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地壳运动的痕迹

2012-11-03 02:17撰文颜士州
海洋世界 2012年7期
关键词:蚌壳塞斯西尔

撰文/颜士州

找寻地壳运动的痕迹

撰文/颜士州

是否想得到,巍峨的太行山上,会有鹅卵石出现?那便是地壳运动的最好证明。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地最安稳不过了。其实地球上没有绝对静止的地方,地壳总是在运动,从古到今,一直没有停歇过。今天有火山活动的地区,运动还相当强烈;没有火山活动的地区,运动仍然存在,有的地区的运动也并不微弱。

但是,凭什么说地壳在运动呢?这是地壳自己告诉我们的,因为在大地上保存有许多地壳运动的痕迹。

太行山上的鹅卵石

巍峨的太行山,远离大海,地势高峻,河北平原在它的东边展开,一望无际。那是1074年的秋天,正是宋辽两国对峙,边防紧张的时候。宋朝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沈括来到这一带整顿防务,在太行山东麓的山崖间,他看到许多螺蚌壳和卵石,它们沿水平方向排列,好像一条条带子。在河边和海边,螺蚌壳和卵石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在这高山地区大量出现,就值得人们深思了。沈括认为,这儿是从前的海滨,那东边的平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才被泥沙充填成了陆地。

可是螺蚌壳和卵石怎样跑到山上去了呢?从前的海岸为什么会变成山崖,比今天的海面高出这么多呢?沈括并没有回答。

800多年以后,靠着近代科学的帮助,人们才发现,原来河北平原在下降,而太行山在上升。人们在河北南宫钻井,当钻到地下约550米的深处时,遇到了一层红色黏土。在大约100万年前,这层红土曾经广泛覆盖在华北许多地区,当时它是高出海面的,可是今天它却大大低于海面了。在河北平原许多地区探测的结果,都表明这层红土已比从前降低,有的地方降低的深度达到近1000米左右,如按100万年计算,每年大约下沉了1毫米。螺蚌壳在山上出现的这个事实,本身更清楚地表明了太行山在上升。

既然地势下降了,海水应该淹没大陆,为什么却形成了平原呢?

当初河北平原是被海水淹没的,北京地区也曾是一个海湾。但由于海河、黄河这些河流不断把大量泥沙带来,将海底充填,补偿了地壳下沉所失去的高度,夺回了被海水侵占的土地。

在世界范围内,地壳变化带来的影响是普遍的。

在欧洲,很多国家也受到地壳下沉的影响。荷兰在1800~1900年间海岸下沉了约30厘米,人们不得不修建大堤来抵御海水的侵袭,用人工填海的办法向海洋夺取土地;大不列颠岛本来和欧洲大陆是相连的,现在变成隔海相望了,中间的海峡就是地壳下沉的产物,至今英国南部还在下沉;意大利那波利海湾有一座罗马古庙,它曾下沉到海中,后又上升出水面,它的柱子上面留下了海生动物的蚀痕,而现在,又有每年下沉7毫米的记录。

荷兰的楼房水上“漂”,地壳的下沉让荷兰深受其害。

而在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一带,人们发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那里的海湾在变浅,陆地在扩张,可是并没有大量泥沙充填。1602年,在波的尼亚湾托尔尼欧修建了一个可容大船进出的海湾,到1724年瑞典科学家西尔塞斯到那里去旅行时,发现许多码头已离海很远,不能使用了。2010年,挪威地质学家考察发现,在波的尼亚湾,一些历史上本来是孤立在海中的小岛,如今变得和大陆相连,有些古老的渔场也因变得太浅或完全干涸而不能利用了。

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我们很容易就知道这是地壳上升的缘故。可是在当时,有许多人不相信西尔塞斯所说的事实,西尔塞斯本人也没有能把原因说清。显然,“只有当地球上的海面普遍降低时,这里的海水才会下落”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其实,海面并没有下降。

但是西尔塞斯看到的确是事实,而且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证实。特别是18世纪初期,人们为了查清这个现象,就曾经在海岸的岩石上,沿着风平浪静时的海面刻下了凹槽,同时还在旁边注上了日期。到了2011年底,人们发现有的海岸上的记号竟比海面高出2米多。

这种现象只能用地壳在上升来解释了。近年来,欧美许多地质学家到这一带考察后,肯定了这种看法。

地壳升降的现象,在海边是看得比较清楚的,但是在大陆上,也不难找到证据。富春江上有处风景美丽的七里泷,相传东汉初年的隐士严光曾在那里的河边钓鱼,那里有他的一座钓鱼台。清初学者刘献廷到那里游览时,发现钓鱼台的位置在半山间,根本无法在那里钓鱼。钓鱼台怎么会搬家呢?难道是后人修造了一个假的?但这种从前的河岸变成山谷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大家都知道,南京有个雨花台,在那里可以捡到美丽的卵石(雨花石),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是河流带来的。雨花台是从前的河道,由于地势上升,现在成为高台了。

地壳不仅在升降,也在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根据测量的结果,红海正在变宽;格陵兰和欧洲之间的距离也正在愈来愈远。

猜你喜欢
蚌壳塞斯西尔
河边寻宝记
阿拉伯编年史家伊本·艾西尔及其所处的时代
关掉白天
“橡皮筋先生”世间罕见
蚌壳精与书生
挖蚌壳
成功密码是1:125
成功密码是1:125
成功密码是1:125
贺瑞和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