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按灸百会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2-11-13 07:41罗彩容肖晓桃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司汀百会穴颈性

罗彩容,肖晓桃

(广州市海珠区石溪中医医院,广东 510288)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我科采用实按灸百会穴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并与单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住院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4~65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6年。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6~64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l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②发病年龄≤65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脑动脉硬化症、小脑梗死或出血所致的眩晕;②心血管疾病所致的眩晕;③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所致的眩晕;④颈椎骨折、脱位、急性椎间盘脱出、结核、肿瘤、感染等所致的眩晕;⑤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实按灸

以百会穴为主。用普通药物艾条,将艾条一端在乙醇灯上点燃,在穴位上覆盖5~7层白棉布并用左手固定,右手持艾条并将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按在白棉布上,当患者感觉到灼热时立即将艾条提起,稍待片刻,再重新按下,若艾火熄灭,重新点燃,每穴按灸 5~10次,灸至局部皮肤呈现红晕,并使患者感觉到灸火的热力透达组织深部为度。每日1次。

2.1.2 药物治疗

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含盐酸倍他司汀20 mg,氯化钠2.25 g),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 对照组

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含盐酸倍他司汀20 mg,氯化钠2.25 g),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

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

3 治疗效果

3.1 眩晕症状与功能程度评分

采用王楚怀[2]所制订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具体为眩晕16分,颈肩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共5个项目,每项均分为5个等级,共计满分30分。治疗前后各评估1次,然后计算出改善指数。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3.2 疗效标准[1]

痊愈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活动自如,不影响工作和学习,随访2个月无复发。

显效 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症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好转 症状减轻,体征改善,但有复发,对大负荷工作有影响。

无效 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愈显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愈显率为 41.7%,总有效率为 86.7%,两组经卡方检验,均 P<0.05,表明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两组眩晕症状与功能程度评分比较

由表 2可见,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明显(P<0.01)。

表2 两组眩晕症状与功能程度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眩晕症状与功能程度评分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

?

4 讨论

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位在脑,脑为髓之海,无论病因为何,其病机皆为髓海不宁。百会穴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意为百脉于此交会。按灸百会穴可升阳益气,疏通经络,清窍除眩。《千金翼方》:“凡病皆由气血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温则气血运行通畅,神清窍明,眩晕自平。临床研究表明[3-8],艾灸百会穴能够扩张血管,加强脑部血液循环,从而使眩晕症状得以解除。实按灸百会治疗本病的机理可能是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缓解了颈部肌群、组织的紧张状态,从而改善了椎动脉的受压;通过艾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性水肿,减轻了椎动脉的受压,从而改善了脑部的供血供氧。

倍他司汀为组胺H1受体弱激动剂,H3受体的强拮抗剂,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有明显的扩张作用[9]。本研究以盐酸倍他司汀为基础药物,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方案,结果显示实按灸百会穴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比单纯盐酸倍他司汀在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方面可达到更高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以及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2]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3]周静玉,罗玉卓,王茜,等.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症的临床实验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1989,(1):30-31.

[4]何颖妉,王继宁.百会穴压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4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0):3.

[5]张荣伟.艾灸百会穴治疗内耳性眩晕6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812.

[6]黄钰玲,郭建刚.百会无瘢痕灸配合葛根素治疗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401-402.

[7]WU Zhi-tao.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Acupoints Baihui (GV 20)and Sishencong (Ex-HN 1)[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6):394-396.

[8]ZHANG Xue-ying, YAO Gui-zhen. Treatment of 40 Cases of Cervical Vertigo by Acupunctur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3,1(2):41-42.

[9]Wu Y. Ginkgo biloba extract impeoves coronary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ole of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J]. Planta Med ica, 2007,73(7):624-628.

猜你喜欢
司汀百会穴颈性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一穴解决“路怒症”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针灸穴位保健——百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