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斗南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思考

2012-11-12 13:04钱咏梅
长江蔬菜 2012年4期
关键词:斗南菜农农药

钱咏梅

(斗南镇农科站,云南呈贡,650500)

1 农业自然概况

斗南镇位于滇池东岸,全镇11个居委会,占地 24.9 km2,2008 年末,总人口 29 941 人,有耕地 1 087.24 hm2,人均362.85 m2。经过多年的耕作培育,土壤肥沃,水利化程度高,沟、水、田、路设施齐全,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面积占90%以上。属大陆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年均降雨量约900 mm,年均气温14.9℃,最冷月平均气温7.7℃,最热月平均气温 24.6℃,相对湿度 73%,年均日照时数2 311 h,无霜期290 d。农田灌水主要是水库水、坝塘水、井水和滇池水(滇池水氮磷超标,水质恶化,现在省、市、县各级政府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滇池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境内道路纵横交错,国道昆洛公路,安石、昆玉两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滇南、滇东南通往昆明的必经之地,有省府“东南大门”之称,是远近闻名的“花乡、菜乡”,也是呈贡县展示成果的缩影之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便利的基础设施,熟识蔬菜栽培技术的农民,无污染企业,无“三废”污染农田等构成了斗南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优势。

2 蔬菜生产情况

斗南镇蔬菜生产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自产自销,80年代以后,逐步向商品蔬菜发展,90年代中后期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早期的蔬菜产品主要是供应昆明市区消费,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九五”以来,斗南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基地为保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2008年全镇播种蔬菜的面积2 150.07 hm2,种植的蔬菜有12个大类60多种,近200个系列品种。种植66.67 hm2以上的蔬菜有西芹、西兰花、生菜、甜脆豌豆、辣椒、菠菜和瓢菜7个。全镇有11个居委会种植蔬菜,9个居委会种植西芹、澳洲菠菜、生菜、瓢菜(小白菜),2个居委会种植甜脆豌豆、豆尖、西兰花,实现了建基地、树支柱、增效益、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格局。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生产设施较好,农户富裕,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较快,是斗南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有利条件。

3 无公害蔬菜生产状况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为害的蔬菜,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蔬菜。

农业部2001年提出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计划,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斗南镇到2008年实施完成无公害蔬菜生产综合技术推广面积466.9 hm2,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33.5 hm2,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13个,有7个蔬菜产品获绿色标志认证,有8个蔬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从2001年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至今,全镇累计实施完成无公害蔬菜生产种植面积4 002 hm2。

4 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认识误区

当前,斗南镇部分菜农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和开发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且存在着种种误区,认为无公害蔬菜生产会增加生产成本,影响菜农经济收入,只看重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

4.2 农残问题

从生产过程来看,斗南镇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条件较好,但由于斗南镇多年普遍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菜地长期得不到淋洗,土壤结构变差,耕地板结发泡,同时连作现象比较突出,同种类、同品种都有连作,几乎没有轮作,造成病虫害发生较严重。为了控制病虫的为害,菜农采取加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和多种农药混合使用的方法,有的甚至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农残超标。据呈贡县土肥站2003-2006年对农户施肥情况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斗南镇每667 m2菜地每年农药使用量4.2 kg,最高的达10 kg以上,而且使用间隔期较短、一般在7~10 d,若遇阴雨天气,则间隔3~4 d就打1次药。另外,菜农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普遍采用增加化肥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除施用一定量农家肥以外,每年每667 m2菜地的化学肥料施用量在400~600 kg,高的达 1 000 kg,其中,尿素 100~150 kg,普钙 150~200 kg,钾肥 40~80 kg,复合肥 100~150 kg,有的还施用硝酸盐类化肥等。由于长期连作和大棚保护栽培,造成土壤出现酸化、老朽化和富营养化,土壤结构越来越差,化肥施用量虽多,但作物吸收利用率低,产量和品质(硝酸盐累积多)下降,还造成农田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4.3 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控制不严格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斗南镇蔬菜、花卉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农田产生的菜叶、花秆等废弃物大量增加,这些废弃物本质上是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但是目前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农户将这些废弃物乱丢乱放,造成农田环境的污染及水质、土壤的污染。作物废弃秸秆本身带有一定的病虫,有的农户不进行处理就翻入土壤,有的随便丢在路边和沟渠中,对农田土壤、灌溉水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加速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阻碍了田间道路和沟渠的畅通。现在部分农户环境意识不强,用后的药袋、药瓶在田间地头乱丢乱放,残留在瓶、袋内的农药同样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有的蔬菜生产基地排水沟渠、沟埂杂草丛生,一家一户不愿去清理,虽然组织集体清理,但没有形成长效制度,因而这些杂草就成为了病虫滋生的温床,病虫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传染和迁移到蔬菜作物上为害,增加了蔬菜病虫的发生和为害程度,杂草丛生也阻碍了菜区的排灌能力,湿度过大或干旱都会影响蔬菜作物的正常生长。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阻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步伐。

4.4 产品的优质、优价问题

无公害蔬菜生产投入大、成本高,还需特定的检测论证费用开支,因而市场价应高于一般蔬菜,但进入市场又没有明确的标志(外观差异不明显),消费者一时难以辨别,效益与一般蔬菜拉不开差距,优质难以实现优价,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斗南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

4.5 信息体系不健全

由于没有足够完善的蔬菜信息服务机构和网络,信息来源渠道狭窄,菜农很难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掌握全面的蔬菜信息,大部分菜农是坐等客户上门收购,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管理和适时采收销售,有时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内就采收销售,造成农残超标。

5 斗南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措施建议

5.1 走科技兴菜之路,提高科技贡献率

农业部门应与科研院校和技术开发公司保持紧密联系和合作,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科技推广应用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农民认识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和技术可操作性,使无公害蔬菜生产落到实处。加快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组织培养、工厂化漂浮育苗、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洗盐)、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逐步发展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

5.2 走产业化之路,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通过贷款贴息、减免税收、信贷扶持等优惠政策,扶持个人和企业从事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形成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有竞争优势的农村专业协会、现代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二是充分发挥蔬菜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蔬菜产业。三是加强蔬菜中介服务组织和市场体系建设,积极组建专业协会,发挥专业协会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形成完整的组织结构,发挥协会、经纪人在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作用,帮助农民拓展蔬菜销路,解决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

5.3 走无公害之路,打造绿色品牌

一是进一步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宣传、推广和培训;二是加强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农药、肥料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资产品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生产、销售违禁投入品的经营单位和摊点;三是建立科学的生产监测标准体系,开展蔬菜农药残留量的监测;四是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法则,积极建立和完善绿色产品市场体系,引导广大菜农严格执行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五是确立品牌战略,加强商标和品牌意识,积极打造绿色品牌。

5.4 健全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

一是构建蔬菜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农产品情报网络,及时搜集掌握国内外市场需求、价格、质量、标准等信息,搞好产品信息的预测、预警、预报及发布,使蔬菜生产者和蔬菜经销企业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用的信息,及时组织生产和销售;二是在各主要蔬菜批发市场设立电子显示屏,滚动发布本地和全国各地市场信息;三是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高速公路这一载体,经常把种植技术、市场需求、种植指南等及时传递给菜农,帮助他们解决信息、技术流通等方面的难题;四是通过广播和电视等渠道定时向菜农提供最新市场信息或把菜农和收购企业联系起来,开展订单式生产与销售,收购企业定期或不定期派人员到田间指导生产、监测农残和签单收购农产品。

5.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一是利用呈贡新城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改善老菜区基础设施尤其是菜地水利设施建设;二是针对土壤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根据蔬菜产量、土壤供肥能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和作物需肥规律等确定适宜施肥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倡施用生物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和高效叶面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三是搞好清洁农业生产,减少病虫害发生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四是进一步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实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发展适合本地种植和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和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走产品特色化道路。

5.6 科学合理施肥和施用农药

尽量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硝态氮肥。因季节施肥,高温不利于蔬菜作物累积硝酸盐,而低温弱光时,由于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容易导致硝酸盐累积,所以夏秋可适量施化肥,秋冬须少施化肥。因地施肥,最科学的是实行测土施肥,对耕作土壤进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以测定结果来指导种植户进行配方施肥,以期实现精确施肥的目标。早施及控制施肥,苗期施氮肥最好,利于蔬菜早发快长,降低硝酸盐含量,最好2/3作基肥和有机质配合施用,1/3作追肥。另外进行叶面追肥时最好不施尿素,因尿素中铵离子和空气接触易积累硝酸盐。

提倡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蔬菜在施完农药后经过安全间隔期后再上市。选用对人、畜和环境无害的新型无公害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齐墩螨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井冈霉素等生物源农药,以及可防治青枯病、枯萎病等顽症的根腐消及多年来常用的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白僵菌等以菌治菌的菌药制剂。使用农药时用量多易产生药害,少了效果又不好,所以施用农药要参照说明书上的推荐用量,不能随意增减。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不能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数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量。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为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

总之,要从生产方式、产地环境、技术规程、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达到标准时才能认定为无公害蔬菜。今后斗南镇在稳定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同时,还应努力发展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争取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蔬菜产品而努力。

猜你喜欢
斗南菜农农药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