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苎麻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2013-01-22 22:19陈兵兵崔国贤白玉超
作物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苎麻幼虫害虫

陈兵兵,崔国贤,曹 诣,白玉超,郭 婷

(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长沙410128)

苎麻(Boehmeria nivea L.)属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纤维植物。苎麻又称“中国草”,是我国特有的以纺织为用途的农作物,其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开发和利用的天然纤维作物之一。目前,我国苎麻种植面积和原料产量占世界的95%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占支配地位[1]。苎麻纤维作为一种优良的天然纺织工业原料,其粗犷、透气、凉爽的优点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加入WTO,更为我国的苎麻产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我国的苎麻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2]。

病虫害是影响苎麻生产的一大障碍。在苎麻生产过程中,各种病原菌和害虫直接影响到苎麻的生长发育,导致原麻产量和纤维品质大幅度下降,如:百蔸虫量在12~580头时,其株高下降0%~31.54%,茎粗下降0%~19.68%,鲜皮厚下降0%~30.49%,有效株数下降0%~43.53%,出麻率下降 0%~25.06%[3]。目前危害苎麻的病、虫有二十余种,大多数病、虫的发生规律已基本摸清,病虫害防治已由单一的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过渡。

1 主要病害

苎麻的病害可归纳为3类:真菌性病害、线虫病害和病毒性病害。对苎麻病害的防治主要采取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1.1 真菌性病害

在苎麻的病害中,真菌性病害占绝大部分,给苎麻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

1.1.1 白纹羽病

苎麻白纹羽病在我国各产麻区均有发生,在地势较低、容易积水的麻田较为严重。该病菌主要危害麻蔸,使根群腐烂,养分和水分吸收受阻,地上病株无收,造成严重减产。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麻蔸上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逐渐侵入根茎内吸收养分,使皮层发黑,肉质变红,最后呈糠心状腐烂。地上部分由于养分和水分吸收受阻,表现为植株矮小、细弱,叶片畸形,分株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枯死,败蔸。

发病规律:该病原菌以菌丝体在麻蔸内或土壤中的有机质上越冬,借土壤传染或病麻蔸传播。在土质粘重,团粒结构差,土壤板结,地势低洼积水,基肥不足,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地下害虫和根腐线虫病危害严重及杂草多的麻地均较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在种蔸繁殖时选用无病种根,用20%石灰水浸1 h或50倍福尔马林处理5 min后洗净栽植;新栽麻地要选择排水良好和向阳的地块,开好排水沟,施足基肥。②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避免田间积水,及时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③发病初期用2%福尔马林淋蔸,或每公顷用70%五氯硝基苯37.5 kg或50%托布津7.5 kg对水7 500 kg淋蔸;重病蔸应挖出烧毁,用生石灰或福尔马林消毒土壤;可与其它作物进行轮作。

1.1.2 炭疽病

苎麻炭疽病是苎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而且普遍存在于各个麻区,影响非常严重。炭疽病主要危害苎麻叶片、茎秆等地上部分,重病地幼苗往往成片倒伏死亡,染病成株纤维易断或变红色,难于漂白,严重影响纤维的品质。

发病症状:炭疽病在苎麻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苗期较为严重,重病地幼苗往往成片死亡;成株感染叶片、茎秆等,发病病叶产生圆形小斑点,病斑内部淡褐色或灰色,周围褐色或灰褐色,穿孔,发黄早落,茎秆病斑呈纺锤形,刮制后的原麻呈现红褐色的斑点,纤维强度、断裂度下降[4];发病部位在湿度较大时易产生橘红色粘稠物质。

发病规律: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内越冬,在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作为媒介进行重复感染。该病菌在17~33℃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5]。在偏施氮肥,土质粘重,种植密度大,以及低洼潮湿的麻地,均易发生此病害。

防治方法:①新栽麻田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如卢竹青、黑皮蔸、湘苎3号等;深翻地,清除田间病残体。②加强田间管理,使低洼处排水畅通;分期追施氮肥,磷、钾肥配合施用;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植株。③在发病初期,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病株;在发病较重的麻田,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或高温堆肥;合理轮作,更新麻园。

1.1.3 角斑病

苎麻角斑病主要危害苎麻叶片,极易形成早期落叶,从而导致受害麻株生长缓慢。

发病症状:底部叶片先发病,逐渐蔓延至上部叶片。病叶产生褐色病斑,开始为圆形或不定形小点,以后逐渐扩大,由于叶脉走向而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叶最后脱落枯死,受害麻株生长缓慢。

发病规律: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气候适宜时进行初次侵染,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进行再次侵染。高温潮湿,地势低洼,病残株遗留田间等均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①新栽麻田选用抗病高产苎麻品种,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合理轮作。②加强田间管理,排水良好,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增施磷钾肥。③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

1.1.4 疫霉病

苎麻疫霉病主要危害苎麻叶片,导致叶片早落,病株一般减产10% ~28%,纤维支数下降4% ~13%,是苎麻主要病害之一。

发病症状:染病叶片首先在边缘产生褐色病斑,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白色,病部与健部的交界处呈黄色块状坏死,病斑背面灰紫色,叶脉褐色,以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叶片,病叶呈黑褐色并稍卷曲,最后脱落。一般呈零星状发生,严重的可成片发生。

发病规律:该病菌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次年气候适宜时进行初次侵染,孢子囊或游动孢子通过风雨作为媒介进行重复侵染。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麻田一般较为严重,田间生长郁闭、通风不良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麻田选择向阳和排水良好的地块,施足基肥。②加强田间管理,尽量避免田间积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进行冬培,将病叶埋入土中,杀死病菌减少来年的侵染源。③改进栽培措施,降低田间郁闭度,增加通风透光,以减缓疫霉病害[6]。④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50%托布津1 000倍液、50%克菌丹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1.5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苎麻叶片和茎秆,对产量和纤维质量有很大影响。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褐绿色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褐色病斑,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中间灰褐色,边缘较暗,最后叶片变黄、干枯脱落;受害茎秆起初产生淡黄色纺锤形或纵条形病斑,后逐渐变灰褐色,凹陷,有时破裂。

发病规律:该病菌在病株上过冬,次年作为侵染源进行初次侵染,随后产生分生孢子以雨水、昆虫等作为媒介重复侵染。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排水良好,避免积水。②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③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液或克菌丹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喷雾防治。

1.1.6 立枯病

苎麻立枯病主要危害苎麻茎基部,导致茎部腐烂,麻株倒伏枯死。该病对头麻的危害最为严重。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麻株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斑点,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并环绕全茎,向内凹陷,最后病斑呈黑褐色,严重时病部慢慢腐烂,麻株倒伏枯死。

发病规律:该病菌主要靠土壤传播,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然后通过土壤或水流、麻蔸传播病菌。在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和施用未腐熟土杂肥的地块容易发生此病,在春季阴雨连绵、温度18℃左右的气候条件下也有利于此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①合理轮作,避免多年连作。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和开沟排水,施用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搞好冬培。③发病初期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1 000倍液喷施病株。

1.2 线虫病害

危害苎麻的线虫病害主要是由垫刃目短体线虫引起的苎麻根腐线虫病。该线虫取食和危害苎麻地下根茎,以萝卜根受害最重,是造成苎麻败蔸和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广泛存在于全国各个麻区。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形成黑褐色小斑,随后逐渐扩大为黑褐色大斑,并向内一直侵入木质部,使其呈黑色海绵状腐朽。受害麻蔸地上部分分株少,植株矮小、细弱,叶片发黄,干旱时易凋萎,外观似缺肥症状,严重时麻株枯死。

发病规律:苎麻根腐线虫病病原为线虫,在土壤或病残组织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在田间通过流水、农具及地下害虫作为媒介进行传播,也可通过种根进行远距离的传播。该病在土质疏松,土杂肥施用量大,麻龄长的麻田较容易发生,杂草丛生和地下害虫严重的麻田也较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此病害。①新栽麻田选用抗病品种,或通过种子繁殖和嫩梢土培扦插繁殖来避免初次侵染源。②加强麻园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和防治地下害虫,注意排水,施用充分腐熟的土杂肥。③栽麻前先对麻蔸进行消毒处理,用80%二溴氯丙烷1∶100倍液浸麻蔸15~30 min,可杀死大部分线虫,然后栽植。④对重病麻土进行药剂处理,每公顷窝施80%二溴氯丙烷45~60 kg或2.5%消灭威90 kg或3%呋喃丹90~105 kg。⑤对重病麻田采取水旱轮作,挖去老麻蔸改种其他作物。

1.3 病毒性病害

植物病毒性病害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影响非常大。目前苎麻仅发现一种病毒性病害即苎麻花叶病。苎麻花叶病是一种常见性病害,我国长江流域一带的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苎麻产区均有发生,野生苎麻也有发生[7,8]。

发病症状:苎麻花叶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上植株部分,受害植株梢部叶片首先失绿,呈不规则黄绿相间或黄色斑块,然后叶片皱缩,麻株生长矮小,严重时整株萎蔫枯死。

发病规律:苎麻花叶病病原为病毒,至今尚未确定其分类地位[9]。病毒由种子、种蔸带毒,以昆虫(花叶蝉等)为传播媒介从病株叶片、嫩茎吸取汁液后传播。在低洼排水不良的麻田较容易发生此病害,对头麻和二麻影响较重[10]。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花叶病品种,如圆叶青、黑皮蔸等;新栽麻园选择无病种根、嫩梢等繁殖。②对初发病株施用病毒清或病毒A、病毒一扫光等防治病毒病的农药,发现严重病株及时拔除烧毁。③及时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以防止病毒传播。④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有助于提高苎麻抗病增产能力[11]。

2 主要虫害

危害苎麻的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苎麻夜蛾、苎麻赤蛱蝶、苎麻黄蛱蝶和鞘翅目的苎麻天牛、苎麻金龟子。前三种害虫的幼虫大量蚕食苎麻叶片,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后两种害虫幼虫为害苎麻根茎,影响养分吸收,成虫为害苎麻茎叶,严重时导致败蔸减产。

2.1 苎麻夜蛾

苎麻夜蛾俗称摇头虫、红脑壳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其幼虫大量蚕食苎麻叶片,严重影响苎麻的产量和品质。苎麻夜蛾在全国麻区均有发生,是苎麻的重要害虫之一。

发生规律:苎麻夜蛾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代,田间以5~8月为盛发期,幼虫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危害麻叶;成虫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在麻株的上部叶背面集中产卵,卵期6 d。老熟幼虫在麻蔸附近枯枝落叶内化蛹[12]。

为害:幼虫蚕食麻叶,被害麻株叶片呈网状,严重时蚕食一空,仅留叶柄及主脉,导致被害植株个体矮小,生长停滞,多生侧枝,而且不易剥皮,纤维易断。

2.2 苎麻赤蛱蝶

苎麻赤蛱蝶俗称卷叶虫、包心虫,幼虫危害顶梢嫩叶,对麻株生长影响很大,在老麻区均有发生。

发生规律:苎麻赤蛱蝶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3代,田间在5月中下旬幼虫较多,危害较大。成虫在草丛中越冬,次年3~4月产卵于麻叶背面,一叶产卵1~2粒。成虫飞翔力强,白天活动,吸食花蜜。幼虫有假死性,并可迁移危害[13]。

为害:幼虫卷食苎麻上中部叶片,吐丝将麻叶反卷起,呈焦枯凋萎状,严重时麻园叶片反卷呈一片白色。叶片食后留下网状叶脉,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2.3 苎麻黄蛱蝶

苎麻黄蛱蝶俗称麻毛虫,幼虫危害麻叶,对苎麻产量和品质产生很大影响。全国麻区普遍发生,尤其丘陵山区较多。

发生规律:苎麻黄蛱蝶在长江流域麻区一年发生2代,主要危害时间为5~10月。成虫飞翔力差,易于捕捉。卵产于叶背面竖立成块,数量较多,卵期8~10 d。幼虫多在杂草和土壤中越冬。

为害:初孵幼虫群集于麻叶上取食表皮叶肉,使叶片呈焦枯状,老龄幼虫危害的麻叶呈半透明状、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全株麻叶只剩下叶脉和叶柄,致使麻株生长受阻,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败蔸[14]。

2.4 苎麻天牛

苎麻天牛又称蛀蔸虫、钻心虫、吃根虫,其幼虫蛀食苎麻根部,造成苎麻产量下降甚至败蔸。

发生规律:苎麻天牛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麻蔸内越冬,5月是成虫出现的盛发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产卵,卵期12~28 d。成虫白天活动,飞翔力弱,晚上多栖于麻叶背面,有假死性。

为害:幼虫蛀食麻蔸龙头根、扁担根,导致吸肥、抗旱能力减退,造成出苗迟,生长缓慢,无效株多,严重时整蔸枯死。麻蔸受其危害后,伤口又极易遭受到根腐线虫病和白纹羽病的侵害,加速了麻蔸败蔸。成虫为害苎麻茎叶部分,主要是叶柄和嫩梢,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15,16]。

2.5 苎麻金龟子

苎麻金龟子幼虫俗称蛴螬、白地蚕、老母虫,幼虫危害麻蔸,成虫为害麻叶、麻茎,容易导致苎麻减产和败蔸。

发生规律:苎麻金龟子一年发生一代,主要危害时期为3~6月。幼虫在土壤内越冬,6~7月可以看见成虫。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散产,每雌虫产卵50~60粒。

为害:幼虫为害苎麻根部,取食地下茎和营养根,形成不规则缺刻,造成麻蔸空洞,麻株抗旱和吸肥能力明显减弱,地上部分凋萎甚至枯死,以致减产或败蔸。成虫取食麻茎、叶,对苎麻植株造成直接影响[17]。

2.6 苎麻虫害综合防治

物理防治[18]:①利用害虫的群集性。当其处于产卵化蛹、越冬等阶段时,采用人工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的叶片,并将其烧毁或深埋;在收获时留下几株麻或堆放几堆青草用此来诱虫,集中杀灭害虫。②灯光诱杀。在闷热无风天气的傍晚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这样有利于减少卵源基数,用此方法诱杀苎麻天牛和苎麻夜蛾成虫的效果好。

化学防治[18]:①将呋喃丹、米乐尔按一定比例混合,在追肥、浇水时淋蔸,以杀灭幼虫。②赶在幼虫3龄期前进行药杀。具体施用量为:每公顷用25%杀虫双水剂2 250 g,或80%敌敌畏乳剂1 500~2 000倍液,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0~375 mL,对水600~750 kg喷雾;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淋蔸或喷雾。

农业防治[19]:主要是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和生态环境,调节益害虫的比例,达到降低虫源基数,抑制繁殖或使生存率下降的目的。①选育抗虫品种,将现代生物技术引入苎麻的害虫防治工作中。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麻园四周杂草以及害虫可以寄生、取食的植物,以减少虫源。在休种期间对农田进行中耕以破坏其越冬卵和蛹。③每季麻收获后,将麻骨、麻叶、麻皮、麻壳全部返回麻地沤腐。合理施肥以增加苎麻的抗性,施用的厩肥等有机肥应充分腐熟。

3 小结

近年来,苎麻病虫害防治上只注重病虫本身,而忽略苎麻田间环境的作用,是引起苎麻病虫区发生急剧变化、多种害虫产生抗药性、麻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不易恢复的罪魁祸首[20]。随着可持续农业生产观念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调控思想也逐渐被农业生产者、植保工作者所认同。过去的依赖化学农药,只治不防的方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苎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达到自然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综合防治病虫害。苎麻生产过程中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虽已有明显的效果,但仍存在问题。比如:在化学防治中,目前使用的化学药物毒性虽有所降低,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危害着人、害虫的天敌和环境。农药残留量、害虫抗药性、害虫再增猖獗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物理防治中,防治方法过于简单,人力消耗大,达不到大面积消灭虫害的目的;通过转基因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性状不稳定;没有很理想的生物防治制剂。应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苎麻、病虫害和麻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化学防治上,研制出高效低毒专一性较强的化学药物;在物理防治上,除了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条件采取有效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来抑制害虫繁殖;在农业防治上,可以利用数据库、专家系统、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使病虫害管理工作朝着模型化、定量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培育出更加高产的稳定的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总之,苎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将防与治相结合,生物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在考虑对某一病虫害的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到对整个麻田甚至周围其它病虫害所能产生的影响;在考虑当前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考虑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1] 熊和平.麻类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6.

[2] 李宗道.WTO与农业产业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周玉锋,杨玲丽.苎麻天牛幼虫对苎麻为害损失与经济阈值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0,(1):59.

[4] 李瑞明,马辉刚,吴继红,等.苎麻炭疽病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1992,8(3):24 -26,31.

[5] 罗俊国.苎麻炭疽病病菌的培养性状和苎麻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J].湖北农业科学,1991,(12):18-19.

[6] 高智谋,郑小波,陆家云.光照、湿度和培养基对苎麻疫霉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25(2):128 -132.

[7]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中国麻类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8] 张迁西,苏生春,肖 平.野生苎麻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J].江西植保,2006,29(2):67 -69,66.

[9] 程 毅,吉洪湖,周立群,等.麻类作物主要病害防治研究进展[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6,10(6):21 -24.

[10] 梁雪妮,刘飞虎.苎麻花叶病综合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6(4):355 -361.

[11] 张继成,薛召东,黎修惕,等.苎麻花叶病传播方式及防治研究[J].中国麻作,1996,18(4):36 -40,44.

[12] 严智燕,薛召东,曾粮斌,等.两种苎麻种质对苎麻夜蛾(Cocytodes coerulea Guenee)幼虫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2):99-100.

[13] 薛芳森,朱杏芬.苎麻赤峡蝶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6(3):270 -273.

[14] 汪义平.苎麻黄蛱蝶发生及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1):23 -24.

[15] 周玉锋,杨玲丽,王晓强,等.贵州苎麻天牛化学防治研究[J].中国麻业,2001,23(2):21 -22.

[16] 周玉锋,杨玲丽,文克俭.苎麻天牛防治适期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11):30.

[17] 张怀芳,陈洪福.防治苎麻金龟子药效比较试验[J].农药,1989,28(1):57.

[18] 曹涤环.苎麻四大害虫的防治[J].湖南农业,2003,(9):14.

[19] 张志林,陈丽珍,雷朝亮.我国苎麻害虫防治研究进展[J].湖北植保,2010,(6):5-6.

[20] 蒋拥东,李鹄鸣,谭济才,等.苎麻病虫害田间生态调控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4,(5):47 -48,49.

猜你喜欢
苎麻幼虫害虫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五种环保型农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