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鼻饲法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鼻饲并发症及血糖的影响

2012-11-23 06:25
护理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胃管空腹杂志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老年糖尿病鼻饲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糖尿病群体,由于其饮食制备的特殊性(食物糊化程度高,胃排空时间短)会导致血糖波动大,不利于控制血糖,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尤为重要。我科2006年12月—2011年1月对住院的66例老年糖尿病鼻饲匀浆膳病人分别采用改良方法和常规方法进行鼻饲,比较两种鼻饲方法对其鼻饲并发症及血糖的影响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2月—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病人,符合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鼻饲老年病人66例,来自于内分泌科、呼吸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等。按照随机原则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空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全部病人均采用江苏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尔凯”聚氨酯胃管。饮食配制由本院营养师会诊病人后制订符合营养热卡的匀浆膳食,现用现配,鼻饲温度保持在38℃~40℃。

1.2.1 鼻饲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按常规每次鼻饲200 mL,日总量1600mL,每餐间隔时间2h,每日8餐,含灌注前后温开水50mL。时间安排:07:0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21:00。观察期限为2周。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日总量1600mL,每日5餐,含灌注前后温开水50mL。时间安排:07:00鼻饲 400mL,11:00鼻饲200mL,13:00鼻饲400 mL,17:00鼻饲200mL,19:00鼻饲400mL。观察期限为2周。两组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颈部轻度屈曲,意识障碍者将床头抬高40°~50°[1],胃管插入长度从鼻尖—耳垂—剑突,再加8cm~10cm(共插入53cm~65cm)[2]。使用一次性灌食器(80mL)将鼻饲液缓慢灌入,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0min[3]。

1.2.2 观察指标

1.2.2.1 鼻饲并发症 鼻饲中及鼻饲后观察病人是否发生呛咳、口角或胃管内是否有鼻饲液流出。观察病人大便的次数、颜色、性质和量。

1.2.2.2 血糖指标 测量两组每日空腹血糖,对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5天血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收集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见表表(2、3)

表2 两组鼻饲后引起的并发症比较 例(%)

表3 两组鼻饲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空腹血糖值比较(±s) mmol/L

表3 两组鼻饲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空腹血糖值比较(±s) mmol/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第1天 治疗后第7天 治疗后第15天33 8.7±2.1 8.6±2.4 7.8±1.8 8.2±1.8实验组 33 8.4±2.4 8.3±2.3 6.8±1.3 6.6±1.2 t值 1.83 1.89 2.12 2.对照组62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对于鼻饲病人来说,误吸是最严重的并发症[4-6],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7,8]。江苏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尔凯”聚氨酯胃管,按使用说明要求可在胃内保留42d,与一般胃管保留7d相比可极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且该胃管管径小、质软,独有的防护帽技术,能有效地防止病人在翻身、叩背、吸痰等压力刺激下所致胃肠收缩引起的食物反流、误吸。为保证置管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的是Stock等[9]报道的测定胃液pH值或做X线检查的方法来验证胃管的留置情况,两组病人均未发现有严重误吸。此外本研究一是改进了鼻饲置管深度,在常规插入45cm~55cm的基础上延长了8cm~10cm,(共插入53cm~65cm 保证了胃管侧孔在胃内,减少了由于胃管侧孔在食管而引起的误吸、呛咳、食物反流。二是本研究抬高床头40°~50°[1],使病人的进食体位接近正常的坐位,有利于维持胃肠的生理位置。三是为防止病人出现腹胀、腹泻,本研究做到了鼻饲流质饮食现配现用,温度保持在38℃~40℃,减少了鼻饲液的细菌污染。长期以来鼻饲量及鼻饲时间采用的是护理教科书统一规定,即单次鼻饲量<200mL,鼻饲间隔为≥2h[10],但采用这种常规鼻饲方法,一方面使食物处理次数和鼻饲次数增多,污染机会增大[11];另一方面由于鼻饲的次数多,每日鼻饲持续的时间长,无法保证病人良好的休息,白天、夜间有效睡眠时间缩短,会导致第2天清晨空腹血糖增高,笔者认为这是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根本原因。近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卧床糖尿病病人,特别是伴意识障碍和偏瘫者,是糖尿病病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营养供给方式有其特殊性,食物通常采用流食、半流食等,供给方式也有少量多餐或鼻饲等多种形式,血糖控制困难[12]。对于这类病人,一方面由于食物的糊化程度高,胃排空时间缩短且每天8次的灌注鼻饲饮食会导致血糖波动大,不利于控制血糖;另一方面给降糖药物的应用及血糖监测带来困难,易导致低血糖,不利于一些居家老年糖尿病鼻饲病人的护理和康复[13]。本研究所采取改良鼻饲法符合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制,两餐之间有加餐,这种鼻饲模式不仅给降糖药物特别是胰岛素的应用带来便捷且更利于血糖监测,而且保证了糖尿病病人充足的休息。较之传统的2h进行1次的鼻饲方法,本研究明显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1] 许天英,王生萍,董艳.高龄卧床鼻饲患者进食体位的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20-22.

[2] 赵晓辉,刘晓联,阎书展.老年卧床病人不同鼻饲方法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11-12.

[3] 周策,王梓凌.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单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的观察[J].中国康复,2007,3(22):210-211.

[4] Attanasio A,Bedin M,Stocco S,etal.Clinic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of enteral nutrition among older adults[J].Minerva Med,2009,100(2):159-166.

[5] 李志菊.鼻饲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39-41.

[6] 张玉英,孙彩玲,迟建丽,等.鼻饲患者胃管插入长度的测量方法及探讨[J].河南神经疾病杂志,2003,6(1):89.

[7] 张翟路,吕健,戴芳德.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4-165.

[8] 杨志峰.重症脑卒中病人鼻饲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9):690-691.

[9] Stock A,Gilbertson H,Babl FE.Confirming nasogastric tube posi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pH testing is reliable[J].Pediatr Emerg Care,2008,24(12):805-809.

[10]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7.

[11] 徐墨菊,夏彩霞,王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83-84.

[12] Herman WH.Diabetes epidemiology:Guiding clinical and publicHealth practice[J].Diabetes Care,2007,30(7):1912-1919.

[13] Hsiao-Ting Chang,Hsiu-Yun Lai,I-Hsuan Hwang,etal.Home healthcare services in Taiwan:A nationwide study among the older population[J].BMC Health Serv Res,2010,10:274.

猜你喜欢
胃管空腹杂志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杂志介绍
空腹喝水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