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旅游发展与旅游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2012-11-13 02:31姚志存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六安市六安旅游业

姚志存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六安 237158)

地方旅游发展与旅游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姚志存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六安 23715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呼吁高等职业教育应由注重外延扩张转向注重提升内涵发展,社会公众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效益越来越关注,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围绕质量效益,紧贴市场需求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地方旅游;旅游发展;旅游人才;人才培养

我国目前的旅游教育仍存在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相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等突出问题。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的旅游专业管理人员是缓解以上矛盾的关键,也成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1]。

本研究在针对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专业07级、08级、09级在校生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实际,从行业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角度对地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以期为地方旅游发展与旅游管理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一、旅游专业人才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高职院校为地方旅游业培养了大量的知识水平较高,技术水平较好的应用性人才,这加快了地方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使旅游业从劳动密集型加快向技术密集型甚至知识密集型产业过渡。旅游服务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不仅需要服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很高的知识水平。近几年来,地方高职院校为旅游业输出了大量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输出带动了整个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整个服务业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助推器,是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一个产业。据法国旅游业协会主席菲利普.邦贝尔热分析:“43%的旅馆、咖啡店和饭店的收益,同旅游直接有关;航空运输收益的42%同旅游有关,铁路运输收益的23%、汽车的12%、农业的8%、建筑业的6%同旅游业有关”。据官方统计,旅游业涉及29个经济部门中的108个行业,旅游业综合性强,覆盖面广,行业间的亲和带动作用明显。

旅游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成效卓越,一是投资就业比高,根据国外资料,对旅游业每投资8万美元,可创造40多人的就业机会,而石油工业、电器工业只能提供16人和8人的就业机会;二是直接和间接就业的比例高,即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间接增加5个就业机会。可见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快速培养对缓解地方的就业压力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一业兴百业旺”。

二、地方旅游人才供需现状调查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教育理事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旅游教育和研究已经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旅游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并不断对已有的旅游服务提出质疑。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的今天,全国面临着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等旅游行业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问题。

1.六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六安地处大别山门户,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六安旅游大辞典和2008年六安市旅游统计计算得出,目前六安市纳入统计的旅游管理及经营机构400多家,其中管理机构8家,景区景点72处;从相关部门收集到社会旅馆571个,娱乐服务场所24处,社会餐馆5000个,旅游商店212个,其他旅游企业156个(见表1)。可见,六安市旅游业和旅游企业的迅速发展,亟需快速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

资料来源:根据六安旅游大辞典和2008年六安市旅游统计计算得出

2.六安市旅游人才供需状况

根据一项旅游企业抽样调查及企业家访谈,我们可以了解,目前六安市缺乏餐饮管理人才、旅游营销人才,而旅游代理及经营人才、景区管理人才奇缺。就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餐饮管理人才、前台与客房管理人才、导游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三方面的人才供应量极少或者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见表2)。实际上,目前六安市旅游从业人员中只有大约200人是旅游专业科班出身(包括旅游中职生),不到旅游从业人员总数的5%,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仅有120余人,对本地区十分紧缺的旅游人才的补充显得微不足道。资料来源:旅游企业抽样调查与企业家深度访谈。

表2 六安市部分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现状、趋势与供需分析

3.六安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单位面临的主要困难

作为六安市地方旅游业旅游管理人才主要培养输送单位,六安市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得到了许多中央和地方教育资金支持。表3可见公共事业经费的年均增长率为11.55%,但由于在校学生数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6%,所以经费短缺状况始终是常态。资料来源: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表2 2005-2009年学院经费收入

三、对地方旅游人才素养的认知调查

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人民群众新的消费热点,许多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来打造,政府部门也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但是,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软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首推旅游专业人才素养的把握。为了反映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标准,我们选择在本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六安、合肥、巢湖、黄山等四处,对用人单位(旅游行政机关、旅游企业)、毕业生家长、毕业生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表3)。

表3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表

1.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对旅游人才素养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能力、外语口语、社交能力较为重要,而并不看重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而超过半数的用人单位更看重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学生家长则较为看重专业知识和外语口语。从这项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对旅游人才素养的认知是有偏差的,这样的偏差来自于各自对人才及就业市场的不同感受。学生可能认为拥有资格证书、较好的口语能力以及社交实践能力,在求职时的被接受度更高;家长更关注学生在学校里具体学到了什么;而用人单位则不太看重所谓的证书及专业知识,他们更关注毕业生是都合适相关工作岗位。对于这样的认知偏差,作为培养单位,我们要继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满足社会各界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要。

图1 社会各界对旅游人才素养的认知

2.学生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

学生是一切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为此我们对2009年6月底即将去企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132名学生,2009年元月1日实习6个月结束返校继续学习的104名学生和正在企业实习并于09年6月底结束毕业的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分别发放问卷132、104、82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26、102、79份,回收率分别为95.45%、98.08%、96.34%。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学生认为课外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对他们在工作中的影响较大,而只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影响较大;超过60%的学生认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改进,认为急需改进的超过15%,只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很好;超过60%的学生认为学校在课堂教育和实践环节需要进一步改进;学生在调查中普遍反映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注重对自身人际关系与独立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他们还认为成功取决于自己对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态度。

从调查结果可明显地看出,学生认为综合能力和积极态度在工作中最为重要,他们普遍不太满意目前的培养模式。因此,作为地方旅游人才培养机构,我们需要通过继续改进目前的课程设施和实践培养缓解,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去培养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更要注重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结束语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徽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学院,一直本着走校企结合的道路,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采用工学结合加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深层次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逐步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通过顶岗实习,模拟实训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研究表明我们还要在以前领域做进一步的改善:

1.采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旅游业涉外性强,要求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2]目前普通高校在一些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作为融涉外性、实践性和多学科性的旅游管理专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学科和本专业学生的特点,鼓励授课教师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堂师生互动,重视教材选取与开发,大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努力与国际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接轨。

2.加强实习环节,不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国内高校还普遍存在着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忽略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3]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不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各类辅导,组织各种旅游企业参观活动,使他们对本专业有客观的认识,从而减少初次实习对他们思想上的冲击,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实习环节。[4]一定要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较好的处理同事关系、领导关系[5];其次是要让学生在实习阶段了解掌握旅游服务业尊重旅客,平等待人,不亢不卑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

[1]蒋玉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

[2]黄 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初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3):44-46.

[3]罗丽丽旅游管理专业素养的实证研[J].究经济师2011(12):123-127.

[4]张静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研究,2009(3):10-12.

[5]唐健禾,陈琪.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之思考——以自贡市为例[M].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9-52.

F592.3

A

1673-1794(2012)01-0102-03

姚志存(1963-),男,安徽舒城人,副教授,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主任,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管理。

2012-01-12

猜你喜欢
六安市六安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六安茶香也袭人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