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高原救灾官兵心理应激损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2-11-10 02:54高存友甘景梨张伟红赵兰民张东卫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救灾负性职务

高存友 甘景梨 张伟红 赵兰民 张东卫

急进高原救灾官兵心理应激损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存友①甘景梨 张伟红 赵兰民 张东卫

目的 了解紧急开赴高原展开抗震救灾任务官兵的心理应激损伤状况,探讨影响官兵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玉树抗震救灾某部158名官兵,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救灾官兵存在明显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的占16.5%,显著高于同部未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6.5%(ς2=7.09,P<0.01)。PTSD-SS总分与职务、兴趣爱好、社会支持和救灾经历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创伤史、LES负性事件分和LE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ES负性事件分、兴趣爱好、职务、LES总分和救灾经历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部分救灾官兵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负性生活事件、兴趣爱好、职务和救灾经历等因素对官兵的心理状态影响较大。

高原;抗震救灾;军人;应激损伤

近年来我军频繁执行维和、维稳、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1],任务地区很多处于高原、高热等特殊地带。如何在高原、荒漠等特殊条件下顺利完成任务,减少非战斗减员,并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2],目前国内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参加玉树抗震救灾的官兵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海拔地区任务部队的应激反应状况和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0年4月25-30日(部队进入高原的8~13天),采用按连建制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参加玉树抗震救灾的某部中抽取162名官兵为研究组,并设立同期未参加抗震救灾的同部143名官兵为对照组。调查对象均无精神疾病病史、无头颅外伤史、2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采取知情同意的原则,共发放调查问卷305份,经复核、补调,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97份(97.4%)。其中研究组158份,对照组139份。研究组:男性125人,女性33人;年龄19~45岁,平均(28.2±8.7)岁;文职人员32名,战士66名,士官26名,干部34名;受教育年限9~22年,平均(14.6±5.8)年;军龄2~26年,平均(11.8±7.5)年。对照组:男性114人,女性25人;年龄19~46岁,平均(28.5±9.2)岁;文职人员27名,战士62名,士官22名,干部28名;受教育年限9~22年,平均(14.9±3.7)年;军龄2~24年,平均(11.2±7.3)年。上述两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

调查均由1名精神病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和1名二级心理咨询师共同完成。调查时间统一安排在下午6点以后进行,每组测试约30人。在知情、自愿参与的原则及承诺信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调查。所有量表装订成册一次完成,统一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调查员现场指导问卷填答,当场收回问卷,复核,补调。合格的问卷进行统一编码。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根据被试的实际情况选择或填写,所有内容均严格保密,未经被试本人同意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提供。本量表为自编量表,包括性别、年龄、军龄、职务、婚姻、教育年限、抚养人、兴趣爱好、心理创伤史、社会支持情况和是否有汶川地震救灾经历。所有项目指标均量化,年龄、军龄和受教育年限均按实际数值计算(X);性别(女=1、男=2),职务(无职务=1、有职务=2),婚姻(未婚=1、已婚=2、离异=3),抚养人(父母=1、母亲=2、父亲=3、其它=4),兴趣爱好(无=1、一般=2、较多=3),心理创伤史(无=1、有=2),社会支持(差=1、一般=2、良好=3),救灾经历(无=1、有=2)。

1.2.2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3]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创伤事件发生后的心理感受分为没有影响到很重1~5级评定,PTSD-SS总分得分越高提示心理应激反应症状越重。50分以上说明存在明显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50~60分为轻度,60分以上为中、重度。

1.2.3 生活事件量表(LES)[4]共含有48条,包括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生活方面(28条),二是工作学习方面(13条),三是社交及其他方面(7条)。LES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某事件刺激量=该事件影响程度分×该事件持续时间分×该事件发生次数;正性事件刺激量=全部好事刺激量之和;负性事件刺激量=全部坏事刺激量之和;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正性事件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

1.3 统计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应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

PTSD-SS得分等于或高于50分存在明显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在158名救灾官兵中,26人存在明显的创伤后应激反应,检出率为16.5%,明显高于同期同部对照组的6.5%,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两组官兵心理应激反应状况比较[n(◊)]

2.2 单因素相关分析

社会支持和救灾经历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心理创伤史、LES负性事件分和LE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见表2。

PTSD-SS总分与职务、兴趣爱好、

表2 救灾官兵应激状况的单因素相关分析(r)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以PTSD-SS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职务、兴趣爱好、心理创伤史、社会支持、救灾经历、LES负性事件分和LES总分)为自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是LES负性事件分、兴趣爱好、职务、LES总分和救灾经历,见表3。

表3 救灾官兵心理应激状况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以内陆赴玉树(平均海拔3800米)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官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特殊环境及军事应激对官兵心理状况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救灾官兵明显应激反应的检出率为16.5%,明显高于未参加抗震救灾任务的官兵,而且与我军平时流调结果相比较明显偏高[5]。提示紧急救灾行动确实对官兵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影响,这与国内部分研究结果一致[627]。分析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灾区恶性场面的心理产生冲击及文化生活单调、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因素对官兵的心理影响[8];二是高原缺氧导致官兵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从而出现恐惧、焦虑、担忧等心理应激反应。虽然高原救灾任务经受心理冲击和高原缺氧的双重影响,但官兵的心理应激反应状况仍轻于5.12抗震救灾官兵[8]。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玉树地震死亡人数相对较少,而且玉树地区地处高寒地带,所以官兵接触尸体、特别是高度腐烂尸体少,对官兵的心理冲击小于汶川救灾;二是本次救灾官兵有63.5%人参加过汶川救灾,经过历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所以心理应激反应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相关分析也发现救灾经历与应激反应呈明显的负相关。

官兵应激反应的相关分析提示:高海拔地区抗震救灾行动对官兵心理状态的影响与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兴趣爱好、职务、负性生活事件和救灾经历的关系最为密切。兴趣爱好广泛的官兵能够在军事应激的环境下寻找心理寄托,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快适应目前的状况,从而降低应激水平。官兵在担任一定职务时,心理上将得到自我认可,具有一定的优越感和优势,促进了心理成熟[9]。生活事件对官兵的心理产生影响,考虑是因为生活的改变需要个体去重新适应从而产生紧张和压力,Rahe等认为任何形式的生活变化都需要个体动员机体的应激资源去作新的适应,因而产生紧张;Sely的生理应激理论认为所有生物有机体都有一个先天的驱动力以保持内部的平衡状态,生活事件会破坏这种平衡,从而导致个体承受能力下降[10211]。

总之,高海拔任务部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当务之急是寻找科学的方法在紧急情况下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救灾经历可以降低再次执行此类任务官兵的心理应激水平,这提示平时模拟实战心理训练应该会有长远意义。

[1]陈刘声,张波,段华芳.从抗震救灾看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工作[J].西南军医,2008,10(5):1222123

[2]Karl-Heinz Biesold.M ilitary psychiatry and deployments: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in bundeswehr soldier[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5):4592463

[3]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等.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2):93296

[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31233

[5]王焕林,崔庶,陈继军,等.中国军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2):69272

[6]吴兴曲,王倩云,杨来启,等.312名高原汽车兵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6):4312433

[7]惠武利,徐德忠,施旺红,等.烟台“11.24”海难救援军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80

[8]高存友,甘景梨,赵兰民,等.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1):102221024

[9]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应付方式与人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729

[10]任俊,高晓东,王涛.校园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282829

[11]赵玉芳,赵守良.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中学生震后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5112515

Traumatic Stress Statu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in the Servicemen during the Earthquake Relief Work on the Plateau.

Gao

Cunyou,Gan J ing li,Zhang W eihong,et al.M ental D iseases P revention&T reatm ent Center ofChinese PLA,Chinese PLA 91st Central H osp ital,J iaozuo454003,P.R.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raumatic stress status of servicemen during earthquake relief work on the plateaus,and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of servicemen’smental health in the stress condition.M ethodsA totalof 158 servicemen were sampled random ly and clustering from Yushu relief force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acute plateau exposure.The scales of General Status Invested Score(GSIS),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 isorder Self2rating Scale(PTSD-SS),and the L ife Event Scale(LES)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umatic stres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Results16.5%of servicemen in earthquake relief work had 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 problem s.The rate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rvicemen on the plains.There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total score of PTSD-SS and the duties,personality,social support,and relief experience.Th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were found among the total score of PSTD-SS and trauma history,and the total and negative events gene scores of LES.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obbies,duties,relief experience,the total and negative events factor scores of LES were more important in traumatic stress reflection than other factors.ConclusionA 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 in servicemen during the relief work at high altitudes,and servicemen’mental health in stress condition are correlated w ith the negative events,hobbies,duties and relief experience.

Plateau;Earthquake relief work;Servicemen;Traumatic stress

① 中国.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焦作) 454003 E2mail:cygao91@hotmail.com

2012206213)

猜你喜欢
救灾负性职务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救灾“吉祥鸟”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