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下的平面构成教学思考

2012-11-13 02:31孔国庆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平面应用型

孔国庆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系,安徽铜陵 244000)

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下的平面构成教学思考

孔国庆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系,安徽铜陵 244000)

构成艺术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相当的时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设计专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设计专业的特点及“三大构成”教学现状分析,结合当下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

应用美术;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设计的基础学科还属于绘画范畴,如图案写生变形等,设计课程基础教学一直延续着五、六十年代的图案教学模式。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门的打开,外来文化涌入,人们的生活空间扩大,设计应用范围随之广泛,门类也越分越细,“应用美术”、“实用美术”概念应运而生,这时基础学科的内容也就不再是“图案”和“写生变化”所能包含的了。特别是包豪斯(Bauhaus)的思想传入中国,他提出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思想,强调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强调艺术家之间的协调合作,提倡自由创新,反对模仿抄袭……等等,对中国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冲击,旧的设计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由包豪斯建立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主导着我国设计基础课,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设计基础教育进入了科学化的时代。

今天设计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看到传统的三大构成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显示出其不足和局限性,其中平面构成的教学,更是停留于形式,笔者在多年的基础构成教学中感到现今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由此也产生了关于平面构成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从现状看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

在设计基础教育中,“三大构成”课程是将原有传统美术绘画、建筑、雕塑等具体造型背后的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提炼、归纳、总结,并重新演绎。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它把设计变的更加简单,更加单纯。在二维空间内研究如何利用造型的基本元素创造形象,仅从一些简单的形态入手处理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如何按照形式美法则创造一种视觉上和知觉上的美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形式感悟能力。表现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就是:在视觉元素造型上对形态归纳、总结为最简单的点、线、面等单纯的几何形体;在组合构成上利用律动、均衡、韵律、对比、冲突、节奏、疏密、图底关系等构成新的组合关系。

(一)传统教材和教学内容老化,缺少特色

首先,这种理性的国际主义风格的教学体系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教材内容在概念上的表述枯燥且抽象,难于理解;当前大多数的《平面构成》教材内容也大同小异都是讲述平面构成的骨格、形态、法则,语言表述简短,概念抽象,内容枯燥,图例老化,缺乏新意,缺乏实用性,内容实践性更是不强,很难对学生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从三大构成课的起源看,包豪斯时期康定斯基和伊顿等人就是利用《平面构成》这门基础课程去训练学生,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图形创意》、《视觉传达设计原理》等教材中很多章节的理论可以在《平面构成》相关章节中找到,不同课程部分理论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如何体现这门基础课程的特色,区别于其他课程,是我们应多下的功夫。

(二)传统的平面构成课教学过程模式化,实践性不足

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枯燥理论,学生在下面听,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模仿老师和书本上的风格进行机械化的训练。教学过程模式化,缺乏创新,且与时代脱节;反映的内容和观念滞后,跟社会实践联系不大。以前平面构成的练习就是黑白两色的填格式训练形式一直沿用很久,如学生做重复构成或渐变构成的作业时,使用的是传统的工具墨汁和勾线笔,花半天的时间进行绘制,而作业主要就是在画好的格子里填反复颜色,枯燥且耗费大量时间,让学生觉得平面构成就是画黑白格子的错误理解。所以大多数同学在绘制的过程中缺乏兴趣,最后出来的效果并不佳。

(三)传统的平面构成学习疑惑多,实效性差

现有平面构成在实际教学中教材重图示,轻理论,缺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让学生几乎不能领悟平面构成语言的规律,什么是创造新的形态?什么是形式美?缺乏趣味性的学习只能在经验层面教条的模仿书本上已有的图例,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创新意识和艺术潜能。比如对点、线、面的训练过于模式化,只讲机械式的构成,在形态创造上表现出画面机械、冷酷,在构成形式上表现出教条。让学生觉得平面构成就是照着书上的形式进行画黑白格子训练错的误理解,以致让刚接触平面构成的大一新生充满疑惑,对平面构成课的意义提出质疑,从而忽视对平面构成学习的重要性。

二、应用美术和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对设计构成课的要求

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着重“由理入道”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概念的推演中,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设计作为应用型艺术,它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应用型艺术设计基础理论教学,构成是基础。其中的很多形式美法则都是来源于生活,并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的艺术法则,无不体现出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实践的影子。因为它对实用价值的独特要求,使得应用型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除了具备传统的“由理入道”外,更加强调了“由技入道”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生活、实践技能和基础理论的协调中完成教学过程。

(一)应用美术的内涵要求其基础课除了具备美术内涵外还应体现实用价值

绘画和雕塑是纯粹的造型艺术,着重于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应用美术则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物质功能的有目的性造型艺术,它强调实用艺术的创造性和实践性。应用美术的基本理论脉络和美术的基本理论脉络基本是一致的,但其除了具备美术内涵外尚具有实用价值。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也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改变而不断更新。所以对于应用美术的教学规划和设计也是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断更新。既能符合时代的先进性要求,也能体现实用性特色。

(二)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就是要求其基础理论课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体现在设计教育上就是对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强大需求,应用型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模式被提到高校教育中来。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就是要妥善协调好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其中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协调是基础,更是难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强调行业的适用性和现实针对性的课程组合模式,突破传统,广开思路,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设计基础教学。

(三)“非目的性”的构成课与应用设计的“目的性”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说,构成课是一项“非目的性的”课程。应用美术其目的性是相当强的,设计的过程是在众多条件限制下完成的。构成课就不一样了,虽然是应用美术的基础课,但在训练的过程中抛开了众多条件的限制,在纯粹造型的立场上研究其可能性,而在每个构成作业中又似乎都有着某些应用设计的潜在影子。平面构成训练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与应用美术发生着联系,从而达到基础训练的目的。[1]

三、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下对平面构成教学的新要求

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如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构成学及其地位也就确定下来了。它是应用型设计专业的学生入门的必修基础课,它把涉及各门艺术之间必然存在的、诸项共同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因素,从整个造型艺术领域中抽取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平面构成的教学,既要符合基础课程的教学规律,又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坚持基础理论课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不拘于一定的固有模式,着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围绕实践和应用的核心,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学习。

(一)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让平面构成的教学过程更轻松、自由和开放

构成艺术传入我国后,平面构成的教学一直以创造形象和研究形象之间结合关系为主要学习内容,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思路过于简单和单调,从讲解理论到填格练习,学习过程教条,也从未改变。辛华泉曾指出“应把构成过程看得比结果还要重要”[2]。平面构成作为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它的学习应该是轻松的、自由的、开放的、关联式的学习。对于刚刚接触设计的大一学生,更应侧重于构成训练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周至禹先生在他的《形式基础》中提出“玩形式”的概念。在轻松的状态中寻找感觉,研究方法,掌握规律。

我们一直说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采用启发式和激发式教学方法。那么在平面构成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鼓励和学习?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放大艺术形式的存在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老师应是发现者、组织者、激发者、探索者,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形式并为设计所用,学生遇到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思考,在娱乐中激发学习兴趣,以协作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理解平面构成的意义。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会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去寻找身边的平面构成形式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觉》中强调:“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3]。要让学生领略平面构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联系现实生活,在对生活的观察中挖掘平面构成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传统的教学中填格式的手绘练习,学生完全把精力放在图形的绘制上精工细作,没有精力进行构思,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变得疲于应付作业。这时,运用相机拍摄的方式则可以有效的减少制作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自然美,发现美的形式的过程中。

自然物质材料的功能结构美、空间组合无不鼓励着学生努力探知我们周围世界中存在的形式表现,并在观察这些形式表现的多样性中汲取灵感,我们称之为“师造化”,即以自然造化为师。[4]只有在观察中感受到其中的美,才能产生兴趣,激发出创作的欲望。观察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的观察;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观察。比如看到猕猴桃时第一印象是一个褐色的球体,形式单调。这时换个角度,从中间破开寻找其内在的结构关系,我们会发现另其内部存在的秩序、形式和结构美(图1)。以此类推,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看看橘子、苹果、西瓜等等。苍蝇很难看,但在放大镜下观察它的眼睛,却是有着重复构成形式的秩序美(图2)。现实生活中的范例更是举不胜举,如建筑中的墙砖、地板砖的排列充满了平面构成中的重复、骨骼、肌理等效果这是是最直观的启发对形式理解的方式。通过观察方法的改变,我们教会学生不只停留在构成作业中,学会放大形式存在的范畴,并从中发现美的形式。

图1

图2

(三)突破传统学习手段,倡导使用新材料、新工艺

平面构成课的学习不外乎两个重点,一是形态的创造,二是形式语言的应用。具体说来,在平面构成中对形态的创造包含着对新形的发现和积累两层含义,这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对材料、工具、技法进行反复的实验、接触,从而创造出不同形态的可能性。

技术的进步使得现在工具的多样性,材料的丰富程度大大改善。设计的特质就是人在对物的认识中,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改变物的性质,达到为人用,实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5]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更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尝试各种工具、纸张乃至各种物质材料,让学生养成对材料的探索和兴趣。应用美术的物质基础,就是各类物质材料的运用,现代设计与工艺要求体现结构与肌理之美,这就要求我们去发掘和利用材料的质地美。今天的新材料是过去任何时代都不能比拟的[6]……构成训练的目的在于广泛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大量的尝试,以保障在今后应用设计时对材料的运用自如。因此,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也是平面构成课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养成学会去挖掘材料、组合材料的习惯,同时关注常见材料在不同使用方法下出现的偶然性结果,使他们在探询材料所产生的效果中激发他们的思维,发现材料的美和不同材料所产生的形式美。如当墨汁沿着碗口向内流淌时所呈现出的偶然的向内聚集的形式;蜡烛在遇热融化后形成新的特质而产生新的形态(图3);塑料在燃烧后颜色,形态发生改变后产生的偶然性(图4),都可以成为我们对形式研究的对象。

形式本身的意味是只可感悟的,它诉诸心理与生理的体验,而不是人文的联想。能否从材料到作品制作的试验中找到感觉,从日常物品中发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把握偶然,从而超越材料的“物性”和形式的“式样”。[4]

图3

图4

(四)坚持设计基础为设计服务的观念,将平面构成理论与设计实践结合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目的在于研究形态与构成法则,培养艺术感受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设计服务”。加强平面构成与设计专业课的联系,避免与后期设计专业课脱节是我们平面构成教学的重要内容。

好的形式使得设计得以推广,设计的结果又论证了形式对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形式与设计发生着众多的联系。在课堂教学在,我们可以将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诠释。以广告为例,从平面构成的视角来分解作品中存在的形式,将具体的内容用点、线、面取代,进而分析平面作品的构成形式和设计语言。另外,在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小型的设计实践,比如可以将学生观察到的或是总结的一些设计形式运用到某个设计载体上做实际运用,让学生初步体验设计基础与未来设计的关系,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四、总结

平面构成教学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之一,对“形式”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灵活多变的,不能机械教条,更不能只在为作业而作业。因此,活学活用是关键,活学要求学生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活用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能为设计服务。中国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符合设计基础学科发展规律的平面构成教学新思路。

[1]王凡,曾俊.设计基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苏 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纪要[J].装饰,2001,(5).

[3](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周至禹.形式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陈正俊.设计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6]高师《设计与工艺》教材编写组.设计与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G642

A

1673-1794(2012)01-0108-03

孔国庆(1977-),男 ,安徽铜陵人,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系讲师。

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

2011-12-19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平面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星.云.海》
《花月夜》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