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高矣 获利丰否?—三大石油公司2011年度业绩报告解读

2012-11-23 06:17王秀娟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8期
关键词:高油价炼油炼化

○ 文/本刊记者 王秀娟

油价高矣 获利丰否?—三大石油公司2011年度业绩报告解读

○ 文/本刊记者 王秀娟

●2011年,高油价让三大石油公司集体收获喜悦。 摄影/许川林

2011年,三大石油公司的业绩表现各不相同,油价高涨使上游受益但间接让炼化亏损,最终相互对冲。化工板块在下行市场中取得不错成绩,油品销售终端扩张迅速。

高企不下的油价始终是2011年的热点话题,高油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始终缠绕着各大石油公司。3月底,我国三大石油公司2011年度业绩报告悉数出台。从报告中我们可以读出,由于各大公司结构板块的侧重点不同,高油价对其影响也不相同,可谓各有欢喜各有忧。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石油2011年度实现营业额20038.4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6.7%,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9.61亿元,比上年下降5.0%。中石化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5057亿元,比上年增加31.0%,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17亿元,比上年增长均为1.4%。中海油的主干业务是上游勘探开发。受益于2011年的高油价,依然是三大公司营利能力最强的。公司油气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9.5%,为人民币1892.8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7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再创历史新高。

对比三大公司2011年与2010年两个年度的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震总结出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首先,2011年度的高油价对三大石油公司总体上是利好。三大公司的原油实现价格达到了100美元/桶以上或接近100美元/桶,高油价对上游板块的贡献很大。但由于各公司的业务结构不同,高油价对下游炼化板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最终导致两大石油公司炼化板块严重亏损。因此从整体上看,两大石油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加,但净利润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现象。中石油甚至出现了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现象,中石化也只实现了2%的同比净利增长。当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炼油板块亏损严重、成品油价格宏观调控滞后、资源税起征点上调、特别收益金增加等因素有关。还有,尽管各公司原油价格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但三大公司现金流并未因此而有所缓解。这主要是由于三大公司均加大了海外并购步伐和国内勘探开发投资力度所导致的。

高价高产高效益

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创1859年世界工业诞生以来涨幅最高纪录。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111.27美元/桶,比上年上涨31.80 美元/桶,涨幅约40%。受此影响,三大石油公司的上游勘探开发板块盈利增加。

中石油作为以上游为主的油气生产商,2011年的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2195.39亿元,比上年增长42.8%。中石化的勘探及开发业务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实现增储稳产,效益创最好水平。2011年,中石化油气当量产量408百万桶,比上年增长1.6%;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716亿元,比上年增长51.9%。中海油作为中国的海上勘探开发公司,平均实现油价达每桶109.75美元,比上年上升了40.8%。

2011年,中石油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勘探开发商,国内外原油总产量达到886.1百万桶,同比增长3.3%,一跃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商。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石油在国内主要探区获得多项重要发现和重大突破。柴达木英东构造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为立足柴西南寻找优质规模储量打下基础。鄂尔多斯天然气勘探在靖边西部和南部新增控制地质储量,拓展了下古生界勘探新领域。落实了鄂尔多斯姬塬、塔里木塔北、四川须家河等8个亿吨级,柴达木昆北断阶带、渤海湾大民屯潜山、松辽盆地南部等4个5000万吨级整装规模储量区块。除了新增储量,大庆油田连续第9年实现4000万吨原油稳产,长庆油田全年油气当量产量突破4000万吨,油气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两大油田的稳产上产,给中石油的原油产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石油国内勘探生产形势一片大好,海外产量也日趋显著。2011年,中石油建设了我国石油公司第一个“海外大庆”。哈法亚项目进展顺利,澳大利亚Arrow项目有序推进,与英国石油公司合作的伊拉克鲁迈拉项目也进入投资和费用回收阶段并提取原油。2011年,中石油海外油气当量产量120.8百万桶,比上年增长18.2%,海外油气业务对公司贡献显著增加。

国内产量稳产上产,海外产量不断攀升。业内对中石油保持“世界第一原油生产商”的称号持乐观态度。王震说:“在国内原油产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中石油海外业务肯定是要进一步增强的。在其他国际大公司相继出现油气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世界第一原油生产商的称号对中石油来讲,应该是具有持续性的。”

除中石油外,2011年,中石化的勘探及开发板块着力开展重点领域勘探突破和老区精细勘探,在准噶尔北缘、川西坳陷、塔中北坡、松南新区以及琼东南海域等地区取得一批重大突破。2011年,新增油气可采储量411百万桶油当量。此外,中石化的天然气开发以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为主。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度,中石化在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初见成效,煤层气项目也落实了产能建设区域。

中海油在2011年也保持了产量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年内,中海油经历并克服了各种挑战,在中国海域的自营勘探共获得13个新发现,成功评价了18个油气构造,合作伙伴成功评价了1个油气构造。海外勘探方面,共取得3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了2个油气构造。公司储量替代率达到158%。此外,中海油还加强了新区、新领域的勘探和研究,在渤海岩性圈闭和莺歌海高温高压天然气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深水勘探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王震表示,中海油作为一个独立勘探开发公司,近几年在世界所有独立石油公司排名中保持较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自身勘探开发技术和管理的提升,加上新增产量的提升,在高油价时期盈利也跟随上升。

炼油亏损意难平

2011年,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对新建炼厂的投入相比于2010年来讲,动作小了很多。两大公司更看重炼化布局和产品优化。

中石油更加注重炼化布局战略性结构调整,改扩建项目持续进行。其中,辽阳石化炼油改扩建工程、宁夏石化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克拉玛依石化和锦州石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建成投产,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主体装置建成。广东石化、云南石化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中石化面对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的严峻形势,实施资源优化、运行优化和管理优化,加大原油采购管理力度,合理安排装置检修。始终保持了炼油的满负荷有效运行。这不仅保障了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和化工原料需求,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炼油业务的竞争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润滑油、沥青、石油焦、硫黄等产品销售整合优势逐步显现。全年加工原油2.17亿吨,比上年增长3.0%;生产成品油1.28亿吨,比上年增长2.9%。

从整体的经营业绩上看,两大公司炼油板块的业绩均表现为亏损状态。中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亏损618.66亿元,其中炼油业务经营亏损600.87亿元。以炼化板块为主导的中石化,2011年的炼油规模和加工量不断扩大。中石化炼油业务经营亏损为人民币348亿元,比上年减少506.31亿元。

虽然都是亏损,但亏损不同。从加工量上来讲,中石油比中石化少了近1/3,而从亏损程度上看,中石油却比中石化多出将近一倍。

2011年,中石油加工原油984.6百万桶,约等于1.33亿吨,生产成品油8715.0万吨。中石化则加工原油2.17亿吨,生产成品油1.28亿吨。从亏损情况上看,中石油炼油亏损600.87亿元,中石化亏损348亿元。这一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吕颖表示,这一现象不能仅从加工量的多寡来判定,还要看成本价格和实现价格因素。从成本价上看,中石油的成本略高于中石化。中石油的炼厂用的是大庆油,国产原油比例相对偏高。中石化的原油大部分是从中东和俄罗斯进口而来的。2011年的大庆油是以辛塔原油价格为基准的,而中东地区和俄罗斯等地的原油价格大多是布伦特、杜里价格。2011年,辛塔油略高于布伦特和杜里,所以中石油的炼油成本价格要稍高于中石化。在实现价格上,虽然中石化与中石油的平均实现价格相差无几,但由于中石化进口的原油大多以重质油和劣质油为主,单价要便宜些,而中石油的炼厂所用原油品质较好,价格自然要贵些,所以中石化的毛利比中石油要高。中石油成品油出产率为65%,而中石化为55%。中石化单位原油炼制产品中成品油比例要低,显示了中石化中下游加工能力的优势,转嫁和分担了高油价的压力。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松分析说:“在两家公司的油品结构上看,中石化的柴油比例要少很多,煤油的比例增加不少,在油品结构的调整上,中石化占有一定的优势。”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说:“中石化的炼油装备普遍具备‘吃粗粮’的能力,而中石油的装备大多只能适应优质原油。从规模上看,中石化的炼厂规模要远大于中石油,这也是中石化比中石油亏损少的一个原因。”

对此,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表示,中石化在化工板块上产品链条要更长些,一些高附加值的衍生品品种也要多些。这就把高涨的炼油成本很好地传递到了下游,减轻了炼油板块的负担。产品链条是否足够长,是否能够很好地传递高成本带来的风险,成为衡量我国石油公司炼化亏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市场萎靡下的胜利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美市场萎靡不振。这对一向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化工市场来讲是一种挑战。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中石油化工销售业务围绕市场需求,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努力降本增效。2011年,受各方因素影响,中石油的化工业务经营亏损17.79亿元。

●尽管兢兢业业,三大公司炼化企业却因政策原因集体亏损。摄影/柯裕清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吕颖表示,中石油的化工业务经营亏损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不好,需求不振。中石油的化工业务不是强项,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中石化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集团,在去年外需市场低迷不振的情况下,化工产品产销增幅明显,经营总量和经济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2011年度,中石化的化工业务实现经营收入为人民币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267亿元,比上年增长78.1%。

中石化的化工板块创历史新高,韩景媛表示,主要是由于其化工生产产品链条较长,高附加值的产品品种较多。在全球化工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需求不振、国内化工市场也在调整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营受益增长近一倍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体现出中石化转嫁炼油板块原油成本较高的能力。

终端销售为王

2011年,在国际油价高涨的基调下,国内油品市场十分火热。两大公司在油品销售上迈着同样的步调—加大投资力度,抢占终端销售市场。

2011年,中石油销售质量进一步改善,营利能力得到增强,国内零售市场份额达到39.2%,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另外,中石油还持续加大营销网络开发力度,稳步推进城区加油站、高速公路加油站等高效市场和战略市场建设。全年新开发加油站1300余座,加油站总数达到19362座。其次,中石油重视加强油品质量、计量管理,共有37家销售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2011年,中石油销售汽油、煤油、柴油1.46亿吨,比上年增长20.4%,实现经营利润20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

中石化作为占据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第一份额的企业,2011年度里表现更是不俗。中石化优化销售结构、努力扩大零售比例,营销及分销业务全年实现经营收入为人民币13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全年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1.51亿吨,比上年增长7.6%。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零售量突破1亿吨。

对此,韩景媛分析说:“2011年,两大石油公司都在努力扩大自己零售终端的比例,优化销售结构。批发市场萎缩主要是利益驱动。由于发改委有过相关规定,炼厂给予成品油批发商的价格要比零售价格最上限低300元~400元/吨,在成品油市场需求一直都很旺盛的情况下,两大公司肯定会考虑先满足自己终端加油站的供应量,满足自身终端销售的流通,其次再满足其他批发商的需求。”

在终端战激烈上演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让人十分欣喜的细节:中石化2011年的非油业务发展迅速,营业额达到8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2%。韩景媛说,这主要是中石化的非油业务结构更加优化,一体化购物更加贴近消费者心理,不论是从价格优惠上还是从品种的多样性上看,都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另外,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松还观察到,两大公司在炼化板块“隔江而治”的局面已经打破。销售板块的布局界限模糊了,油气管道的布局也开始增多。这种终端抢夺战和油气管道布局使两家公司特别是中石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现金流。

2012 年还要看油价

在纷扰的2011年,三大石油公司的表现各不相同。展望未来一年,三大石油公司的业绩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呢?

由于局部地区的政局动乱,伊朗局势仍不明晰,高油价依然是2012年的主旋律。高油价对侧重点各不相同的石油公司影响也不尽相同。

韩景媛分析说,在未来的一年中,三大公司的看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上游勘探开发板块主要看中石油的海外并购业务的扩张。在国内没有太多新发现油田的情况下,海外的油气开采尤为重要。但吕颖也表示,石油公司的海外业务贡献力度想有所表现需要一定时间。由于目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收购时应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各种风险。二是炼化板块的亏损。在国际油价依然高企的情况下,2012年的炼化板块亏损基本定格。究竟亏损程度如何,就要看国家政府部门将要出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了。如果能够将我国成品油定价权下放到企业,那对于三大石油公司来讲无疑是个利好。三是销售板块的零售终端继续扩张,但终端加油站的数量不会增加许多,而单站的销量应该会提升不少。

猜你喜欢
高油价炼油炼化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印尼人示威抗议高油价
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