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体育的文化认定与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超越

2013-01-22 03:56李吴磊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

李吴磊

(河南工程学院 体育部,郑州 451191)

解析体育的文化认定与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超越

李吴磊

(河南工程学院 体育部,郑州 45119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构造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推动,缺少不了和谐校园文化这一重要因素的支持,作为人才最为集中的大学,更应该走在最前端,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体育文化的传播对大学校园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有重要影响。加强高等教育的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本身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体育文化背景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文化进行分析论述,为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加以指导。

体育文化;大学;体育课程;实践与超越

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体育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大学体育课程的形成和对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思考是以文化作为逻辑起点。随着我国基础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大学体育课程在强调健康的同时,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越加看重。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体育文化的素养。

一、体育文化的认定

(一)对体育的分析

体育的命题经历了多个学科的反复探寻,因为认识角度不同且揭示本质的角度也不同,所以体育的说法各有不同,存在差异。以社会学的视角看,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生理学视角看,体育的本质是与身体活动相关。而从体育自身的功能视角来看,体育就是集教育、健身、娱乐三者为一体。任何体育形式都具备这三种因素。

简单的说,体育是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和保健而由学校开展的一种教育。体育的产生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以人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采用身体练习的手段,从而获得体质的增强,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技术。是为文化生活的丰富而进行的具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发展而成的一个专门的领域。

以体育为来源,对体育课程进行基本逻辑和范畴的设定,经过传承和精炼的体育课程又形成了新的体育,但与体育相比较而言,体育课程在价值取向和价值功能以及对推动人与社会的发展这几方面来看,它们的文化模式与文化现象是有区别的。正是这种区别的存在,才突显了其存在的意义和它在整体文化中的价值。

(二)对体育的文化分析

目前的体育模式将体育现象分为两种

1.本体体育现象。它主要包括八大类:第一,具备组织、观赏性的大型对抗性体育运动。像赛马、竞技赛、山地自行车赛等。第二,独立的身体运动。像休闲娱乐、跑、跳、走等。第三,民族性的体育运动。像各民族的传统运动基础、体育策划与管理等。第四,体育相关用品。像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用具、服装、产地等。第五,相关法规。主要在进行体育活动中遵循的法律规定像体育法等。第六,体育训练、教学。像体育课程、技能培训等。第七,体育传媒。对体育活动的报道像电视、体育报、体育杂志等。第八,体育科学。像一些体育理论研究。

2.与体育相关现象。其相关层次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活动维度、体育相似,进而引发部分交叉活动。例如实用性、身体表演性活动等等。第二,非实用性维度、体育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情况。

体育在成为体育现象这种动态模式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远古时代,为生存需要在捕获猎物中的运动,像跑、跳等方式。二是近现代社会,以锻炼身体、保卫家国为主的方式。三是现代社会,出于对健康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就现在的体育而言,它是以人的身体活动为主要方式和目的,具有文化上的后天获得性以及物质、精神、制度结构上完整性的特点。体育现象以存在和不同文化间交叉的文化形态两个方面为表现形式。相对于固有的研究方式而言,以文化现象的角度研究才能适应现在多种体育现象出现的情况。

二、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文化以及文化的超越

(一)大学体育课程文化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教育为目的而建立的系统性的体育学科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以大学体育课程为手段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通过安排课程学习,学生既获得体育知识又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对于自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都有很大帮助。

文化与大学体育课程之间紧密联系,从文化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影响来看,一是体育课程内容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二是文化的模式、生态对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的影响,三是文化水平的发展影响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从大学体育课程对文化的作用来看,能够加快它的传播发展。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是对学生精神的支持、财富的积累,主要体现为内隐形和外显性文化两种:内隐性文化即大学体育课程的意识层面、价值层面和思想等;外显性文化即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创造出来的,主要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制度、政策和管理等。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研究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1)大学体育课程是以文化为基础出现的,也可以说是文化孕育了大学体育课程,其文化品性是由文化母体决定的,同时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逻辑规则和范畴设定的源头,缺少文化支撑的大学体育课程难以发展;同时,文化的精炼化、再发展离不开大学体育课程的支持,大学体育课程为文化的发展、创新、增值提供了不竭动力,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媒介。所以说二者之间有着血肉联系,缺少了任何一方的支持都难以发展进步。从二者的关系来看,体育文化是以大学体育课程为主要工具进行传承、发展的,这也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初衷,是其存在的前提,因此造就了大学体育课程对于文化的传承能力。(2)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来说,体育课程本身就是以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存在的,它就是一种文化,通过归纳总结,从中选出最优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也就是将文化精华的部分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1.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以文化传统为依据

文化传统即由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社会构成体,在经过长期的历史变更中逐渐形成、积累的具有稳定性的文化因素和特征。包括民族特性、民族开放性以及民族融合性倾向。所以对于大学体育课程来说,需要各国开放文化领域,加强与其它文化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具有国际化的文化理念,扩宽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国际视野,使课程的内容与国际接轨,从而促进民族性、国际性的相融合。

2.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变革以文化的变迁为动力

所谓文化变迁即通过增加、减少文化内容而引起结构的变化。实际上,文化变迁就是由新替旧的过程,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社会文化的变迁直接影响了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每一次变迁都是对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一次冲击,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它的变革。在以宗教文化为主宰的中世纪西方国家,由于大学的刚刚兴起,那么其体育课程文化不可避免地面临宗教文化的制约,从经验主义到理性主义,西方的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开始了科学化的运动,大学体育文化开始出现了科学精神,发展中期经历了社会竞争,导致大学体育文化中竞争精神的形成。随后由于竞争的愈加激烈,导致竞争异化问题。而对我国来说,大学体育课程体育文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古代的伦理文化、养生文化、到文化的偏西方化、再到西方文化为主导。西方文化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理念上、内容上、精神上等的变化都是西方文化的再现。所以说文化的变迁影响了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变革,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挑战。以时代发展为依据进行变革,在发挥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超越

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超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服从和传递。而是从社会的要求以及现在课程发展需要的角度,将体育文化通过选择、整理并加以提炼,从而形成新的学科文化,这种学科课程文化是具有体育特性的。

1.体育课程文化发展现状

相对以往来看,目前体育课程打破了传统格局,形成多元化的新格局,加入了各类西方文化的因素。对于大学体育课程来说,集中了包括教育文化和体育文化在内的各种多元化的新元素,新的教学课程理念主要是考虑了人本需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消减了竞争性,主要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把体育变为一种集快乐、休闲为一体,具有成功性、终身性的新特点。

目前的体育教育对于竞技运动存在着争议,作为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是否应该从体育课程中淡化,面对接踵而来的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体育素养以及大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浓厚的问题等,虽然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做出整改,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上问题依然存在并未实际解决。虽然理论知识丰富却并未具备指导价值,课程对于体育的传承仍然存在文化上的缺失。

2.大学体育课程中体育文化的超越

体育的主旋律与当代的教育思潮,长期占据大学体育课程追求的主要地位,以多维复合化的理论为主要依据,造成了体育课程难以在实践中构建稳定的文化知识体系,体育课程也呈现出一种身体活动的形态,课程模式设计并非以培养大学生们的体育能力为主,而是以强体质,健身心为主的课程模式,实现对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培养。作为一种具有文化特质的课程,单纯的身体运动并非其实际宗旨。

大学的本质是什么,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其本质就在于文化,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以及文化创新四个层面。大学体育作为一门体育课程,应该形成具有稳定性、有特性的文化形态体系,这种文化形态主要体现为四种类型:本源体育即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授;民族民俗体育;学术体育;非主流体育。形成一种创新的过程,对体育文化、体育课程文化进行发展和创新。

3.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模式的超越

大学体育课程尽管尝试了新模式,但多数是更新教育观念,或是对教育体制、方法、内容的转变,或是片面引用其它的课程文化模式。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无实质上的变化。体育课程与自然科学、语言、艺术民俗等文化的文化模式不同,同时也区别于法律、经济和政治等制度文化。而体育文化在课程文化模式上具有艺术文化模式和科学文化模式两种特征,因所处时代不同、阶级不同,运动的形式、人群等在文化内涵上都不同。艺术文化模式是进行肢体运动来发展精神文化的模式,而科学文化模式是以生命、生活来发展身体文化的模式。

体育课程既是文化课程也是一种对人进行体育知识教授的活动模式,以科学运动、运动艺术为前提,大学体育课程要不断深入与发展,不能局限在课程就是身体活动的固有模式中,想要保证课程被学生所接受,其需要具备独特新颖的文化模式,以当时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作为新模式构建的基础,最终将会在进行知识陈述的过程中开展对学生程序性内容的培养,成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喜欢和热忱,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4.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超越

(1)从逻辑角度看:创新是一个时代发展的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文化创新的意义越加突出。通过开展课程的方式进行对人的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现在的学校教育过于制度化,对人的培养趋向知识化、技术化,失去了培养文化人的意义,难以完成育人的使命。对于目前的大学体育课程而言,过多的受到制约,难以实现本文化的特质,导致出现文化上的困境与扭曲。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创新恢复了它的文化主体地位,对其文化传承逻辑的扬弃,把体育课程文化变的真实化、实在化。正确的看待大学体育课程文化,那么以文化方式出现的大学体育课程才能成为实在的体育课程,而体育课程本身没有文化,只是进行体育知识、技术传授的工具而已。对于大学体育课程而言,主要目的在于对人的培养和造就。大学体育课程并非是对社会文化进行单纯的照搬、认同以及传承,它应该具有自身的品味和理想。以逻辑角度看大学体育课程的的文化,它是一种自主性的文化现象,包括对文化内涵、追求的自主化,同时有自己的价值追求。

对于大学校园教育文化中的大学体育课程来说,它是为体育教育活动得以正常开展而存在的,以学生、社会以及知识三种因素构成的教育化的标准,成为了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依据。虽然说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最初以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为主,但二者之间并非等同关系。前者是将价值植入到文化中,而后者是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是价值中立的。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文化的标准并非是只能阐释其教育价值的单项式教育因素,其标准为复合化的因素系统。

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既具有超越性也具有培养性。其创新在于实现体育课程具有独特、崇高的超越性。超越意味着进步,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培育意义上的文化,一种指向人之生成的体育课程文化不能在文化传承逻辑机制中适应社会文化,而应超越社会文化。

(2)让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在回归中超越。课程文化是以主体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模式,有其文化的自为性品质。目前的体育课程面对的是全面发展教育需要的要求,肩负重任,多重使命让其困惑不已。体育运动在有利于身心健康、塑造性格的基础上推动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同时培养个体的团队意识,人们对这一观点比较认可,但运动精神能否扩展到生活领域仍难以证实。所以说需要文化回归,需要我们的反思。

大学体育课程并不具有承担社会文化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说,文化社会功能并不能通过大学体育课程来完成。大学体育课程文化要在回归中超越,其目标在于,以体育知识作为对人的体育能力、精神的培养。回归只是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的超越而非复古。把体育课程回归于体育文化,明确体育课程的的使命,完成文化教育的课程。实现在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在回归中超越。

三、结束语

文化需要人的创造,人同时也是文化的产物,所以人与大学体育课程文化二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而对于与大学体育课程有着更为重要联系的文化来说,它孕育了大学体育课程,大学体育课程对文化传承、发展、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支持。与文化创新的大学体育课程相对而言,具有文化传承的大学体育课程仅仅是把社会文化强加于大学生,而文化创新则是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投身到文化的创造中去。大学体育课程是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存在的根本在于文化创新,以文化传承为基础,将大学体育课堂文化不断发展、创新,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现。

[1]高有华.高等教育课程理论新探[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2]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荚]杰·科克利.体育社会学[M].管兵,刘稳琴,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龚正伟,刘湘溶.体育本质认识的分歧根源与真义求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96-99.

[5]王学锋.sport一体育:中国体育认识上的最大误区:再谈体育(PE)与竞技(sport)的本质、功能、目标、手段和主体[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16-19.

[6]卢元镇.体育运动的社会学内涵, 塑造健康与挑战极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1.

AnalysisofSportsCultureIdentityandtheUniversitySportsCurriculumCulturalTranscendence

LI Wu-lei

(Department of Sports,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Zhengzhou 451191,China)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the theme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esent era.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to be promoted by universities, and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cannot be realized without civilized campus culture. Thus the university, a place that is full of elites, is supposed to be in the front and to be a contributor of establish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addition, the transmission of sports culture has enormous influence on not only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but mental quality.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self- and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focus mo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in the university. The theme of this article is to mainly analyze the culture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ports culture, to guid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culture;university;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practice and transcendence

G807.4

A

1008-3715(2013)06-0089-04

2013-08-14

李吴磊(1983—),男,山东莘县人,河南工程学院体育部讲师。

(责任编辑赵冰)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