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3-01-21 14:21胡雪华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文化

胡雪华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 402160)

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胡雪华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 402160)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极不平衡,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相对完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现状很不容乐观,无论硬件软件都相对落后,必须着重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丰富馆藏资源,强化创新意识,扩大服务对象,以更好发挥图书馆的功能,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公共图书馆 ;文化建设 ;作用

一、 公共图书馆与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它的性质是社会性、学术性、教育性以及文化服务性。它是一种公益性的、非赢利性的服务机构,其服务特征是公共性、公益性和均等性,由此决定了它不能像书店和出版社一样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一所公共图书馆的效益不能用短期的、直接的经济指标,而是要看它长远的、间接的社会效益,因为公共图书馆传承着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对文化建设、对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普及和发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能使公民自由获取信息和知识,是社会调节知识和信息分配的重要方式,最终实现社会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从而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100多年前欧美公共图书馆就极力倡导和实践图书馆服务的包容性,争取为社会底层人群或弱势群体服务。以消除社会“数字鸿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联共同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各地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我国于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借鉴了全球图书馆服务标准编制中的先进理念和法制进程中的先进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旨在通过公共图书馆维护公民文化权利,从而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

二、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化信息馆藏资源、完善的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高素质的专业工作人员,可以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合作者和参与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现代知识信息的传播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是专门收集、整理、收藏、传播文献资料,供人们借阅书籍、报刊,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的机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更新旧知识、充实新知识,达到事业成功、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目的。而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能积极拓展其文化功能,发展其文化职能,向公众传播知识。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公共图书馆是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文学创作的重要源地。马克思利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25年,写下了《资本论》,列宁利用彼得堡的监狱图书馆,为撰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好了最初的准备,毛泽东利用北大图书馆,探求革命真理,初步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者向新民主主义者的转变。陈景润利用厦大图书馆写出了颇有见地的文章,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正是由于图书馆内丰富的馆藏文献,使他们学有所成,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从而具有高尚的革命情操。

(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作为基础,同时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们在接受图书馆大量文化知识信息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了爱国主义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以及积极向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人们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能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履行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觉性。另外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内部设置都是以人为本、一切从读者出发、体现人文关怀、关心人的命运、展现生命价值、追求自由与幸福的,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气息和厚重的人文氛围,读者的人文素质也必将大大提高。

(三)促进正确的文化导向

公共图书馆是时代文化的巨大载体,广大公众通过接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了解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不可想象的便利,从而降低了读者的学习成本,读者学会了检阅利用文献,掌握了科学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学习习惯,开阔了知识信息视野。通过这样一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人们还可以陶冶情操、砥砺意志、提高觉悟。从而促进人的精神、文化、才智各方面的全面统一发展。

(四)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原始的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图书文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类传承文化的需要。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数字图书馆,经历了四代的演变,但都不能改变它传承人类文明的角色地位。

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记载,所记载的内容就是图书文献。《尚书·多士》篇中有“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之说。图书文献记录的是人类千百年来与大自然斗争、进行社会活动的经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增加,人类所记录的经验、信息也日趋增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保存文献的机构场所——最初的图书馆。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图书馆汲取知识信息,并不断创新改造,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些成果又被图书馆所收藏,图书馆成为了文明的载体,对人类文明进行再一次的加工、整理、保存,使之代代相传。人们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前人的知识经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又把自己的知识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传授给他人。所以图书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努力方向

(一)发展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分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基层)。一般说来,省级图书馆的发展硬件还比较完善,其文化职能能得到相应的发挥;地市级图书馆一般和当地高校图书馆联合,其社会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挥。而县级图书馆即基层图书馆的现状则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经费不足,藏书量少,无法采购新书、无法进行古籍和地方文献的保护,也无法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其次是馆舍破旧,大部分都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房子,内部结构不合理,且年久失修,很难满足读者的需要;另外政府对图书馆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大以及服务形式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等,[1]严酷的现实极大地阻碍了基层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二)努力方向

鉴于当前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态势良莠不齐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政府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的投入,以更新、修缮、扩大基层图书馆的场馆,增加设备,充实藏书量等等。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投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久的工程,而且是个效益大的工程。

2011年初,文化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意见》,对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同时,国家也会对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给予相应的补贴。因此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多整改、多汇报,将配套经费及时落实。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

1.丰富资源,满足读者需求。资源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要不时调整购书原则和藏书结构,以适应读者阅读需要,加大地方文献的征集力度,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制作特色数据库上传到互联网,以共享图书馆专用网络带来的实惠。

2.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整理与挖掘。公共图书馆要致力于所在地核心文化要素的挖掘,整合当地文化主题,构建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数据库,并密切关注本地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动态,广泛收集地方文献。让民众了解并接触地方文化,以便更直接服务文化和经济。

3.强化创新意识,拓展图书馆服务。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方面创新。

4.加强宣传,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主要是利用媒体宣传和阵地宣传,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让市民了解图书馆。同时多开展读书活动,比如:文化月、文化周、读书沙龙、读书协会等,让读者体会到读书的快乐。[2]

5.虚心学习同行经验。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扩大公益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尽量采用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同时联合本地的大中小学图书馆(室),互相补充,资源共享,使图书馆的效益最大化。

6.服务大众,特别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这对我们图书馆人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文化软实力的显著增强,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之一。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图书馆正是人民群众满足文化需要的重要场所,是人们的终身学校。

[1] 暨群霞.论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建设[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124-125.

[2] 王云祥.我国高校图书馆制度与读者权利的冲突表现及成因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144-146.

The Role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HU Xue-hua
(Library of Chongqing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China)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is extremely uneve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and cit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ed regions relatively perfect, and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n developed areas of public libraries is not optimistic, regardless of the backwardnes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so 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ublic library, enrich collection of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innovation, expand the service object,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function of the library, the strategic goal of eventually realize the powerful cultural country.

The public libra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role

G250

A

1673-9272(2013)04-0051-03

2013-04-16

胡雪华(1964-),女,湖南常德人,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副教授,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谁远谁近?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