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藤草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观察

2012-12-09 14:23姜淑兰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8期
关键词:压痛包块灌肠

姜淑兰

(永吉县中医院,吉林 永吉 13201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病程长,易反复,所以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院从2004年至今,应用柴胡藤草汤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有慢性盆腔炎病史1~2年者15例,3~5年者18例,6~10年者12例,10年以上者15例,全部病例均为经过抗生素反复治疗无效者。

1.2 方法

纳入标准:参考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制定。①可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小腹及腰部不适、疼痛,性交痛,带下量多或痛经等。③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有触痛。附件区可触及索条样物、包块、囊肿等,有压痛。④B超:可见炎性块物,边界不清,实质不均的暗区等。⑤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输卵管部分或完全阻塞等。⑥腹腔镜检查,见有明显的炎症、粘连、积液等。⑦血常规:周围白细胞正常或稍有增高。方剂组成:柴胡10g、枳实15g、红藤20g、忍冬藤20g、败酱草25g、车前草15g、川芎10g、香附10g、赤芍15g、三棱15g、莪术15g、虎杖15g、槟榔15g、水蛭5g、藁本10g、甘草10g;偏于湿热盛者加马齿苋10g、蒲公英30g、白花舌蛇草30g;偏于寒湿盛者加附子15g、桂枝15g、羌活15g、乌药15g。用法: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用水煎成300mL药液分装2袋中,150mL2次/日口服或温度调至38℃~41℃左右,150mL每晚行保留灌肠。灌肠方法:保留灌肠前须令患者排空大便,用灌肠器通过导管,插入肛门约16~18cm左右,将药液徐徐灌入约4~5min灌毕,将导管拔出,令其左侧卧位,15min后可起床活动。每晚1次,1次150mL,10次为1疗程。行经期间暂停使用。在治疗期间,一律停用抗生素药物。

1.3 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内诊检查,局部无压痛,包块消失。B超:子宫、附件未见异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内诊检查,压痛明显减轻,包块明显缩小。B超:包块较治疗前缩小1/2以上。进步:自觉症状减轻。内诊检查,压痛减轻。B超:包块较治疗前缩小1/3左右。无效:自觉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无改变。疗程:60例中治疗1个疗程者27例,2个疗程者23例,3个疗程者6例,未满1个疗程者4例。

2 结果

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4例,显效7例,进步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

3 典型病例

现将本组治疗中的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1)程女士,34岁,教师。小腹及腰部疼痛、白带增多5年。平素心情郁闷,白带量多、色黄、有异味,腰腹痛,经前明显加重。每次经期8~9d,量多,色深红,有瘀块。舌暗红,苔黄,脉滑数。妇检:子宫前位,压痛(++),活动度差,两侧附件区压痛(+),可触及索条样物以右侧明显。B超示,双侧输卵管积水,右侧明显。辨证为气滞血瘀兼湿热。给予此药物口服及灌肠治疗一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两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内诊检查,宫体无压痛,两侧附件区压痛消失,索条样物消失。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2)韦女士,28岁,农民。小腹痛、白带增多2年。2年前因孕4个月而行流产术,术后自觉外阴部冷凉,似有冷风吹入,胯部不适感,腹痛活动后加重,白带量多,清稀,月经后期。查: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妇检:子宫前位,压痛(+),活动度差,左侧附件区压痛(+),可触及包块,活动受限。B超示:左侧卵巢囊肿,盆腔积液。辨证为气滞血瘀兼寒湿。给予上方口服及灌肠治疗一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为彻底治疗又给予一个疗程治疗,症状消失。

4 讨论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意外受孕或人工流产率明显增多。因此引起妇科病尤其是慢性盆腔炎的几率明显增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慢性盆腔炎的菌群复杂,感染后迁延不愈,引起盆腔周围组织粘连。抗生素药物不易进入这些组织,所以治疗效果不满意。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癥瘕”、“带下病”、“不孕症”、“妇人腹痛”等范畴。它的形成与气滞、血瘀、湿聚、痰凝等有密切关系。故在治疗上以行气、活血、化瘀、消癥为主,辅以清热利湿或温阳化湿法,常取得较好效果。

方中柴胡、枳实、香附、槟榔,行气解郁,调理气机;三棱、莪术、虎杖、赤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水蛭逐瘀血散结;红藤、忍冬藤、败酱草、车前草、蒲公英、白花舌蛇草,清热解毒,消癥散结;附子、桂枝、藁本、羌活、乌药,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周围炎症吸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舌蛇草、虎杖、槟榔、柴胡、香附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功效,同时又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柴胡不仅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还有解热、镇痛、解痉及抗渗出等作用。槟榔还有促进腺体分泌等作用。诸药合用达到了疏肝解郁、行气利湿、活血消癥等作用。

在经络学中,因为足厥阴肝经之脉“过阴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络胆”,少腹属肝经循行部位,“附件”位于此处。这也是方中应用柴胡、枳实、香附、藁本的理由之一。藁本入太阳及厥阴经,善散风寒湿邪,治风寒头疼及寒湿腹痛,临床上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药物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现已广泛应用。因为盆腔内诸静脉与痔静脉丛相互交通,药物经痔静脉丛吸收后,可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从而取得满意效果。灌肠治疗既避免了中药对胃肠的刺激,减轻了肝脏的负担,又减少了对药力的影响,并且药液局部热敷有利于炎症的消退。灌肠治疗,药液在直肠内保留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连续每日治疗,较间断治疗效果好。故最好选在经净后2~3d开始,以免因再次行经而中断治疗。

部分病例虽临床治愈,但不久又复发。这些病例大多疗程短,在盆腔可扪及包块,有触痛,属于血瘀、痰阻。应再坚持治疗效果会更好。由于人们的认识问题,灌肠治疗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这也是此类患者不愈的原因。如果再能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效果会更好。

[1]刘娜,闫宏宇.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33例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12(5).

[2]陈芸芸.安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20(12).

[3]胡京华.温通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16(2).

[4]魏瑞慧.清热活血法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8(10).

[5]邱丽,曹永春.金匮方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0,15(3).

猜你喜欢
压痛包块灌肠
多发肿瘤样钙盐沉着症复发1例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香油消肿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