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情境教学

2012-12-04 09:17薛勇
课外语文·下 2012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情境教学古诗词

薛勇

【摘要】本文作者对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引入情境教学为主线,结合小学实际,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依据情境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开展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研究,提出了情感与合作并行实施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几年语文教学不断深入的改革,语文教学进入新的时代。在教学方法不断革新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并困扰着教学工作者。古诗文的教学就是一大难点。尽管老师花了很多心思备课,在课堂上介绍背景、解释字词,但在小学生的眼中,这些内容艰涩单调,难懂难记,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

一、情景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上世纪末。该理论的四大要素主要是创设以学习者为主的认为情境、学习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协调这四大要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最终建构出整体的知识意境。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因此,作为建构主义四大要素之一——情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建构主义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倡导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关注学生智力和认知及情感的发展,避免学生学习情境的被动化。构建主义三种教学模式分别为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它们都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教师有必要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帮助学习者增强建构整体知识体系。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是当前在西方备受推崇的学习理论。《理论与实践中的情境认知》一书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出发,批判了传统教育中对于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的过分关注,对文化和物理背景认知方面的缺失。他们认为知识是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应该高屋建瓴地将学生放在更大的物理和社会的情境网络中,从而将认知的研究重点从关注人转向关注人和环境。

二、情境教学的原则

(一)自发自主原则

自主自发原则注重师生间彼此信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情境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角度出发,从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方面去考虑,改善教学方案。

(二)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指的是无意识与意识的统一以及非智力与智力的统一,从状态上表现为轻松与精神集中并存且互补。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不但使学生思维集中,还要充分调动其兴趣无意识潜能、愿望等能动因素。

(三)愉悦轻松体验原则

学习效率与心理的激奋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轻松愉悦的环境更能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意境时得到快乐感。

三、低龄段古诗词情景教学的方法研究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借助科技的力量,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形象、直观,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连,并且相对独立,便于与学生互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地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地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在对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学习时,开课时就选择明快的乐曲,来激发学生对于古诗整体情境的想象。随着学习的深入,则选用柔和富有意蕴的古筝曲进一步开拓意境,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水、山、彩云、猿声、小船飞流而下,学生在诗与音乐渲染氛围中,入境入情地随诗人去领略文字中展现的风光。又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空灵、静雅的古曲则带领学生走进寂静的古寺,感受到诗人宁静淡泊、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二)带领学生真情品读

王国维这样说过:“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这里的“境界”即“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诗歌的灵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这方面就需要教师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启蒙作用。老舍也曾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要既有意思,又有响声,还要有光彩。”在教师的导读中,语言描绘与直观手段的结合非常重要。在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中,教师言语导向作用十分明显。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小学生对于诗歌的主观感受,从而帮助他们领略诗歌的意蕴,欣赏诗歌之美。

例如,《赠汪伦》这首李白所著的离别诗。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深千尺”与“送我情”相照应,诗人将友情之深巧妙地用“潭水”来做比喻,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踏歌送行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一首令人称道的名诗自有其过人之处,一字一句慢慢品味细细推敲方显韵味。这一方面的教学显然离不开教师悉心的引导。

(三)注重教学活动拓展

角色扮演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好方法。结合诗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角色表演来感受情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角色,贴合诗歌但也不局限于诗歌本身,充分调动活跃的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位置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自主地调换成诗词中相应人物的心理位置,必然有全然不同的体验。这种教学互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及时联想也是帮助小学生复习巩固学习过的诗歌的方法。例如,在学生外出活动过程中,如看到有人垂钓,即问:“咱们学过哪些诗句与眼前情境相似?”学生们可能联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春天的时候,看到枝繁叶茂,可能会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看见夜色中农民扛着锄头归来,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锄禾》)脱口而出。将诗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明显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力、掌控力。

四、结语

将情境教学引入小学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的进程中来。小学时期,是一个孩子品德与性情的最佳塑造期。师生一起探索、发现和分享,将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内化为学生自己一生宝贵的精神资源。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育情境教学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