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美容受术者心理状况的作用

2013-01-14 06:37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受术者评量美容

蒋 萍

(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江苏镇江 21202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形美容手术已成为人们改变自我、美化自我,实现其完美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法之一。现代的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在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心理护理成为整体护理核心部分,贯穿于整个的护理过程,而美容手术受术者,或多或少均存在一定的焦虑、心理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2012年我院医学美容科实施美容手术受术者6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43例。美容项目为隆胸、重睑、吸脂、除皱、隆鼻、去眼袋等。受术者均无明显的先天性畸形,并且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人,对照组按美容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步骤为:①术前心理护理:分析受术者的求医动机,对受术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受术者在手术前有恰当的期望值。详细告知受术者手术的步骤、效果以及可能的并发症。②术中心理护理:针对受术者的焦虑、恐惧、疼痛过敏心理,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态度和蔼,关心体贴,认真了解其内心感受,真诚提供帮助,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③术后的心理护理:针对术后受术者的焦虑和急躁,予以针对性地心理疏导,指导受术者进行自我情绪调整。手术前、后对所有受试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测评[2]。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各有20个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50分为阳性,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症状越严重。问卷由受术者于手术前、后分别填写,当场回收。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5.0软件包对两组受术者治疗前后的测量值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 两组受术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术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下降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受术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n=34)

表1 2组受术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n=34)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观察组 60.1±5.6 46.8±5.1 <0.01对照组 59.8±5.2 52.1±4.9 <0.01 P >0.05 <0.01

2.2 两组治疗前台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 两组受术者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术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下降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受术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n=34)

表2 2组受术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n=34)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观察组 57.7±6.9 41.9±4.5 <0.01对照组 58.0±6.1 49.5±5.3 <0.01 P >0.05 <0.01

3 讨论

美容手术是一门集医学和美学为一体的现代外科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求美而求助于美容手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容手术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有些人就业失败、家庭破裂、求偶不顺利等,把希望寄托在美容整形手术上[3],但是美容手术仅仅是美容手术,它并不能承载其美容以外的功能术上,受术者中许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问题,本文治疗前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评也显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一起来重视并解决这类问题。本研究通过两组受术者治疗前后的对照,在治疗前他们的心理焦虑和抑郁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受过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之间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心理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受术者的心理状态。

美容手术的受术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有术前的自卑和对手术的恐惧担忧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尊重和理解受术者,针对受术者的性格和心理特点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排除其心理障碍,及时进行术前知识宣教,耐心介绍美容手术的相关知识、手术的方法、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肿胀、青紫等。通过有效地沟通,缓解受术者术前紧张、焦虑的情绪。手术后受术者经常因为手术后的疼痛以及担心手术的效果,情绪比较焦虑。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关心受术者,耐心细致地回答其关切的问题。解释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只有等到术区消肿后才能达到其理想效果[4]。缓解其情绪使其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

现代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已成为大势所趋[5]。整形受术者尤其不同于其他受术者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在护理过程中尊重受术者的主观感受,并对其产生的不良心理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从而改变受术者不良心理状态。

[1] 何伦,方彰林.美容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321-322.

[2]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新精神医学丛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

[3] 唐凤云,张为欣,刘小玲,等.医学美容中女性求美心态及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S2):245.

[4] 彭庆星,何伦,秦守哲.美容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l999.413-419.

[5] 王瑶,仇树林.整形美容外科受术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3):321-322.

猜你喜欢
受术者评量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美容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术受术者心理护理的效果
美容整形受术者心理护理研究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出宫内节育器中的临床应用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