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区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2012-11-12 13:04王勤礼许耀照张东昱张文斌吕彪孟克军
长江蔬菜 2012年4期
关键词:穗果特斯生态型

王勤礼 ,许耀照 ,张东昱 ,张文斌 ,吕彪 ,孟克军

(1.河西学院,河西生态与绿洲农业研究院,甘肃张掖,734000;2.张掖市经济作物推广站;3.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主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区,截止2010年底,仅日光温室面积达1.536万hm2。但日光温室蔬菜主要以土壤栽培为主,连作障碍现象严重。番茄连作后多表现产量低、风味差、易徒长、畸形果多、果实绿肩多、硬度小、大小不整齐、果实不圆整等,使经济效益下降[1]。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在克服土壤返盐、土传病虫害、连作障碍、提高果实品质和单产等方面均较土壤栽培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2],是未来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在河西走廊推广,但受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推广面积一直很小。进入21世纪,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荒漠区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现已有一定规模。

番茄别名西红柿,果实营养丰富,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也是河西走廊荒漠区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面积较大的果菜之一。但目前河西走廊荒漠区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选用的品种大多是土壤栽培的品种,表现为产量低、适应性差,不能发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优势。随着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面积的增加,品种问题现已成为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于2010年从国外引进5个番茄品种,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荒漠区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优良品种,为当地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甘肃省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荒漠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日光温室内进行。示范园区海拔1 360~1 395 m,地处东经 100°01'~100°35',南纬39°22'~53°03'。栽培方式为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供试番茄品种有保罗塔、特斯、582、409、1042,均由河西学院荒漠区日光温室建造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提供(国外引进)。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个处理,选用3栋日光温室,每栋日光温室为1个区组,3次重复,每个处理种 2 槽,槽长 8.5 m,槽宽 1.3 m,每槽 2 行,小区面积 22.1 m2。

参试番茄品种于2010年6月24日播种,7月16日按株行距50 cm×50 cm单苗定植,2011年2月12日拉秧。所有参试番茄品种均采用单秆整枝,其他栽培管理按课题组提供的技术规程管理。

1.3 试验方法

①物候期记载 调查记载开花期、第一穗坐果期、采收始期、采收末期、采收期。

②植物学性状测定 每个小区随机调查10株番茄,测量其第一穗果着生节位叶片数、第一穗果着生高度(从地面量至第一穗果着生节位的高度)、第一穗果结果数(第一穗上所有着生果的个数),最后求平均数。

③经济性状测定 果实性状:随机选取10个果实测定其平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心室数、果实颜色、有无绿肩。货架期:在室温下,果实从采收到果实表面开始腐烂或发生霉变所经历的天数。

④果实品质测定 可溶性酸含量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法[3];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4];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5]。

⑤产量测定 从番茄始收期开始,每次收获时单独测定不同品种、不同小区产量,2011年2月12日计算总产量。

1.4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DPS 6.5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测验采用Duncan's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番茄品种主要物候期

参试番茄品种物候期存在差异,结果见表1。1042、特斯表现早熟,始收期为11月4~5日,比409和582采收始期提前8~10 d;保罗塔介于其间,为11月10日。采收期1042最长,为100 d;其次是特斯,为99 d;保罗塔和582的采收期分别为94 d和92 d;409的采收期最短,为 90 d。

2.2 参试番茄品种植物学性状

参试番茄品种植物学性状存在差异(表1)。第一穗果着生节位叶片数,以582和409最多,为9片;其他参试品种相同,为7片叶。第一穗果结果数特斯最多,为5个;409最少,为3个;保罗塔、582和1042均处于两者之间,为4个。第一穗果着生高度以409 最高,为 66.35 cm;其次是 582,为 63.45 cm;保罗塔最低,为 43.90 cm。

2.3 参试番茄品种经济性状

由表2可见,果形指数最大的是特斯,为0.84,果实较圆整;最低的是409,为0.74;其他品种果形指数在 0.74~0.84。平均单果质量从大到小为:409>582>保罗塔>1042>特斯。果肉硬度从大到小为:特斯>409>582>保罗塔>1042。货架期从长到短为:582>409>保罗塔>1042>特斯。582果实存在绿肩,其他参试品种果实均无绿肩。409果实心室数为5个,其他品种果实心室数均为3个。

表1 参试番茄品种主要物候期及植株前期性状观测

表2 参试番茄品种经济性状、果实品质及前期产量测定

2.4 参试番茄品种果实品质

由表2可看出,各番茄品种果实维生素C含量从高到低为:409>特斯>保罗塔>582>1042。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从高到低为:409>582>特斯>保罗塔>1042。番茄果实可溶性酸含量从高到低为:582>1042>409>保罗塔>特斯。

2.5 参试番茄品种产量

由表2可见,小区平均产量保罗塔最高,为134.0 kg,与保罗塔、特斯和409产量无显著差异。小区平均产量1042最低,为63.2 kg,1042与保罗塔、特斯、409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582产量无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由试验结果可看出,保罗塔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参试品种,在品质、商品性、耐储性、丰产性方面也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比较适合河西走廊荒漠区秋冬茬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特斯的果形指数最高,果实圆整,可溶性酸含量最低,风味好,早熟且采收期也长,但货架期短,不耐储。409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果大、耐低温,但较晚熟,前期徒长现象严重,第一穗果坐果率低,果形指数小,不适宜秋冬茬栽培,根据后期的表现,409可作一大茬栽培。1042果小且产量低,582有绿肩,目前不适宜在张掖市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条件下推广种植。

[1]陈建芳,张雪平,于兆陈,等.日光温室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7):25-26.

[2]蒲兴秀.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试验研究[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8):30-32.

[3]韩雅珊.食品化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35-36.

[4]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7-128.

[5]王兰菊,胡青霞,张惠梅.果品蔬菜贮藏加工实验指导[M].郑州:河南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31-33.

猜你喜欢
穗果特斯生态型
路特斯ELETRE
设施番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路特斯ELETRE中国首秀并开启大陆地区预订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再续黄绿色赛道传奇 路特斯70周年庆典
圣女果如何科学施肥
番茄整枝有技巧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微生物内核 生态型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