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对照研究

2012-11-08 01:59黄发妮黄亚琴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躯体负性障碍

黄发妮,黄亚琴 (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湖北 荆州 434000)

健康教育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对照研究

黄发妮,黄亚琴 (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种药物帕罗西汀(乐友)治疗,剂量为40mg,时间为6周。观察组同时接受与疾病和康复相关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护士提供的健康指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经系统药物治疗及系统健康教育后SDS、SAS及SCL-90各因子减分值(精神病性因子分除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

健康教育;躯体形式障碍;负性情绪

躯体化障碍又称Briquet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神经症。或即使有某种躯体疾病也不能足以解释其主诉症状的严重程度、性质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和烦恼[1]。患者常反复陈述躯体不适,四处求医,他们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的存在干扰了患者寻求与疾病有关信息的能力和造成行为的退化、治疗的中断。因此,全面地分析每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其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的预防复发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我们对25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其他不良心理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15例(30%),女35例(70%),病程6个月~10年不等。主诉:慢性疼痛21例,胃肠道不适15例,心脑血管症状7例,皮肤感觉异常7例,其他3例,表现抑郁的患者例数42例(84%),紧张和焦虑46例(92%),疑病障碍例数34例(68%),躯体化例数48例(96%)。50例患者全部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按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gt;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由经过专职培训的心理测量员、护士及专科医生分别负责住院期间的SDS、SAS、SCL-90的测量[2]及健康教育,心理科护士长组织实施。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6周进行SDS、SAS、SCL-90的测量。

1.2.2健康教育指导 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的健康指导外,还接受研究小组提供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①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采取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让患者了解本身疾病的性质、诱因、临床症状、治疗和康复事项,耐心细致的因势利导,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②根据SDS、SAS、SCL-90的测评结果,运用不同的方法如解释、鼓励、安慰、暗示、工娱疗等讲解疾病的知识,解除患者的疑虑,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解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④及时评估患者的综合状态,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纠正其不良行为。⑤家庭情感干预,通过健康知识宣教使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病因,掌握正确适度的护理方法。⑥出院指导,嘱患者规律生活,坚持用药,定期复查,教会患者在生活中如何理智的处理一些生活事件,调整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健康教育以“一对一”和小组形式为主,并配合组织有关知识讲座、宣传册、角色扮演、心灵成长游戏等形式。住院期间每周健康教育2次(组织患者及家属集体宣教2次)。每次健康教育需要30~45min,鼓励患者讲述自己亲身感受,引导患者对困惑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而使患者做出选择。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干预前后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两组在干预前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后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lt;0.0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2.2干预前后患者SCL-90评分结果比较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CL-90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两组在干预前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后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lt;0.01)。

表2 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结果比较 分

3 讨 论

负性情绪及其多种形式的心理异常严重地影响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与躯体不适的程度、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病程的长短、就诊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但患者本人更注重和强调躯体症状,把焦虑、忧虑解释为躯体不适的结果,以至于情绪障碍在主诉中被隐藏。本组50例患者均以躯体不适症状为突出表现,主要反映躯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及其他系统不适和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抑郁紧张等,其中表现抑郁的患者42例(84%),紧张和焦虑46例(92%)。本结果显示由于他们对疾病的不了解导致他或她的负性情绪和行为,而这些情绪和行为又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加重躯体的不适。因此,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时,必须寻找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和不良的心理原因,采取多种形式的干预措施,因人而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矫正负性想法,主动为自己的健康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远远超过对照组,主要原因可能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在入院前缺乏与疾病的相关知识,护士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了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明白错误的认知对疾病的影响,学会与症状并存,转移注意力,且认识到正确的观念和正性情绪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更利于配合医生的治疗,以良好的心理回归社会。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无明显改善,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只接受常规的健康指导,未能建立有效、刺激框架,所以负性情绪改善不大。由此可见,有效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十分重要。

由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他们一般是去综合医院求诊。调查表明,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患者中,2.7%为躯体形式障碍[3]。综合医院的医生由于对躯体形式障碍认识不足,往往重视对症状寻找躯体方面的“病因”,而忽略心理问题,这可能导致躯体形式障碍不能被及时诊断和治疗。因此,综合医院应重视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人们对健康的更高需求。

由于躯体形式障碍病因不明,病情易反复发作。因此,单纯在医院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还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还需家庭及社区医疗系统的积极参与,及时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以降低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1]陈学诗. 现代精神疾病治疗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9.

[2]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2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42.

[3]吴文源,季建林. 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9-71.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1.026

R473.74

A

1673-1409(2012)01-R048-03

2011 12 03

黄发妮(1969),女,湖北荆州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疾病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躯体负性障碍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现在干什么?
跟踪导练(四)2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跨越障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