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眼科用药中的临床分析

2012-12-09 14:23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8期
关键词:泪液结膜眼科

刘 燕

(蒙城县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安徽 蒙城 233500)

由于眼部存在血眼屏障(包括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等特殊的组织解剖结构,大多数眼病的有效药物治疗是局部给药。眼科用药受血-眼屏障的限制,全身用药的药物很少能进入眼睛,因此大部分眼药采用局部用药,直接作用于眼组织。临床常用药物分为四类:①抗感染药;②抗青光眼药;③散瞳药;④其他眼病用药[1]。本文主要对眼科用药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

1 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可从下述几方面考虑。病原微生物眼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于:分离病原菌,做药敏测定,然后选用最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有时不易做到,治疗须凭经验进行。对轻度眼部感染,如大多数结膜炎,无需做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一般凭临床经验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在实验室结果出来之前感染就已痊愈;对于严重的眼部感染,如角膜溃疡和眼内感染等,细菌培养又往往获阴性结果,仍须凭临床经验进行治疗。此时,有两个指征可供借鉴:其一,随着对胆红素的生理功能及毒性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胆红素对心脏、肾脏也有一定的毒性影响。心肌酶分布在全身组织中,特别是心、肝、肺、骨骼肌、肾、脑中含量较高,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大咯血,护理人员应准确执行医嘱,积极抢救,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体位引流,排出积血,从而降低病死率。另外,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对一些高发人群要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对患者要给予多方面的关心、照顾,使其保持乐观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护士要向病人及其家人解释化疗的意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同时注意观察病人服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的副作用,如利福平可出现黄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及变态反应;链霉素可出现耳聋和肾功能损害;对氨水杨酸可有胃肠道刺激、变态反应;异烟肼可有周围神经炎、中毒性反应;乙胺丁醇可以出现球后视神经炎。一旦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就诊[6]。

2 眼科用药的类型

2.1 滴眼剂的种类

主要包括单方滴眼剂与复方滴眼剂。单方滴眼剂,即用一种药物与其溶液组成,制备时加或不加pH调节剂。加入pH调节剂的如环丙沙星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等,不加pH调节剂的如利福平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复方滴眼剂,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添加溶剂组成,以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剂量。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抗细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复方制剂,磺胺类药物+抗结核药物复方制剂,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复方制剂,抗组胺药物+维生素药物复方制剂等。

2.2 滴眼剂的眼内药物动力学

影响滴眼后眼内浓度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①药物在结膜内的浓度变化;②药物的角膜通透性;③药物的眼内清除过程。

药物在结膜内的浓度变化,即结膜囊内的药动学。药物滴入结膜囊,首先与结膜囊内的泪液结合,因此泪液的分泌与排出,泪液的容量及分布对结膜囊内的药动学关系密切。

泪液进入泪小管被认为是泪液的表面张力、泪小管的虹吸作用及瞬目所产生的泵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据统计,正常状态下,一次瞬目动作大约使2μL泪液进入泪小管,当药液进入结膜囊后,泪液与泪小管接触面的曲率变小,因而泪小管间压力增加,促使其排出[3]。此外,由于药物的刺激作用,泪液分泌量增加,泪液对药物的稀释作用亦增加,其每分钟的排出量大约为0.3μL,超出了泪液的生理转移率。

大咯血的治疗依据其严重程度、出血原因和病人的全身状况不同而不同,其治疗的任务是防止窒息,阻止出血,治疗原发病。如果咯血量大(>200mL/d)或呼吸储备能力很少,就非常紧急,治疗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出血部位,止血,防止血液涌入大气道。经验丰富者能运用FOB确定出血部位,在一些大出血的病例中,需采用硬质支气管镜。若有必要,可在出血点下压迫气囊并留置数小时或数天,直至病情稳定可行手术治疗。如果考虑进行诊断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放置Fogarty气囊可争取时间,以进行必要的动脉造影检查。另外一种保护功能气道的方法是插入一个特殊的气管内导管到未出血的右或左主支气管,其远端有可充气膨胀装置。双腔管的运用可对血液进行吸引,但插管一定要由熟练人员操作。有些药物是前体药,它在角膜吸收转运过程中经角膜组织内的酶作用进入眼内后就形成有活性的药物成分,可以大大降低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眼科用药的给药方式及方法

3.1 全身给药

3.1.1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一种方便而又安全的给药途径,不需要特殊器械,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其缺点为:药物需经胃肠道吸收,吸收速度相对较慢,不易于迅速达到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眼部药物浓度低,要达到眼部有效药物浓度需增加给药量。同时,部分药物能够被胃酸或其他消化酶破坏,并受到胃的充盈程度、胃内食物性质以及胃肠道病理状态的影响[5]。部分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刺激反应,特别在增加药物剂量后更为明显。呕吐或意识丧失及意识障碍患者无法口服给药。

3.1.2 肌内注射给药

肌内注射给药系将药物注射于肌肉内,依靠肌肉内丰富的血管网进行吸收,因而吸收速度相对较快,特别是水溶性药物的水溶液,注入肌肉后能够迅速散布而被吸收。

3.2 涂眼给药

即采用眼药膏给药,其注意事项与操作方法与滴眼给药相似。可直接用眼药膏管将眼药膏涂于下睑结膜囊内,也可采用玻璃棒蘸眼药膏涂眼,使用玻璃棒时应注意其顶部有无破损,以免损伤角膜或结膜,玻璃棒应取平行方向略转动后由颞侧抽出。涂眼后轻提下睑以闭合睑裂,然后用棉签轻揉眼脸2~3min,以使药膏均匀分布于结膜囊。

3.3 眼局部抗感染药

眼局部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感染性疾病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在给予药物前,应进行病变区刮片镜检、培养和药敏试验。在病原尚未查明前应首选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给药途径有眼部滴药、结膜下注射、玻璃体腔内注射和全身给药[6]。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菌药物是治疗重症细菌性眼内炎的有效方式。如感染不能控制,应施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给药。

4 结语

应该注意,眼内注射有一定的危险性,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操作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由于眼内组织对药物反应敏感,多数药物需经稀释方可行眼内注射,以免引起药物的内毒性反应。

[1]戈霓云,张友婷.浅谈眼科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11):887-888.

[2]余敏斌,李劲嵘.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新概念[J].中华眼科杂志,2006,42(3).283-288.

[3]李超英.新型眼科用药给药系统[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4):3-4.

[4]余敏斌,李劲嵘.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新概念[J].中华眼科杂志,2006,42(3):283-288.

[5]刘壮昌,宋云霞,邹琪徐,等.如何正确应用眼科药物[J].医学创新研究,2008,5(12):35-36.

[6]FINTAK DR,SHAH GK,BLINDER KJ,et al.Incidence of endophthalmitis related to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bevacizumab and ranibizumab[J].Retina,2008,8(10):88-89.

猜你喜欢
泪液结膜眼科
本刊征稿启事
国际眼科杂志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被“夸张”的眼病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吃口香糖,切洋葱时就不会流泪?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