贺菌仍为最常见菌种,占67.26%,其次为宋内志贺菌(32.74%),但存在地区差异性,贵州、福建、北京的优势菌群已转变为宋内志贺菌[3]。不同地区福氏志贺菌的流行血清型不同[4-5],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优势血清型也不相同[6-7]。本试验对比研究了1981-1983年组和2009-2011年组志贺菌的血清分型,发现在1981-1983年分离的30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占96.67%,其中血清1b型有17株,为优势血清型。回顾本研究资料,1990年7-10月间检出的73株志贺菌中宋内志贺菌(52.0%)比例略高于福氏志贺菌(45.3%),既往1996年检出33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27株,占81.82%,宋内志贺菌仅有3株(9.09%)[8-9]。而2009-2011年分离的154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仅占9.09%,宋内志贺菌占了90.91%,成为近几年来的优势菌,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类似[3];未发现血清1b型,其它血清型分布也与1981-1983年组有明显差异,福氏2a型数量最多,并且出现了1981-1983年组未发现的血清型5b、X变种及Y变种,呈多样化趋势。由此可见,天津部分地区志贺菌血清型分布随着时间变迁发生了明显变化,优势血清型也随之改变,因此加强对志贺菌的监测工作,注意新菌型的出现,了解菌型的变化趋势,对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工作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近年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志贺菌耐药菌株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并产生多重耐药。本试验研究不同时期分离的两组志贺菌发现,相较于1981-1983年组福氏志贺菌,2009-2011年分离的福氏志贺菌不但大多数亚型已出现耐药菌,而且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四环素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氨苄西林耐药率的增长最严重,由17.24%增长至85.71%,其次是复方磺胺甲恶唑(31.03%~85.71%);福氏志贺菌与宋内志贺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存在明显差异,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显示阿米卡星对志贺菌属在体外仍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根据CLSI的研究,氨基糖苷类药物即使体外有活性,但临床无效,因此治疗细菌性痢疾应注意合理用药。所检测菌株药敏结果还显示5种及5种以上抗生素多重耐药菌株也由1981-1983年组的0上升至2009-2011年组的 11.69%(P<0.05)。2009-2011年分离的志贺菌临床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高于国外报道[10]。由于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试验1981-1983年组的志贺菌株数量较少,进一步确切研究还需增加样本量。

综上所述,天津市部分地区志贺菌的优势菌型随时间改变已发生了变化,耐药性也随之改变,耐药菌比例不断升高,多重耐药情况严峻,因此临床治疗中必须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指征,防止耐药情况的继续恶化。

[1]Qiu S,Wang Z,Chen C,etal.Emergence of a novel Shigella flexneri serotype4s strain thatevolved from a serotype X variant in China[J].JClin Microbiol,2011,49(3):1148

[2]Wang X Y,Tao F,XiaoD,etal.Trend and diseaseburden ofbacillary dysentery in China(1991-2000)[J].BullWorld Health Organ,2006,84(7):561

[3]隋吉林,张静,孙军玲,等.2009年中国细菌性痢疾检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12):947

[4]刘芸,张淼,陈山.济南市2003-2007年志贺菌菌性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2):109

[5]卜丽薇,唐一清,周景林.2006-2007年通州区志贺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2669

[6]高昆.2002-2008年临床分离志贺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检测[J].检验医学,2010,25(3):239

[7]曲梅,刘桂荣,张新,等.北京市2004-2010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及毒力基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8):1850

[8]魏殿军,王培福,毛伟光,等.400例急性腹泻病原菌分析及志贺菌痢疾杆菌耐药谱变化[J].天津医药,1992,20(6):329

[9]郭文学,魏殿军,官兰,等.33株志贺氏菌的分型及耐药性调查[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3(4):54

[10]Varghese SR,Aggarwal A.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 production in Shigella isolates-A matter of concern[J].Indian JMed Microbiol,2011,29(1):76

猜你喜欢
米卡血清型分型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规模化猪场仔猪源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及血清型鉴定
米卡的灯花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