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初产妇住院待产时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

2012-11-23 06:25
护理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适龄初产妇孕产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促使青年女性平均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较过去明显推迟,加之助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解决了多种原因导致不孕不育妇女的生育问题,但随之而来的结果是高龄妇女妊娠分娩人数逐年增多。高龄妇女病理性妊娠比适龄妇女发生率高,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明显增高[1]。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增加了她们的心理压力。关注高龄孕产妇是现代围产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现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待产的50例高龄初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孕妇均系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住院待产的孕足月单胎初产妇,无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自愿参加调查,能进行沟通或有一定文化水平。凡年龄≥35岁的孕妇为高龄组,共50例,年龄35岁~42岁(36.5岁±3.6岁)。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适龄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年龄21岁~34岁(26.5岁±3.2岁)。两组孕妇在孕周、职业、学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及判定标准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综合性评定。SAS和SDS均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相当于1个有关症状,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采用4级评分(1分~4分),总分20分~80分,将各条目累计分乘以1.25得到的结果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按测试的标准分将焦虑、抑郁程度分为4级:无(≤49分)、轻度(50分~59分)、中度(60分~69分)、重度(≥70分)。SCL-90共有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症状的条目,测定的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恐怖、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严重程度采用1分~5分的5级评分标准,根据孕妇最近1周感受按1分(没有症状)到5分(极严重)评分,然后不同条目的评分相加得出各个因子分和总分。调查时间为入院当日且产前,由课题组心理护士对表格内容进行讲解,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然后让孕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进行自我评定。评定结束后与产妇交流,了解负性心理产生的原因。

1.2.2 测定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于孕妇入院时空腹采集肘静脉血3mL,离心取血清,-20℃保存,集中测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采用美国ADL公司ELISA检测试剂盒,由课题组检验师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SAS、SDS及SCL-90评分及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测定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焦虑和抑郁分级情况以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SCL-90总分及各因子测评结果比较(±s) 分

表1 两组初产妇SCL-90总分及各因子测评结果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总分 躯体化 强迫 焦虑 抑郁高龄组 50 163.82±37.23 1.92±0.47 2.38±0.69 2.26±0.56 1.94±0.44适龄组 50 144.21±36.48 1.68±0.41 1.79±0.63 1.87±0.65 1.72±0.35 t值 2.66 2.72 4.47 3.21 2.77 P<0.01 <0.01 <0.01 <0.01 <0.01组别 敌对 偏执 恐惧 精神病性 人际关系敏感高龄组 1.68±0.47 1.61±0.35 1.59±0.58 1.48±0.38 1.95±0.69适龄组 1.59±0.37 1.54±0.56 1.49±0.56 1.42±0.52 1.79±0.66 t值 1.06 0.75 0.88 0.66 1.18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初产妇SAS、SDS评分及程度比较(见表2、表3)

表2 两组初产妇入院当天SASSDS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初产妇入院当天SASSDS评分比较(±s 分

SAS SDS高龄组组别 例数50 55.81±6.87 52.16±5.42适龄组 50 49.37±5.76 47.83±5.62 t值 5.0794 3.9215 P<0.01 <0.01

表3 两组初产妇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 例

2.3 两组初产妇入院当天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初产妇入院当天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比较 nmol/L

2.4 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分析 通过与高龄初产妇进行面对面交谈和分析,其产生负性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害怕自己不能耐受分娩时的疼痛;担心医护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会给自己造成不良后果,希望有经验的医师、助产士助产;盼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害怕胎儿畸形;有传统的封建思想,担心新生儿性别不如意;对亲属支持及未来家庭关系不确定性的疑虑;担心今后工作受影响;对母亲角色胜任的不确定性,担心宝宝出问题。

3 讨论

十月怀胎对孕产妇来说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临近分娩时更渴望新生命的降生,然而分娩对于孕产妇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躯体和情感体验[3]。高龄初产妇作为一特殊的高危人群,其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她们在生理上比适龄产妇承担着更多风险,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在临产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心理应激可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内分泌轴,引起儿茶酚胺释放,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4]。本研究发现,高龄初产妇与适龄初产妇产前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国内常模焦虑评分29.78分±10.07分,抑郁评分33.46分±8.55分),指出初产妇在产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而高龄初产妇比适龄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更为明显。SCL-90量表测评结果也说明,高龄初产妇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产科工作者应积极开展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评估和神经内分泌监测,既可以充分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也可以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生物学指标。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是优选护理对策的前提,对心理状态差且有心理危机的病人,选择个性化方案,给予针对性干预。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的认识,增加身心保健知识,帮助孕产妇顺利度过围生期,提高母子生存质量。

4 护理措施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入院时接诊护士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积极主动与其沟通,尽量满足其对病室的选择,引领产妇到病室,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及家属介绍自己、主管医生及同室姐妹,并介绍病房设施及使用方法、住院环境及作息时间,消除病人的陌生感。科室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九个一服务”,即说好第一句话;做好第一次入院介绍和指导;回答好产妇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产妇递上第一壶水;落实好产妇的第一顿饭;协助产妇做好第一次检查;帮助产妇留好第一次标本;为产妇解释好第一次用药;尽量做好第一次穿刺。使孕产妇感受到医护人员像亲人一样的关爱和尊重,像朋友一样的理解和信任,感受到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消除紧张、焦虑心理。

4.2 认知干预 认知学派认为“不是事件引起焦虑,而是人对事件的消极解释或错误认识导致了焦虑[5]”。因此,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她们把内心的感受真正表达出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提供与妊娠分娩相关的信息、知识,以切身的经历传授科学的育婴经验,以原因调节为基础,使其在认知方面对自己面对的问题和自身的障碍性行为有一个更理智的认识,通过行为和情绪的调整,解决由于潜意识的认知活动引发的消极情绪。

4.3 情绪干预 根据孕产妇的性格特点、爱好、文化程度等选择合适的娱乐方式,如看娱乐类节目、电视剧,结交同室孕产妇一起打扑克,或交谈聊天,共同探讨妊娠感受、分娩经历等。帮助其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使孕产妇身心得到放松,神情怡悦。

4.4 环境护理 为孕产妇提供较为舒适的安静、明亮、整洁、温馨的住院环境,修正过去“床头一杯一瓶”的教条模式,窗帘色调柔和,墙壁镶嵌山水画、风景画,添置电视机、DVD、报纸刊物,让孕产妇感受到住家式的温暖,消除焦虑、抑郁的情绪。

4.5 多措施并举减轻孕妇分娩时的疼痛 孕妇进入待产室可由丈夫或家属陪伴,使孕妇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寄托,每当阵痛来临时,丈夫给妻子按摩腰骶部,协助妻子擦汗,鼓励妻子忍耐、坚持,共同迎接宝宝的到来。同时助产士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进行系统监护,科学指导分娩,如指导产妇进行拉美兹分娩法,使产妇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专注于某一特定目标,排斥其他现象,即利用先占据大脑中用以识别疼痛的神经细胞,使疼痛的冲动无法识别,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6]。在待产室还可播放温馨、舒缓的轻音乐。音乐作为一种有规律的优美的旋律,能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能刺激身体释放一种内啡肽天然鸦片制剂,起到松弛身心和缓解疼痛的效果[7]。对需行剖宫产者可使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法进行镇痛,此法作用时间可达72h,效果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8]。

4.6 产后指导 初为人母,对如何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等技能,产妇会感到无从着手,可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护师承担责护班,主动与产妇交流,进行有关护理常识的宣教及指导,让产妇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如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手把手地教会产妇,帮助产妇顺利过渡到母亲的角色。

[1] 褚水莲.95例高龄初产妇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18-2220.

[2] 陶秀英,张秀平,穆傲霜.高龄初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316.

[3] 焦桂秀.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44-45.

[4] 龚护民,许艳,张文真.产妇焦虑与痛阈和血浆催产素、去甲肾上腺素关系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5,16(6):55.

[5] 王卫红,费素定,杨金儿,等.全程护理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353.

[6] 李朝洪.临产妇心理状态剖析与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2011,4(3A):137-138.

[7] 江丽琴.音乐疗法对剖宫产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6A):1428-1429.

[8] 米中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113.

猜你喜欢
适龄初产妇孕产妇
红色主题儿童绘本的适龄性研究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适龄女性反就业性别歧视制度设计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2010—2020年辽宁省小学适龄人口走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