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2012-11-21 03:30张淑云于海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1期
关键词:泻法血流量醒脑

张淑云 于海宁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由此引起的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如何探寻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的问题更加急迫,我院神经内科对2008年11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7例,开拓性应用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1]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通过对以上患者脑血流量及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评价进一步探讨祖国中医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潍坊市脑科医院神经内三科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7例,以上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通过颅脑CT或颅脑MRI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所有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单侧发病,其中男56例,女31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8.2+15.1)岁;病程1~7 d;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智能和精神障碍,无失语,均未进行溶栓治疗;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常规组3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同年龄和同性别比的健康人46例作为健康组对照比较。

1.2 方法 入选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均施与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待病情稳定48 h后对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治疗,以Bobath法为主,治疗中需给予助力帮助或使用辅助器,直到患者独立完成[3]。每天2~4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 min;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 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刺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刺尺泽,曲肘呈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刺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每日针2次,10 d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每日针2次,10 d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 评定指标 1、2组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FMA)[4]评分评定上下肢功能,上肢满分66分,下肢34分。2、治疗前后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

2 结果

见表1。

表13 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MCA的Vm比较±s

表13 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MCA的Vm比较±s

注:1)观察组、常规组FMA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2)观察组、常规组健侧MCA的Vm值与健康组比较,P<0.05;3)观察组、常规组患侧MCA的Vm值与健康组比较,P<0.01;4)观察组治疗后健侧、患侧的MCA的Vm值与常规组比较,P<0.01;5)观察组治疗后健侧、患侧的MCA的Vm值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FMA评分MCA的Vm上肢 下肢 健侧 患侧健康组 治疗前--77.14±14.38(n=46) 30 d后 - - 74.44±13.37观察组 治疗前 11.79±4.56 11.37±1.98 64.11±11.99 43.01±11.03(n=48) 治疗后 37.36±6.79 38.36±8.86 72.98±13.15 70.96±13.81常规组 治疗前 12.34±2.18 13.28±3.05 65.85±12.55 44.56±10.87(n=39) 治疗后 35.46±6.27 37.97±7.64 64.97±13.24 59.08±12.17

3 讨论

正常、充沛的脑血流供应是脑结构与功能完整的首要和必备条件,检测脑主要功能区的血流量可以间接反应该功能区的代谢活动情况。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如何改善脑血流供应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目前已有多方研究证明,针刺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上可以起到降低血管阻力、缓解血管痉挛、增强缺血部血管代偿能力的作用,从而调整脑血流的低灌状态,增加脑血流量。广大医学工作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已经肯定了针刺的临床价值[5,6]。

本实验表明,在积极临床基本康复手法的基础上,持续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刺激患者肢体被动运动及改善患侧脑血流量,对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肯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用“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石学敏.中华康复治疗全书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12-192.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4-8.

[3]曹小英,朱美红,时美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康复,2006,21(3):212-212.

[4]Fugl-Meyer,Jaasko L,Legman I,et al.The post-stroke hemiplegia patients:A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erformance.Scand J Rehab Med(S0036-5505),1975,7:13-31.

[5]黎春元,曹庆淑,朱丽霞,等.针刺调整功能研究与展望.科学导报,1989,4:58.

[6]黄坤厚,荣培晶.电针人中、足三里对蓝斑核神经元活动影响的比较观察.中国针灸,1995,15(3):27.

猜你喜欢
泻法血流量醒脑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抖腿是健康行为
太阳穴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