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Ⅰ号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30 例

2012-11-19 07:59王建民
中医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直肠炎肠病结肠镜

王 飞,王建民,石 健

(1.安徽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230038;2.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安徽 合肥230031)

溃疡性直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局限类型,治疗较困难。2010 年5 月—2011 年10 月,笔者采用自拟肠炎Ⅰ号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30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住院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8~53 岁;病程6 个月~8 年;轻度21 例,中度9 例。对照组30 例,男14 例,女16 例;年龄30~52 岁;病程7 个月~11 a;轻度22 例,中度8 例。所有病例均经检查确诊为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证。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溃疡性直肠炎的西医诊断及分度均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订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相关标准。轻度:患者腹泻每日4 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降率(ESR)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6 次以上,伴明显黏液血便,体温>37.5 ℃,脉搏>90 次/min,血红蛋白(Hb)<100 g/L,ESR >30 mm/h。

溃疡性直肠炎电子结肠镜下直肠黏膜积分按照文献[2]相关标准评定:直肠黏膜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情况,记0 分;直肠黏膜轻度水肿,无或轻度糜烂、溃疡,溃疡数散在分布数量≤3 个,周边轻度水肿,记1 分;直肠黏膜中度充血水肿、糜烂或伴出血,溃疡数散在分布>3 个,记2 分;直肠黏膜重度充血水肿、糜烂,触之明显出血,溃疡分布多,记3 分。

2.2 中医诊断标准

溃疡性直肠炎的中医诊断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相关标准。

中医症候积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定。

2.3 中医辨证标准

大肠湿热证:腹痛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肠道休息、适当营养及对症治疗,若腹痛明显,给予解痉止痛药。

治疗组采用肠炎Ⅰ号灌肠方保留灌肠,药物组成:黄柏6 g,苦参6 g,白及10 g,仙鹤草15 g,锡类散(由江苏七0 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32020726)1 g。方法:先将前4 味药加水200 mL,煎药汁至50 mL,待冷却至40 ℃左右时,加入锡类散,混合均匀,保留灌肠,每晚1 次。

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由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1021399)5 mg 加入5 g/L 甲硝唑注射液(由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43211)100 mL 中,保留灌肠,每晚1 次。

2组均以15 d 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 d,连续治疗2 个疗程。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助组制订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电子结肠镜复查提示直肠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电子结肠镜复查提示直肠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善。

5 结 果

5.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2,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5.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2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分,±s

表2 2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 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0.01。

例数 时间 中医症候积分组别治疗组 30 治疗前16.19 ±2.05治疗后 6.83 ±1.43**##对照组 30 治疗前 16.23 ±2.13治疗后 9.34 ±1.55**

5.3 2组电子结肠镜下直肠黏膜积分对比

见表3。

表3 2组电子结肠镜下直肠黏膜积分对比 分,±s

表3 2组电子结肠镜下直肠黏膜积分对比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 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0.01。

别 例数 时间 电子结肠镜下直肠黏膜积分组治疗组 30 治疗前2.45 ±0.43治疗后 0.55 ±0.25**##对照组 30 治疗前 2.59 ±0.15治疗后 1.84 ±0.53**

6 讨 论

溃疡性直肠炎为原因不明的直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电子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溃疡性直肠炎在治疗上多采用抗生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疗程较长、复发率较高、副作用较大等问题。近年来,灌肠疗法在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药局部保留灌肠不仅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使药物中有效成分直接在肠道吸收,提高了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而且可以保护肠道溃疡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此外,由于局部给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或减少了药物在肝脏被破坏及胃肠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使药物的利用度得到了充分发挥。

中医学无溃疡性直肠炎之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为中医学“肠澼”、“泄泻”、“痢疾”、“滞下”等范畴,目前临床多归于“肠澼”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液聚集成湿所致,日久蕴结化热,湿热阻滞肠道,肠络瘀阻而发病。肠炎Ⅰ号灌肠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可促进溃疡愈合;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之功效,用于各种出血之证;锡类散为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有珍珠、青黛、牛黄、象牙屑及冰片等,具有解毒化腐、收敛生肌的作用,能够促进溃疡愈合,缓解腹痛,改善局部肠黏膜的微循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柏具有抗细菌、抗真菌及抗溃疡等作用[5];苦参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对各种真菌、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对急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等有较好疗效[6]。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收敛止血、解毒化腐、消肿生肌之效,可提高肠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促进肠黏膜修复。

本研究表明,肠炎Ⅰ号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具有效果好、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等优点,不失为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一种较好方法。然而,由于该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感染因素、过敏因素等有关,故虽短期疗效肯定,但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139-145.

[2]翟兴红.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4):31-32.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1-89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1.

[5]徐涛.中药黄柏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4):111.

[6]王晓敏.苦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4):18.

猜你喜欢
直肠炎肠病结肠镜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莫把直肠炎出血当痔疮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