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及分析*

2012-11-10 02:52施桂娟高雪梅戴斌荣张久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适应性分量流动

施桂娟 高雪梅 戴斌荣 李 娟 张久林

无锡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及分析*

施桂娟①高雪梅△戴斌荣 李 娟 张久林

目的 了解无锡市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旨在为流动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 T)对无锡23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全量表得分上差异不显著(ς2=3.037,P>0.05);②女生学习适应性要显著强于男生,具体表现在学习的总体适应(t=22.31,P<0.05)、学习热情(t=2.57,P<0.05)、学习计划(t=23.46,P<0.001)、读书和记笔记(t=22.15,P<0.05)、家庭环境(t=22.16,P<0.05)、朋友关系(t=2.40,P<0.05)和独立性上(t=2.66,P<0.05);③初二在学习技术分量表上要好于初一(t=2.661,P<0.05);④流动时间对学习适应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流动性对学习适应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强人际关系、改善家庭环境、教授学习技巧等方面来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问卷调查;流动儿童;初中生

1998年国家教委、公安部颁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第二条规定: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14周岁(或7~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流动儿童随父母搬迁到城市,虽然家庭内部环境没有改变,但家庭外部环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里优越的教育环境、人文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流动儿童需要对家庭外部环境进行重新适应。有研究者认为,不良的家庭环境、薄弱的学校条件,受拒斥的人际关系,容易使流动儿童感受到自己与城里孩子的差别,会影响到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使他们产生自卑、退缩、焦虑等不良心理[123]。

无锡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对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能忽视。学习适应问题是所有适龄青少年共同面对的问题,较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而对于就读的流动儿童来说,学校适应是其城市适应的主要部分。流动儿童经常跟随父母辗转各地谋生,多次的转校经历,使得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同学、老师以及学习进度。研究、了解这一群体的学习适应性,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继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尤其是帮助学习不良的学生摆脱学习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促使其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多数仅仅关注学习适应的某个方面,评价的指标单一,研究不够全面。本研究采用周步成编制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 T),详细调查了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江苏省无锡市C中学,初一和初二分别随机抽取了3个班级。共发放问卷236份,通过问卷中的效度量表,删除废卷后,有效问卷206份(87.29)%。

本研究将流动时间划分为四段:从出生到现在、从幼儿园到现在、从小学到现在、刚来不久或其他。其中刚来不久或其他所指的时间不明确,包括刚刚被接到城市中来念初中而未满半年的儿童和因父母工作需要经常转学的儿童,这部分的被试在样本中所占比例很小(5.5%),为了研究的方便,将这部分数据删除,最后得到抽样样本分布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分布的基本情况(n=206)

1.2 方法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 T)。该测验包含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初中阶段使用的量表包含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4个分量表。其中学习态度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3个内容量表;学习技术包括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3个内容量表;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3个内容量表;心身健康包括独立性、毅力、心身健康3个内容量表。得分越高,适应性越好。总量表的内容一致性系数为0.936,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1~0.86。

1.3 统计处理

采用了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对数据的统计处理中,首先将内容量表、分量表和全量表的原始分按常模换算表换算成标准分,然后再按常模等级表确定属于哪一个等级。常模分为5个等级,“1”为差等,“2”为中下,“3”为中等,“4”为中上,“5”为优等。本研究中将差等和中下合并为中等以下,将中上和优等合并为中等以上。

2 结 果

2.1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概况

流动儿童样本中,双亲一起迁徙到无锡,即“家庭式”迁徙的儿童占96.1%,流动与非流动儿童在学习适应性测验不同等级上的人数分布情况见表2。

对获得的等级水平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全量表上差异不显著(ς2=3.037,P>0.05)。在4个分量表上差异也不显著,但在学习技术分量表中读书和记笔记方法上(ς2=5.993,P<0.05)和心身健康分量表中的独立性内容量表上(ς2=8.294,P<0.05)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还对流动、非流动儿童在测验上获得的标准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两者在学习计划(t=21.99,P<0.05),家庭环境(t=22.337,P<0.05),独立性(t=22.337,P<0.05)3个内容量表上差异显著,流动儿童显著差于非流动儿童。

表2 流动、非流动初中生在学习适应性不同等级上的分布情况[n(◊)]

2.2 性别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性别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对不同性别的流动儿童获得的标准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全量表上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男生(t=22.31,P<0.05),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和身心健康3个分量表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学习态度分量表中的学习热情(t=22.57,P<0.05)和学习计划(t=23.46,P<0.001)、学习技术分量表中的读书和记笔记(t=22.15,P<0.05)、学习环境分量表中的家庭环境(t=22.16,P<0.05)和朋友关系(t=22.40,P<0.05)、心身健康分量表中的独立性(t=22.66,P<0.05)上,女生都要显著好于男生。其中,在学习计划上,女生的优势要更强。

2.3 不同年级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性比较

对初一和初二的流动儿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在学习技术分量表的读书和记笔记方法(t=23.012,P<0.05)、学习技术(t=22.661,P<0.05)两个内容量表上差异显著,初二的流动儿童要好于初一的流动儿童。其余差异不显著。

2.4 流动时间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流动时间划分为3段:一是从出生到现在,二是从幼儿园到现在,三是从小学到现在。将流动时间作为自变量,有3个水平,因变量是被试在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全量表、4个分量表和12个内容量表上的标准分,对数据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流动时间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不显著。

3 讨 论

3.1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概况

本研究中,流动与非流动儿童在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全量表上差异不显著,何资桥和蒋湘祈在对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的比较发现,学习适应性全量表上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子女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4],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流动儿童的父母职业多为个体经营者和体力劳动者,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初中、小学为主[5]。父母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去和子女进行交流,不能及时发现子女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及引起学业不良的原因,难以在学业上给予子女良好的建议。这可能是流动儿童在学习技术和学习计划上差于非流动儿童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流动儿童对社会环境的感知中,歧视体验和知觉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方面[6],流动儿童在学业上遇到困扰时,不愿与非流动儿童或老师进行交流,从而不能发现学习不良的真正原因,难以找到正确有效地学习方法。

流动儿童父母忙于生计,没有足够时间来照顾子女,理论上流动子女的独立性应比较强。但本研究中发现流动儿童的独立性要差于非流动儿童。原因一: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1],低自尊易产生自卑心理,使流动儿童自我评价偏低,造成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对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事情也需等待别人的帮助才去完成。原因二:面对与出生地相差悬殊的陌生城市生活,陌生的文化环境,流动儿童会显得不知所措,因此独立性显得较差。

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差,周海霞在研究中也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学习适应性上低于城市居民子女[7]。家庭环境这一内容量表主要涉及家里设置的学习环境,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家里是否有让子女担忧的事情、家庭居住的社区环境等。流动儿童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沟通、交流,亲子关系疏离,加上经济的拮据,夫妻开销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增多,进而影响到整个家庭的亲密度[8]。同时,多数流动儿童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子女的教育力不从心,教育方法存在不当,最终导致了流动儿童家庭安全感较低。谭千保指出,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客观社会支持上并不存在差异,主观感受到得社会支持存在差异,而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对学习适应性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问卷中家庭环境变量上的显著差异也许只是流动儿童主观上感受到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9]。

3.2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对男生而言,由于社会文化传统要求男性独立,不鼓励男性公开表露情绪,造成他们体验到的孤独感强[2]。李承宗,周娓娓发现流动儿童中男生比女生更内向[10],难于像女生那样在学习上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学习动力不足[11],缺少及时找出并纠正不正确的应试方法的主动性。再者,男生在同性朋友的影响下,加上父母无暇去顾及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往往难于抗拒电子游戏、网络的诱惑,随之学习热情降低,即使原本有学习计划,也常会因为难于抵制网瘾而改变原来的学习计划。

李锋盈等选取湖州市城乡结合部某小学五年级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女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2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要显著优于男生,在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家庭环境3个内容量表上的得分也显著好于男生[12],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作为流动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家中的男子汉,要帮助家里分担繁重的工作,孩子花在学习上的精力就会减少,更多的精力要花在为家里的事情操心,从而造成男生在家庭环境内容量表上的得分差于女生。

与性别有关的社会规范也使中学阶段的女生相对男生做事较认真细微、情绪较稳定、责任感较强、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等,这些心理特点有可能使女生更能适应学习的要求[11]。

3.3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在年级上的差异性

初二在学习技术分量表的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2个内容量表上要好于初一。这一结果证明,学习技术可以在不断摸索和总结中得到提高。

3.4 流动时间的影响

范兴华,方晓义等指出随着流动时间的增加,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公正感、自尊、积极情绪体验和幸福感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其群体歧视体验、消极情绪体验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在个体歧视体验和外部问题行为方面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出现[13]。本研究也考察了流动时间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流动时间对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本研究划分的流动时间有关。有学者认为4年对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来说是过渡后的稳定期[14],经济上已有一定的保障,对于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来说已能形成一定的交友圈,将流动时间划分为从出生到现在、从幼儿园到现在、从小学到现在、刚来不久或其他,前3类流动时间均超过4年,心理发展水平上差异缩小,这可能是造成流动时间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1]李小青,邹泓,王瑞敏.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4):9092913[2]方晓义,范兴华,刘杨.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4):93299

[3]李晓巍,邹泓,金灿灿,等.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54259

[4]何资桥,黄宁,曹中平.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192521

[5]侯娟,邹泓.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2):78286

[6]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J].中国妇运,2007(6):27230

[7]周海霞.进城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习适应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8

[8]M cLoyd V C.Socioeconom ic disadvantage and child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53(2):1852204

[9]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68270

[10]李承宗,周娓娓.流动儿童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52254

[11]赵淑娟,郑秀娟,刘嘉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102021022

[12]李锋盈,杨伟明.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6(5):38242

[13]范兴华,方晓义.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3241

[14]李思霓,崔丽娟.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15):107021073

The Status of Academ ic Adaptability aboutM igrant Children in Wuxi.

S hi Guijuan,Gao X uem ei,D ai B inrong,et al.S chool of

Psychology,S outhw est U niversity,Chongqing400715,P.R.China

ObjectiveTo illustrate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m igrant children on academ ic adaptability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these problem s,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creating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them igrant children.M ethodsA total of 236 m iddle school studentswere investigated w ith the A cadem ic A daptability Test.Results①On the overall scale,m igrant children didn’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cadem ic adaptability(ς2=3.037,P>0.05). ②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gender.Moreover,girls performed better than boys in follow ing aspects:overall adaptability(t=22.31,P<0.05),passion in study(t=2.57,P<0.05),planing of study(t=23.46,P<0.001),note taking(t=22.15,P<0.05),fam ily environment(t=22.16,P<0.05)and relationship(t=2.40,P<0.05)between peers.③The students in grade 2 got a higher score in learning strategy scale than grade 1(t=2.661,P<0.05).④The duration of m igration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adaptability of learning.ConclusionChildren are vulnerable to m igration in academ ic adaptability.A cadem ic adapt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improv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fam ily environment and study skills.

A cadem ic adaptability;Q 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M igrant children;M iddle school students

① 中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通讯作者 E2mail:zhenggao@swu.cn E2mail:sgjzhume imei@163.com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金号:10YJCXLX008)和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211工程项目(NSKD11039)

2012206214)

猜你喜欢
适应性分量流动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流动的光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低温环境适应性训练
基于FFT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分量实时跟踪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