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亚健康的纵向研究*

2012-11-10 02:54李力生郭华星王泓午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震区应付亚健康

李力生 郭华星 刘 洋 王泓午

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亚健康的纵向研究*

李力生①郭华星 刘 洋 王泓午△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汶川地震后高中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为心理援助及康复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依据。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先后2次对北川中学和什邡中学的19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2009-2010年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纵向比较有显著差异(t=25.68,P<0.01;t=22.073,P<0.05);②创伤后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4,P<0.01)。结论 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亚健康状况在2009—2010年有明显的变化。

汶川地震;高中生;心理亚健康;应付方式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这是一场特大灾难,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起经历或目睹者的各种心理反应,给青少年所带来的心理创伤尤其引人注意,因为在遭遇这些灾难之后,青少年相对成人而言少了许多抵抗力,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疾患[1],尤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2]。本调查旨在了解汶川地震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应激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希望能够为心理救助和康复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2009年5月-2010年11月,2次选取北川中学和什邡中学的210名学生做自填式问卷,发放问卷210份,有效问卷196份(93.3%)其中男生120人,女生76人,高一71人,高二62人,高三63人。

1.2 方法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问卷共有4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采用的是遭遇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第三部分是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量表(包括:回避和抑郁,闪入思想和高警觉,躯体症状,自伤感和罪恶感,睡眠障碍5个因子),第四部分是应付方式问卷(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

1.3 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表1 2009与2010年在震后创伤后应激症状和应付方式各维度上的纵向比较

注:*P<0.05,* *P<0.01,* * *P<0.001,下同

表2 地震中是否有家人遇难的高中生在创伤后应激症状和应付方式各维度上的纵向比较

3 讨 论

在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的5个维度的纵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2010年高于2009年;而从应付方式的纵向比较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中发现:除合理化,其他维度的纵向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且2009年高于2010年。这可能是因为地震发生以后,有很多志愿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深入到灾区一线为经历过地震的人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教他们一些缓解心理应激症状的一些方法,使他们的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得到了缓解;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者和心理学工作者们慢慢离开了灾区,志愿者们和当地高中生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被打断,心理学工作者给当地高中生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越来越少,高中生没有能力去缓解心理应激症状[3],所以心理应激症状越来越明显。

表3 2009年震后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比较(r)

表4 2010年震后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比较(r)

从对地震中是否有家人遇难的高中生在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和应付方式各维度上的纵向比较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可见:除了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中的闪入思想和高警觉以及自伤感和罪恶感因子纵向比较没有差异外,其他所有的维度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各维度上的2010年高于2009年,应付方式各维度上2009年大于2010年。幻想和合理化因子2个维度上地震中有家人遇难大于地震中没有家人遇难(2009年数据),这说明地震中有家人遇难的高中生的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更加凸显,他们较多的采用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应付方式。

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与应付方式有比较显著的相关,选择“解决问题”应付方式的学生一般比较稳定和理智,心理的成熟程度相对较高,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倾向选择“自责”、“幻想”应付方式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在2009—2010年有明显的变化,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有非常明显的关系。

[1]董惠娟,李小军,杜满庆.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1):1532158

[2]周爱保,何立国.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影响机制及个体的应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5,21(1):1062109

[3]张志军,李晓驷.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J].安徽医学,2000,21(4):54255

Longitudinal Study on Post-traumatic Psychological Sub-health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L i L isheng,Guo H uax ing,L iu Yang,et al.Faculty ofH um anities and M anagem ent,T ianjin U niversity ofT rad itional

ChineseM ed icine,T ianjin300073,P.R.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sub2health status of the 2009-2010 high school students after the earthquake,and provide more targeted basis on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and rehabilitation.M ethodsH 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Beichuan and Shifang were measured w 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ost2traumatic stress symptom scale and coping style scale.Results①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t ime of post2traumatic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2009-2010W enchuan earthquake area(t=25.68,P<0.01;t=22.073,P<0.05);post2traumatic psychological stress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r=0.44,P<0.01)w ith coping style.ConclusionThe post2traumaticmental health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W enchuan earthquake area has significant changes from 2009 to 2010.

W enchuan earthquake;H igh school students;Psychological sub2health;Coping style

① 中国.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300193 E2mail:hngdlls@126.com △通讯作者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医干预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课题编号:2006 BA I13B05-2)

2012206208)

猜你喜欢
震区应付亚健康
流浪卫星
Task 6
党员“亚健康”,咋办?——咸阳探索“党性体检”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The Most Beautiful English Sentences
跟踪导练(一)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基层微信工作群手中应付工作、心中应付群众
汶川地震 十年十人
接连地震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