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2-12-01 06:16臧新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肢体康复运动

臧新荣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致死率及致残率常年居高不下,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疾病。近几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随老龄人口的增多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进步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死率,但仍有将近80%的患者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尽早恢复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一直是医学界较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多数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越早,患者的恢复疗效就越好。现将我院两年来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74例,女34例,年龄39~76岁,平均62.7岁;脑出血28例,脑梗死42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20例;伴发糖尿病17例,冠心病21例,高脂血症26例,高血压44例。将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并发症及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及康复护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运动疗法及针灸等康复治疗护理措施。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对比。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因其发病急,且并发症较为严重,患者由于年岁较大,心理承受能力弱,一般都难以接受自己突然瘫痪、失语、卧床不起,容易出现悲观、恐惧、焦虑、易发脾气及破罐子破摔等心理反应。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要理解和尊重患者,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脑卒中的相关疾病知识,介绍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争取患者和家属主动配合治疗。平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可介绍脑卒中成功治疗的病例,并给予患者关心、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措施之一,它通过为患者指导正确的坐卧姿、未负重的站立活动及患肢选择性活动练习等,如从床上向轮椅转移、穿脱衣服、自己进食等。①按摩和肢体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的3 h后进行,按摩前可先行热疗等物理疗法,按摩时,应先向心性按摩患肢,四肢均要进行训练,按摩时应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健康一侧后瘫痪一侧,力度要从小到大。手法要轻柔缓慢、有节奏,循序渐进,2~3次/d。②指导患者床上自我训练,上肢双手十指交叉,患手拇指位于健手拇指上,并稍外展,以健手带动患肢作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腕关节背屈、掌屈、尺屈、桡屈等动作。下肢搭桥训练: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双足平放在床面,双手交叉上举。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伸展,或者双手交叉放于头下,给予辅助骨盆,启示患者将臀部抬起,缓解躯干、下肢痉挛,提高床上自理能力的目的[1]。

1.2.3 针灸治疗 采用体针和头针。头针以运动区为主,配合感觉区、足运动区。体针以手、足阴阳经为主,以患侧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合谷、外关、三阴交、足三里为主。进针得气后留针20 min,1次/d,共3~6周。

1.3 疗效评定 在患者入院前、参与治疗1个月左右,检测患者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平衡协调性,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和上田敏评定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个月对比差异明显(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优于常规组。以下表1是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指数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Barthe指数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Barthe指数评分对比(±s)

组别 治疗组59例 对照组59例27.63±14.49 28.32±15.17治疗1个月后治疗前52.73±17.86 41.52±16.57

3 讨论

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可以控制脑血管病继发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加快患者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功能障碍早日恢复,预防脑卒中继发障碍。如肌萎缩、关节挛缩和变形、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等。其中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主要的残疾病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意义非常重大。康复治疗及护理是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首先给患者以精心的心理呵护,在实施运动及针灸等一些列康复训练,目的是激发患者肢体的最大潜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随意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提供最大限度的医学康复帮助[2]。

多数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是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3]。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其发病后2~10 d内是最佳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这样既可预防因各脏器功能的减退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又可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运动功能。

[1]张可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10,4(8):72-73.

[2]王小平.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效果的观察.当代护士,2010,3(23):18-19.

[3]祖晓堋.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1,7(20):34.

猜你喜欢
肢体康复运动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不正经运动范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