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效果面料的提花实现研究与产品开发

2012-11-16 05:20李启正张红霞祝成炎马廷方
丝绸 2012年4期
关键词:表里绣花双层

李启正,张红霞,祝成炎,马廷方

(1.浙江理工大学 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8;2.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21)

绣花效果面料的提花实现研究与产品开发

李启正1,张红霞1,祝成炎1,马廷方2

(1.浙江理工大学 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8;2.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21)

通过分析典型绣花面料,探讨了直针绣电脑绣花织物外观效果的技术特征。对一种能够应用于仿绣提花织物设计的通用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绣花效果与组织配合之间的关系。从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出发,配合上机工艺,提出了一种能在常规单经轴、常规经纬密等条件下即可实施,且能够应用于仿直针绣提花织物设计的通用组织结构安排设计方法,采用表里经比例为3∶1的特殊双层空心组织结构,使平地与高花形成强对比效果,通过提花工艺实现了绣花工艺的效果,为绣花产品与提花产品的融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绣花;提花;直针绣;组织设计

绣花也称刺绣,又名“针绣”,古时称为“女红”[1],它是在已经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定的纹样,在织物上进行穿刺,以绣迹构成花样或文字[2]。据文献记载,中国刺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始于虞舜,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3]。绣花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被广泛地应用于服饰和家纺产品中。目前常见的绣花设备有单头电脑绣花机、多头电脑绣花机、毛巾刺绣机和飞梭刺绣机等[4]。电脑绣花对传统手工绣花作了比较完美的继承,采用电脑绣花工艺作为面料后加工的手段也非常普遍,它能够实现绣花产品的快速和批量生产。但与提花工艺相比,电脑绣花工艺生产效率仍然比较低,生产工序长,生产成本高,尤其体现在绣满地产品时。因此,研究直接在面料织造过程中即形成具有绣花效果的高档提花装饰复合面料,不仅可提高提花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也可以改善提花织物普遍存在的立体感不强的问题。 2007年,由浙大易纺数码纺织有限公司提出的“刺绣数码提花技术”利用计算机智能化设计控制提花织机织造,使手工丝绣和机绣产品的纹理质地、品质及艺术效果成功地在提花产品中体现[5];2009年,俞丹[6](达利丝绸有限公司)在其发明专利中提出利用高花组织和剪花工艺实现具有绣花效果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以上研究报道均未对绣花效果面料实现的具体组织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其技术应用也具有针对性和局限性。本文就一种能够应用于仿绣提花织物设计的通用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探讨。

1 绣花效果面料的特征分析

传统刺绣(绣花)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技法有长针绣、直针绣、圆针绣、拉丝绣、云针绣、打空圈绣、水纹绣、大打绣、珍珠绣、包针绣、人字绣、直针空绣、单线直针绣、雪花绣、反包梗绣、拉网绣等。传统绣花基本上都是以手工方式按设计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用色彩丰富的绣线构成复杂的花纹图案。如图1的丝绣龙袍,色彩丰富,纹样复杂,构图自由,立体感极强。

图1 清雍正时期丝绣龙袍Fig.1 Silk embroider robes of emperor Yongzheng Period,Qing dynasty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全电脑控制针迹的快速电脑绣花,解决了传统绣花无法复制和批量化生产等问题,大大拓宽了绣花的应用领域。电脑绣花技术是在缝纫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与传统绣花一样,实质上织物与绣花还是分体的,如图2所示。

图2 现代电脑绣花产品Fig.2 Computer embroidery product

从电脑直针绣花的线迹效果来看,其基本外貌特点是平素的织物上高高凸起的线条形花型,地部与花部对比强烈,线迹随花型走向而变化。直针绣电脑绣花产品色彩和纹样相对较简单,且直针绣又是最常用的一种针法。以下以这种形式的绣花效果实现展开讨论。

2 提花的组织结构设计

提花机织物的特点是通经通纬,立体感一般不强,采用不同材料、规格或不同张力的上、下经轴织造,可改善提花织物图案的立体效果,但增加了织造成本和难度,且限制了织物品种的变换。采用单经轴实现提花织物的高花效果,则需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变化。

提花织物主要有单层、重经、重纬、双层等组织结构变化类型,为使织物实现直针绣效果,最重要的是使织物的地部光洁,花部尽可能高凸。经分析比较,发现重纬提花织物的浮长能够使花型产生较好的凸起效果,但在地部,显色纬线的接结点会给地部的平整及洁净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双层组织结构能够较好地解决接结点显露的问题。以下用织造试验对各套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2.1 变化双层组织结构

表里经按1∶1分配,花纬和地纬2组纬线按1∶1投纬。花部采用空心袋织结构,花纬与表经平纹交织,地纬与里经平纹交织,表里层不接结,以增加立体感;地部采用表里换层结构,用破四枚组织接结,以增加地部平整度。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织造效果如图4所示。

图3 变化双层组织结构示意Fig.3 Weave structure of variational double layer

图4 变化双层组织结构实际织造效果Fig.4 Real effect of variational double layer weave structure

2.2 填芯变化双层组织结构

为使花部的凸起效果更加明显,添加了填芯组织结构,表里经按1∶1分配,花纬、地纬和填芯纬按1∶1∶1投纬。花部花纬与表经平纹交织,地纬与里经平纹交织,表里层不接结,乙纬填芯;地部采用破四枚组织接结,以增加地部平整度。组织结构如图5所示,织造效果如图6所示。

图5 填芯变化双层组织结构示意Fig.5 Weave structure of variational double layer with interlayer

图6 填芯变化双层组织结构实际织造效果Fig.6 Real effect of variational double layer with interlayer weave structure

上述2种组织设计方案,地部光洁平整,花部都有较明显的凸起,但缺少绣线的浮长感。由于经线被分成表里经使用,表面的经线密度大大降低,影响了织物地部的紧密度。且地部由于接结点的存在又不够光洁,故较难实现绣花底布的效果。

综合变化双层组织和填芯组织的特点,确定了表里经为3∶1分配的特殊纬浮长双层结构组织,花部里经与地纬平纹交织,花纬与表经用八枚斜纹间丝,表里层不接结,地部表经与地纬平纹交织,里经与花纬平纹交织,表里层不接结。该组织结构能够利用花地组织的组织紧度差产生最大的凹凸对比,且地部紧密、无接结组织点。

3 纹织工艺及CAD处理

3.1 纹样设计与编辑

根据电脑直针绣织物纹样的特点,绣花纹样应避免块状,并以线条形为主。以下设计一款以植物线描为主要形式的纹样,设花地2色,纹样铺满地,四方连续;设计完成后,在图像处理软件或CAD系统中进行分色和修图。见图7、图8。

图7 表里经为3∶1的特殊纬浮长双层结构组织花、地组织结构示意Fig.7 Pattern and ground weave structures of surface and back warp distribution of 3∶1

图8 四方连续纹样Fig.8 The four winds continuous pattern

3.2 织机选择及参数

选用配备电子提花龙头的剑杆织机:提花机正身纹针6 000针,内经丝数24 000根,总经丝数为24 000+64×2=24 128根,成品外幅210 cm,花幅52 cm,机上经密1 150 根/10 cm,花数4花,筘号20齿/cm,筘穿入数为4穿筘。

3.3 经纬组合及规格

在织造试验中,经线原料采用 [22.2×24.4 dtex(1/20/22 D)厂丝80捻/10cm S×2]68捻/10cm Z(米白色)桑蚕丝,密度1 150 根/10cm;纬线采用二组纬的组合,为模拟织物地部的平素效果,地纬(甲纬)选用与经线相同规格的桑蚕丝。为体现纬花部分的凸起效果,花纬(乙纬)选用120 dtex(1/108 D)(紫红色)低弹涤纶网络丝。总纬密:580根/10cm×2。

3.4 CAD纹织工艺处理

为保证织物纹样下机后不变形,CAD处理中的小样宽度设为一花所用纹针数1 200,小样高度(一花纬线数)则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n为一花纹针数;a为纹样原稿长;b为纹样原稿宽;经密为Pj,纬密为Pw;经缩为x;纬缩为y。

假设经缩为6 %,纬缩为4 %,a和b均为15 cm,则小样高度=[(1+0.06)×15×116×1 200]÷[(1+0.04)×15×115]=1 233.7≈1 234。在6 000针的大提花机上制织该织物时,需将纹样在横向复制4次,得到大小为6 000×1 234的意匠稿。意匠图中1纵格代表1根经线,1横格代表1根纬线。采用全展开的纹版生成方式,纹样可以直接进行意匠处理,保证了图形边缘的清晰,避免了纬重纹板设计方式缩放纹样造成的花形边缘的跳格与锯齿现象。在花地2处分别铺设表里经为3∶1分配的特殊双层免接结组织(图7的展开组织),配合样卡及辅助针文件即可生成纹版。

3.5 织造及成品

采用上述上机工艺及电子纹版,开动织机即可织造出花部凸起效果好、花型边缘清晰、立体感强、地部交织结构紧密、无接结点、背部不起花部分纬线交织结构稳定的仿直针绣提花织物,如图9所示。其实际应用效果如图10所示。

图9 仿直针绣效果的提花织物实物照片Fig.9 Real photos of jacquard fabric imitating the embroidery effect

图10 满地直针绣提花面料应用效果Fig.10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traight stitch embroidered fabric

4 结 语

通过分析典型绣花面料,探讨了直针绣电脑绣花织物外观效果的技术特征,探讨了绣花效果与组织配合之间的关系。采用表里经比例为3∶1的特殊双层空心组织结构,使平地与高花形成强对比效果,实现了提花工艺仿绣花工艺的效果,为绣花产品与提花产品的融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1] 钱正盛. 五彩的线:中国的刺绣艺术[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7-40.

[2] 百度百科. 针绣[EB/OL]. [2011-11-20].http://baike.baidu.com/view/455791.htm.

[3] 郭桂珍. 中国刺绣渊源浅谈[J]. 文物世界,2006(2):55-56.

[4] 冷绍玉. 绣品万千种,绣机知多少[J]. 中国制衣,2009(10):54-55.

[5] 西兰卡普. 新型刺绣数码提花技术产业化应用成功[EB/OL]. [2007-05-10]. http://www.hometexnet.com/person/32223.html.

[6] 俞丹. 一种不同于绣花特质的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中国,101423998[P]. 2009-05-06.

Research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jacquard fabric imitating the embroidered effec

LI Qi-zheng1, ZHANG Hong-xia1, ZHU Cheng-yan1, MA Ting-fang2
(1.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xtile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Hangzhou Wensli Sil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310021, China)

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appearance effect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ight stitch computer embroidery fabr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embroidered fabrics. An all-purpose weave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which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traditional single warp beam and normal warp and weft density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fabric effect with its weave structure. This weave design method could make the jacquard fabric imitated embroidered effect which adopts a special double layer weave with surface and back warp distribution of 3∶1, forming a sharp contrast. The jacquard technology helps realize the effect of the embroidered effect and opens a new roa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mbroidered and the jacquard products. It has great market potentials.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d the weaving technology through practice.

Embroidery; Jacquard; Straight stitch; Weave design

TS145.4;TS935.2

B

1001-7003(2012)04-0041-04

2012-02-10

浙江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浙经信技术[2009]56号)

李启正(1981- ),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纺织加工技术。

猜你喜欢
表里绣花双层
松鼠绣花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岜沙苗寨绣花女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经二重组织表里经遮盖性不良的成因与对策
电脑绣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双层隔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传统Halbach列和双层Halbach列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