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补肾消痰汤治疗颤证50例

2013-01-22 18:21古春青
中医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阴虚肝肾肢体

古春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者痉挛扭转样动作,属于中医学“颤振”“振掉”范畴。本病老年人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多呈进行性加重。2009年7月—2011年2月,笔者采用镇肝补肾消痰汤治疗颤证5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自本科室门诊收治的颤证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28~70岁;病程6个月~4 a。患者均符合《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排除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颤证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给予镇肝补肾消痰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白芍30 g,天冬 10 g,玄参 15 g,龟板 5 g,龙骨、牡蛎各10 g,麦芽 12 g,怀牛膝15 g,桃仁10 g,川芎10 g,郁金 10 g,当归 10 g,石菖蒲 20 g,熟地黄15 g,制胆南星10 g,半夏 10 g,天麻 10 g,党参 10 g,黄芪 15 g。加减:胃阴虚者,加石斛10 g、麦冬10 g;肝郁化火者,加用柴胡6 g、牡丹皮10 g、薄荷10 g。1 d 1剂,水煎服,1 d 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且停药后2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消失,但停药后2个月有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程度减轻。无效:症状未达到好转标准。

4 结果

痊愈13例,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4%。

5 病案举例

患者,男,66岁,2012年11月2日初诊。主诉:手指震颤伴头晕,四肢不适2 a。现症:神志清,精神差,表情淡漠,手指颤动呈搓丸样动作,静止时明显,头晕头胀,多易怒,双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弦。曾按脑血管疾病予以治疗无疗效。近年来加重至双上肢震颤,头晕,行走时慌张步态,行动迟缓,语言蹇涩,睡眠差,大便干结。心电图、头颅CT检查均正常。西医诊断:帕金森氏病。中医诊断:颤证,证属风阳内动,髓海不足,痰瘀内阻。治宜滋阴潜阳,祛痰熄风,填精补髓。给予镇肝补肾消痰汤加减,药物组成:白芍 30 g,天冬 10 g,玄参 15 g,龟板 5 g,龙骨、牡蛎各 10 g,麦芽 12 g,怀牛膝 15 g,桃仁 10 g,川芎10 g,郁金10 g,当归10 g,石菖蒲20 g,熟地黄15 g,制南星10 g,何首乌12 g,半夏10 g,天麻10 g,党参10 g,黄芪15 g。10剂,1 d 1剂,水煎服。5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手指震颤、语言蹇涩、行动均较前减轻。药症相合,守方继服5个疗程,各症状均进一步缓解,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后电话随访无复发。

6 讨论

颤证类似于现代帕金森氏症,又称震颤麻痹,以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为病理特征,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形性疾病。目前西医尚无根本性治疗方法,治疗上十分棘手。从近30年的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中医学者对本病证名的认识尚未统一,或以主要症状命名如“手颤”“头摇”等,但均未能对本病界定出一个完整的中医学定义。《内经》亦无震颤之名,但有类似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2]中“掉”的表现。后世遵此予以阐发,《证治准绳·杂病》释曰:“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谓。”《张氏医通·颤振》曰:“泛指战栗,头摇,四肢抖动诸症。”近年来,医者对颤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功能减退(主要是肝肾阴虚,气血亏少),标实为风、痰、瘀、火诸端。樊莹[3]认为:本病发生主要因为肝肾阴虚和内风痰瘀。肝肾阴虚有2种:一是生理性虚损,中年以后肝肾自亏,更兼劳顿、色欲之消耗,而致阴精虚少,形体衰败;二是病理性虚损,高年多病重叠,或久病及肾,致使肝肾交亏,肾虚则脑髓不充,故发病。同时在肝肾阴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痰瘀成为促进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病理环节。临床上发病缓,始则头摇肢颤,不能自持,甚则头与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继而肢体不灵,行动缓慢,表情淡漠、呆滞;终则口角流涎,甚或卧床不起。其病因病机有风、火、痰、瘀、虚诸说,但主要有肾精亏损,肝血不足所致。因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老年人肝肾阴虚,精血亏损,筋脉失于濡养,致肢体僵硬,震颤不已;肾精不足,不能上荣于脑,髓海失养,脑失神明,故表情呆滞,肢体失控,发为抖动;或五志过极,化火生风,上扰巅顶,故肢体震颤,头晕头痛;或老年气虚血滞,血运不畅,致夹瘀夹浊,阻滞脉络,故肢体僵硬颤动,语言蹇涩。在本方中,怀牛膝归肝、肾之经,同熟地黄补益肝肾;天麻、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肝熄风;白芍、天冬、龟板滋养阴液,以制阳亢,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4];何首乌益肾填精,可以通过对脑组织老化相关酶MAO-B活力的影响来调节纹状体内单胺递质的代谢,抑制其含量的降低,从而调节其中枢活动;甘草酸甘化阴;桃仁、川芎、当归乃活血祛瘀之品,与白芍、甘草合用可达平肝祛瘀熄风之功用,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相符;石菖蒲芳香开窍、逐痰祛风,与郁金合用以治风邪夹痰阻络而致语言蹇涩;制胆南星、半夏祛湿化痰;党参、黄芪补气而帅血,可以改善血运;诸药与麦芽相配能和胃调中,防止金石类药物的碍胃之弊。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是针对其症状的控制,尚无有效延缓疾病进程的手段。由于手术和多巴胺替代性治疗存在严重的破坏性和副作用,寻找能够预防和延缓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法成为迫切需要。中医药是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状况而起作用,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少。如果单纯用中医药能有效控制早期症状,从而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大大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为长期治疗颤证、有效控制颤证的进展而奠定基础,努力在更高水平上探讨中医药治疗颤证的作用机制。

[1]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医学院学报,1992,15(4):39 -41.

[2]隆呈祥.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3]樊莹,周仲瑛.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6,37(11):663.

[4]左代英,陈建军.何首乌提取物对百草枯和代森锰模型小鼠行为及纹状体内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12):797 -800.

猜你喜欢
阴虚肝肾肢体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肢体语言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