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散打运动与现代泰拳运动的对比分析看散打的发展

2012-12-01 04:02李文亚王林瑞
武术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泰拳竞技武术

孙 亮 李文亚 王林瑞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 武汉 430079)

从现代散打运动与现代泰拳运动的对比分析看散打的发展

孙 亮 李文亚 王林瑞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 武汉 43007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散打与泰拳两种搏击项目的起源与发展、散打与泰拳的发展现状与推广传播、散打与泰拳的技术体系特征以及散打与泰拳的比赛规则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研究,针对当前武术散打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1)构建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体系内容;(2)加强学校散打的教育途径,加强武德的教育,完善德艺双修;(3)借用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和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途径对散打进行跟踪报道;(4)散打方向定性为职业散打、商业散打、大众散打三条腿走路。

散打 泰拳 对比分析 发展

前言

《中国武术教程》中阐述:“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泰拳是一种以腿法为主要动作,以肘膝进攻为主要特长,以腹式呼吸为主要方法,以强攻硬取为主要风格,在竞赛规则的指导下,两人徒手进行格斗,而且具有泰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现在武术散打己经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的大舞台,逐步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成为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全运会以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近年来国内外各种类型、层次的散打比赛层出不穷,在中泰对抗赛、中美对抗赛、中日对抗赛等与国际其它搏击术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都获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激起了国人练习散打的兴趣,其中中泰对抗赛尤为受欢迎;拳素素以凶狠凌厉在世界武坛中闻名,号称“打遍世界拳坛500年”,与中国散打进行的如火如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泰拳作为一个强劲的对手,认真分析和比较泰拳和散打各自发展的模式、机制和特点,对散打运动竞技化、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散打运动与泰拳运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文期刊网、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资料室、1nter网等方法收集大量散打和泰拳运动的相关资料。

1.2.2 对比分析法

结合散打与泰拳发展的起源与发展、技术体系、比赛规则以及市场化传播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我国散打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吸收泰拳搏击的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竞技散打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利参考和借鉴。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加上运用自己对散打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和相关专家的指导归纳出散打运动未来发展的建议。

1.2.4 专家访谈法

在本文的撰写中对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马世坤老师和曾于久老师进行访谈。

2 现代散打运动与现代泰拳运动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2.1 现代散打运动和泰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1.1 现代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打练结合历经久远而不衰发展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真正的现代散打运动发展是从建国后才陆续开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武术运动一直以套路形式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直到1979年,中国武术界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国武术,开始进行散打比赛实验,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十年实验阶段(1979-1989年),1979年年初,国家体委决定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三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打对抗项目的试点,5月在广西南宁进行汇报表演,9月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在石家庄公开表演[2]。1980年10月国家体委调集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通过试验修改,1981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且按照此规则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

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1989年现代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各省,市体委、直属体院和行业体协纷纷成立专业队。1990年国家体委正式公布《武术散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同年批准了首批散打武英级运动员。1991年锦标赛设团体和个人,国际武联将散打列为世界武术锦标赛正式项目,首届在北京,以后每两年一次。1993年散打列为7运会比赛项目;设男子团体1块金牌,1997年8运会设3块;1998年泰国13届亚运会散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设5块金牌;2001年,在广州9运会男子散打十一个级别比赛,金牌增至6块。目前世界上已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散打运动。

积极开展国内外武术市场阶段(1998年至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把散打推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散打比赛,更好地促进散打运动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吸引企业的赞助和观众的参与热情,在全国正式的锦标赛之外,还举办了散打邀请赛、挑战赛和争霸赛等不同形式的商业赛事。1998年分别在陕西户县、河北沧州、山东青岛举行了三次试验性的武术比赛。同年10月,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中美武术搏击争霸赛和中国与欧洲运动员搏击对抗赛。1999年开始,锦标赛正式脱掉护具;5月在浙江台州的“武术散打水上擂台赛”;12月赴美与美国职业拳击进行对抗赛。尤其是在2000年3月,“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正式开赛,赛事的盛况得到空前发展。

2.1.2 现代泰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泰拳有五百多年历史,相传是由泰国古暹罗王所创;也有传闻是在二千多年前由中国云南省传入[3]。泰拳是一种以技击搏斗为主的拳术,强调实战,风格直接而硬朗、凶狠,拳、脚、肘、膝八个部位并用,被称为“八条腿的运动”,并以其抗击能力好而闻名于世。在泰国,传有“十个男人,九个打拳”的说法;泰拳走职业化和商业化发展道路,在泰国法律上,泰拳赌博合法化,据了解,泰国国内有职业拳手20万左右,在曼谷,职业拳手就有2.8万[4];而现代泰拳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厅首次颁布统一的全国擂台赛之竞赛制度与规例,正式完成从古泰拳竞技向现代泰拳文明竞技的革命性转变。而泰拳技艺,随着各地宗系的广泛交流融合;对西洋拳击的大胆引进以及将许多奇招怪式加以精简、改进或剔除,规定可用于擂台攻击的武器最终只限于拳、肘、膝、腿四技(摔跤可用,但不得分),使得古泰拳各宗各法“万法归一”,昔日繁复花招,经“穿套式”擂台比赛的不断去芜存精,而产生并逐渐形成今日现代泰拳简练、而又不失强悍的基本技艺体系[5]。1945年至1951年间著名的“叻喃隆拳场”落成,泰拳开始进行现代标准的擂台竞技,史称“叻喃隆拳场”时期,堪称近代泰拳发展的黄金时代。1956年,“仑披尼拳场”建成,又进一步推动了泰拳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更新的局面。1970年8月,泰国拳击议会的成立,成为一扫全泰各大武馆各自为政,各施其法的局面,奠定统一的现代泰拳技艺的标志。至此泰拳不断与国际搏击项目运动接轨,散打与泰拳的碰撞、拳击与泰拳的焦灼;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等等与泰拳的频繁交流,在不断完善泰拳的体系外,泰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在增加,成为一门独立并具有特色的搏击体系[6]。(见表1)

表1 中国散打和泰拳的发展背景特点比较

2.2 现代散打运动的技术体系和竞赛规则与现代泰拳运动的技术体系和竞赛规则特征比较

2.2.1 散打运动与泰拳运动的技术体系特征

散打运动的技术体系特征:中国散打属于搏击类项目,它主要以拳(直拳、摆拳、勾拳、鞭拳)、腿(鞭腿、侧踹腿、蹬腿、后摆腿)、摔(贴身摔、接腿摔)为主,散打运动动作变化多样,强调技术的综合性,鼓励多花样、精彩;以灵活多变的腿法和独特的快摔技著称,其踹腿能力和快摔技术使对手防不胜防。其共性特征如下:速度快、力量重、力点准、预兆小、方法巧.

泰拳运动的技术体系特征:以拳打、脚踢、膝撞和肘击为主[7]。泰拳强调的是动作的杀伤力度,以重挫对手为制胜的目标,不拘形式,只求实用,尤其以鞭腿、膝法和肘法著称;边腿和肘法(比赛限制使用)、膝法是泰拳的特长,这与中国散打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泰拳体现的是纯对抗性;泰拳腿、脚异常坚硬、身体抗击打能力强;擅长肘、膝技;勇往直前、强攻硬取是泰拳的主要技术风格。

2.2.2 散打运动与泰拳运动的比赛规则比较

自1979年原国家体委决定把武术散打作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开展以来,有关部门就对如何制定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和实验论证,并于1982年比较成功地制定了武术散打竞赛初稿。经过十年的努力后,终于在1989年散打被确定为全国正式的竞赛项目。并于1990年出版了第一本正式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这标志着散打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96年重新修订了散手竞赛规则,出版了1996年版《武术散手竞赛规则》。1998年版的《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更突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特点,这使《中国武术散打规则》逐步成熟起来。2001年又推出《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规则》,放宽了对膝技的限制,使中国散打发展更加完善,散打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育竞技体系;并渐渐与国际接轨。2004年又重新修订了散手竞赛规则,出版了2004年版《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时隔七年,2011年初,为了响应中国武管中心武术提出的武术标准化而制定并试行的散打裁判规则:相互倒地不得分,连击动作最高可得6分,裁判口令的改动等规则的修改现在也在全国各类散打比赛中投入试行阶段。

泰拳比赛规则的特点:泰拳比赛规则(详见表2)其最大特点是其禁用方法较散打少,除禁用头、反关节或有意砸压对方、摔法等动作外,拳、脚、肘、膝都可用,强调动作的击打效果。其计分方法是以点数多少分胜负,而且每一回合最高点数的一方只是5点,如“在任何一个回合中,两个拳手所能得到的最高点数都应该是5点。该回合比赛失利的一方应该得到少于5点的较少数,具体点数取决于他与获胜一方之间的差数,但至少不能少于3点。如果该回合比赛两名拳手平分秋色,那么,双方就应该各得5点[8]。在得分部位、有效击打次数与得点的具体关系上,没有具体的规定;另外,泰拳得点动作没有高低分之分,“凡是不违背泰拳格斗的基本原则,并且清晰有力的消耗对手体力,这样的动作都可得点[9]”,这使泰拳的发展更注重实用和杀伤。由于拳台有围绳,而且活动范围较小,使运动员没有喘息机会,而且比赛需打足5个回合,这又使泰拳比赛更加激烈,这也是泰拳手体力特别好的主要原因。泰拳的凶残性虽然有一定的观赏性,但是它的危险性也令人恐惧,据了解,在20世纪80年代,泰国每年损失拳师约2人[10];伤残者的人数就可想而知了,这恐怕也是泰拳多年来向世界推广进程缓慢和“泰拳的纠缠地粗野,难以被电视观众接受”[11]。

2.3 散打运动与泰拳运动的发展现状与推广传播

2.3.1 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与推广传播

散打运动自1979年在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和浙江省试点以来,经过32年的探索,武术散打运动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国内外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引人瞩目的成就:竞技类的比赛比如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亚洲散打竞标赛、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商业化操作的比赛:2000年创办“散打王”争霸赛、“散打王中王”比赛,以及近年如火如荼举办的国际交流表演赛如中美散打与拳击对抗赛、中泰散打与泰拳对抗赛、中韩散打与跆拳道对抗赛、中日散打与空手道对抗赛等无不吸引观众的兴趣,这些比赛不仅完善了散打运动的自身体系,还极大地提高了散打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散打,喜爱散打。究其原因,散打比赛具有激烈对抗性,很高的欣赏性,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表2 中国散打和泰拳比赛规则的主要不同点对比

2.3.2 泰拳运动的发展现状与推广传播

自1937年泰拳首次制定了比赛规则以来,泰国人练拳之风至今长盛不衰。泰拳之所以在国内外享誉盛名,一是归功于国内外多边新闻的炒作,二是得力于官方的大力支持。在泰国泰皇经常到拳场观看与支持泰拳运动,泰国教育部规定泰拳为中学到大学的必修课,这一切都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泰拳运动。泰拳目前正在和中国武术一样都在为进军奥运会而努力。虽然我国散打也己经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的大舞台,与世界竞技体育接轨,已经成为亚运会世界标赛、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是参加散打的人口只有500万,相比较而言,泰国国内参加泰拳运动的人上千万,几乎90%的男性都练习泰拳[13]。我国注册的散打运动员不过上千人,而泰国注册拳师有10万多人,是中国散打运动员的百倍。而且泰拳在推广模式上很明确也很成功,在泰国,泰拳的发展走职业化和商业化发展道路,这些人以打拳为主,以出赛获取劳酬,这无疑刺激了拳手们的积极性,在促进了泰拳发展的同时又大大减少了国家对于泰拳发展上的财政负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比散打与泰拳两种搏击项目的起源与发展、散打与泰拳的发展现状与推广传播、散打与泰拳的技术体系特征、散打与泰拳的比赛规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现代泰拳的发展较之于散打项目时间较长,现代泰拳起源于1937年而中国散打起源于1979年,但是散打所附属的中国文化要明显比泰国文化悠久;(2)现代泰拳运动的技术体系开放性远胜于中国的散打,观赏性要强于中国散打,竞赛规则方面:泰拳运动限制规则比较少,比赛局数多余散打。(3)现代泰拳的开展得到泰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比如鼓励泰国国民打拳,把泰拳项目纳入到国家教育系统并设为必修课;经常进行商业比赛和拳手的明星包装等方法向全世界展示泰拳发展。

3.2 建议

(1)构建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体系内容:包括采用古代圆形擂台进行打擂;散打服装的创新,对散打比赛进行实况解说,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风格,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相对于泰拳的跪拜和头部缠绳的传统礼仪,散打要加强武德礼仪的教育,突显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要切实的落实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日常生活和训练当中。(3)将散打方向定性为职业散打、商业散打、大众散打,并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相对应,职业散打适用于运动员,商业比赛侧重于商业价值和传播,大众体育归依于学校,三条腿同时走路。(4)借用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和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途径对散打进行跟踪报道;包装武术散打明星;启用动作影星做散打代言人,以此来加大社会群众对于散打的知名度。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8.

[3]马世坤.泰国拳[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4]坤 青.泰拳揭秘[J].中华武术,2001.

[5]王能干,范海彪.对泰拳的发展浅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5(3):65-66.

[6]白继森.从散打与泰拳的对比研究析论散打的发展[J].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

[7]黄帝全,陈小军.中国散打与泰拳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

[8]马世坤.泰国拳[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

[9]马世坤.泰国拳[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

[10]坤 青.泰拳揭密[J].中华武术,2001(8).

[11]王 悦.聚焦散打和泰拳[J].中华武术,2001.

[12]马世坤.泰国拳[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

[13]胡玉华.当代大学生散打教学与训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3.

On the Development of Sanda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anda and Muay Thai

Sun Liang Li Wenya Wang Linrui
(Graduate Department of Wuhan Sports Univesity,Wuhan Hubei 430079)

This paper,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comparative analysis,logic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does a brief comparison between Sanda and Muay Thai project abpit their origin and development,present situations and the spreading,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y system and the rules.Through comparative studies,in view of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Sanda,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1)building a strong national tradi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2)Strengthening the school Wushu education,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3)borrowing television,newspapers and the Internet and other multimedia transmission of reports to do communication;(4)Sanda direction characterized as professional,commercial and public.

Sanda Muay Thai comparative analysis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2)06—0063—03

1.孙 亮(1986~),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散打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泰拳竞技武术
中华武术
ACE MUAY 传承泰拳 开发泰拳健身教育国际标准
竞技精神
泰拳少年被打死令泰国反思
武术
花与竞技少女
泰拳:最刚猛的功夫
竞技体育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