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7步上栏”对刘翔的影响

2012-10-25 06:46黄真勇王在和
运动 2012年15期
关键词:奥利弗爆发力刘翔

黄真勇,王在和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浅析“7步上栏”对刘翔的影响

黄真勇,王在和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视频资料分析法等,对2011年5月份至2012年4月份刘翔在世界大赛中7步上栏的表现,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几大经典赛事中8步上栏的对比,浅谈飞人“由8变7”后给他带来的改变,其中包括起跑至第1栏的技术结构、用时、体能特征、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罗伯斯、奥利弗等当前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分析,探究了刘翔今后在世界顶级大赛中的表现前景。

刘翔;7步上栏;影响

刘翔前3栏的速度滞后于罗伯斯等世界名将是不争的事实,而跨过第3栏进入途中跑阶段,刘翔的速度又是世界顶级水平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显而易见,只有从起跑上做文章改进前3个栏的速度。目前跑进13s的运动员当中,采用7步上栏技术的只有身高1.92m的罗伯斯和1.88m的奥利弗,刘翔是第3个运用此技术的运动员,而后美国名将梅里特也改成了7步上栏。在理论层面来讲,技术的改进是可行的。其实,罗伯斯和奥利弗在初始阶段也是8步上栏技术,在改进技术后,各自都有很大的突破。这说明,刘翔技术的改进也是很客观的选择,但对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是不小的挑战。事实证明,刘翔在短短的3个月试训新技术后,在近期各大赛事的表现很近人意,让我们看到了刘翔第二春的到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刘翔采用“7步上栏”技术与之前“8步上栏”技术的对比分析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网络电子文献等相关渠道,查阅了大量关于刘翔赛事分析的相关期刊论文及各大赛事报道、视频资料等,为论文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 观察法通过对赛事的录像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得到了可靠、真实的参考数据。具体赛事为2011年钻石联赛上海站、2011年钻石联赛尤金站、2011年日本亚锦赛、2011年大邱世锦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洛桑超级大奖赛、2006年斯图加特大奖赛、2007年日本世锦赛。

1.2.3 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了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7步上栏”与“8步上栏”的技术特点对照

2.1.1 110米栏起跑至第1栏的结构所谓的7步或8步上栏,是指从起跑开始至起跨腿着地准备跨越第1个栏架时这段距离所采用的步伐数。男子110m栏项目从起跑至第1栏为13.72m,运动员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步数跨越第1个栏架后,再连续跨越9个栏架,再跑最后一个14.02m的距离到终点。鉴于此特点,运动员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譬如身高、腿长、爆发力等选择固定的步数跨越第1个栏,这样才能保证后半程的过栏更加流畅。

2.1.2 7步上栏的技术特点所谓7步上栏是现代世界高水平运动员所采用的一种从起跑至第1栏运用7步的攻栏技术。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巴的罗伯斯、美国的奥利弗等。它的特点是起跑时准备姿势摆动腿必须置于起跨腿前面,蹬离地面时加大了摆动腿的负荷,起跑后重心抬起要早,步幅偏大,步频相应减小,整个过程需要较强的爆发力。

2.1.3 8步上栏的技术特点8步上栏是现代运动员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准备姿势为摆动腿在后,起跨腿在前,重心抬起较7步上栏晚,步幅适中,步频快,更有节奏感。

两种技术特点的对照见图1。

图1 7步与8步上栏的结构对比(摘自:新华网)

表1 8次比赛中采用不同上栏步数所需的时间 s

2.2 刘翔技术改进的必要性

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引起整个技术体系的震荡,破坏原有的技术结构,建立新的技术结构,使技术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往往使创新者在优异运动成绩的“争夺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效益”,因而格外受到人们关注。其实,7步上栏技术的出现可追溯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赢得110m栏季军的芬兰选手布吕加雷,而现役运动员罗伯斯、奥利弗、梅里特是此项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他们3人都是由最开始的8步上栏改为7步,之后在竞赛场上如鱼得水。从当今110m栏的发展趋势来看,7步上栏已经成为了顶尖高手的基本技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赛中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的革新迫在眉睫。在2011年2月的德国室内赛之后,刘翔主动提出来想尝试一下7步上栏,希望通过此技术来解决自己前半程较弱的问题。刘翔的优势是最后冲刺跑速度快,不足之处是起跑到第1栏时间和跨栏步腾空时间较长。如果能够把起跑到第一栏时间缩短,再加上后程刘翔明显的栏间节奏优势,那么再次登顶世界之最也不是不可能。

2.3 起跑至第1栏技术改进后对刘翔的影响

2.3.1 技术结构的影响在改技术后,首先是起跑准备姿势就要相应变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另外,在听到“预备”时,相比以前他须把重心放得比较高、比较前倾,由此在蹬出去的瞬间,可以获得较大的初速度,保证后面的衔接,当然这也需要极好的爆发力。第二是力量要求,罗伯斯和奥利弗等敢于用7步,是因为他们作为欧美选手,其肌肉类型决定了他们有非常好的爆发力和绝对力量做保障。新技术采用后,一方面步幅要加大,另一方面又力求步频保持不变。所以,对于刘翔的力量要求非常高。第三个就是衔接,尽管刘翔的优势是在于栏间技术和节奏,但是在使用新技术后,如何使第1个栏和后面几个栏很好地衔接还是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攻栏时起跨腿与第1个栏架之间的蹬地角变小了,这就导致刘翔的重心更低,使得起跨腿打栏的机率就加大了,从而也就影响了后面的衔接。

2.3.2 近几次比赛的时间特征起跑至第1栏用时包括2个部分,即起跑的反应时加上跑至第1栏距离所用的时间。起跑的反应时是可变因素,因人而异,刘翔的起跑反应不容置疑,心理素质的过硬造就了他非常高的稳定性。那么起跑至第1栏距离所用的时间是当期急需提高的。

通过刘翔改进技术后参加的4场比赛中起跑至第1栏的用时,与往年8步上栏的几场比赛作个比较(表1),我们可以看出改进技术后短短3个月的训练成绩跟之前的4场高水平发挥的成绩相差不大,反而趋于稳定。值得我们深思的是,2006年洛桑超级大奖赛总决赛刘翔以12.88s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但起跑至第一栏的用时却并不理想,还有在2007年日本世锦赛上以12.95s获得冠军,成为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m栏大满贯得主,但是同样起跑至第一栏用时也不是很理想,若当时能熟练的应用7步上栏,把起跑至第一栏时间再缩短,只需缩短0.1s,那么也就没有后面罗伯斯打破世界记录了。

2.3.3 体能的变化对于技术的改变,刘翔也坦言难度很大。的确,由于刘翔没有欧美优秀选手先天性的肌肉类型,决定了在爆发力上有所欠缺,而新技术的改变对快速爆发力的要求极高,所以接下来体能的进一步强化显得特别重要,它是承受训练、比赛中强负荷的基础。具体表现为瘦体重进一步增加、体脂进一步减少、绝对力量和爆发力相对都有所增加等。

2.3.4 心理能力的增强刘翔的个人心理素质是毋庸置疑的,比赛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能够很从容的面对大众言论,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在现役运动员中,刘翔是第三位运用此项技术的,这对自身信心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推进作用。同时,在打破对手心理防线、紊乱对手节奏上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刘翔把以往的8步上栏改为7步,没想到在首次尝试中就取得奇效,他起跑的反应时间仅为0.146s,更重要的是,从起跑开始,刘翔就打乱了身边奥利弗的节奏。奥利弗起跑甚至有些踉跄,之后他跨栏的时候打倒了4个栏架,“我已经发挥出了百分之百的能力,我输给了今天发挥得更好的选手。”奥利弗承认,刘翔给了他很大压力,他确实受到了影响。

2.3.5 新技术运用初期存在的问题刘翔已经形成了多年8步上栏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突然改变的话,其中还涉及到神经系统的反应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这就是此次技术革新的一个难点所在。另一方面刘翔起跑速度加快后也较早地消耗了他的能量,这使他后半程的速度受到一定影响。再者,刘翔的伤病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虽说起跑时由于左右腿的交换,右脚的发力减轻,但是8步减少到7步上栏,使得每一步的步幅增大,其右脚承受的压力也就相应增大,这对右脚的损伤可能进一步加大,所以7步上栏技术的运用有一定的风险性。

2.4 刘翔今后比赛中的表现前景分析

细数当前现役的优秀110 m栏选手中,好手云集,但只有古巴的罗伯斯与美国的奥利弗、梅里特能与刘翔相之匹敌,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刘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不可控因素,技术的革新是与之继续匹敌的一个亮点,近期罗伯斯在伤病复出后呈上升态势,而奥利弗在火爆两年后,目前实力有些萎缩,但仍不可小觑。梅里特的状态也是进步惊人,也给刘翔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可以预料的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刘翔的竞技水平会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但存在着不稳定性。相信经过孙海平教练的科学训练和各项大奖赛中的磨练,会把自己的新技术运用自如,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的表现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刘翔改变上栏技术之后,在很短的时间段内就能够运用自如,直接上场同优秀运动员同场竞技,这说明了在改进技术的可行性方面,刘翔完全具备了必要的各项条件。事实上,运用“7步上栏”技术确实给他带来了明显的正面效应,但是由于伤病的困扰加之创新技术运用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在之后的竞技道路上,刘翔的成绩也可能出现不稳定现象。

3.2 建 议

建议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做到有的放失,权衡整体竞技能力的发展。改进技术后,在注重起跑至第1栏和前3栏的环节中,着重训练前3栏与后程的衔接,同样不能放松对中后程栏间跑的训练,“保持优势,强化弱势”,使其各个阶段都能达到一个较高的竞技水平。

[ 1 ]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 2 ] 李文军. 关于110米栏中快速起跨攻栏和下栏的生物力学分析[ J ].田径,2011(9):21.

[ 3 ] 徐树礼. 110m栏运动员技术指标与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J ].体育世界,2011(7):33-34.

[ 4 ] 郭雪奇,黄勇,王乐军,许以诚,玄 伟.刘翔110米栏分段时间与总成绩的相关关系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37-39.

G822.6

A

1674-151X(2012)08-00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02

投稿日期:2012-06-10

黄真勇(1987 ~),硕士。研究方向: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奥利弗爆发力刘翔
发展少年儿童下肢爆发力的几种方法
“雾都孤儿”奇遇记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成分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相关性研究*
奥利弗的伙伴们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爆发力”背后的奥秘
杰米·奥利弗教你巧煎鸡蛋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
我为刘翔唱支歌
我为刘翔唱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