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41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2013-01-25 05:37张显伟曹宏王春田魏亮王兆永田晓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类癌阑尾阑尾炎

张显伟曹 宏王春田魏 亮王兆永田晓丰

(1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外二科,吉林 吉林 13620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普通外科,吉林 吉林 130033)

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41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张显伟1曹 宏2王春田2魏 亮2王兆永2田晓丰2

(1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外二科,吉林 吉林 13620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普通外科,吉林 吉林 130033)

目的 探讨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观察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1例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观察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免疫组化标记、病理形态。结果 男12例,女29例,阑尾腺癌13例,类癌28例,腺癌表达上皮性标志物分别为CEA及CK20,内分泌物标志物为阴性;类癌内分泌标志物Syn、CD56、CaA阳性。结论 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在临床较为罕见,术前临床表现为炎症,多经术后病理研究发现,需要辅助免疫组化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学

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较为罕见,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发病率仅占0.2%~0.5%,疾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在急慢性阑尾炎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偶然发现[1]。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类癌、腺癌等病变,目前临床关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等研究尚不充分,为对阑尾恶性肿瘤诊治水平进行研究,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1例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1例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女29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9.34±6.28)岁,其中25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13例患者右下腹疼痛而就诊,患者均伴随呕吐、恶性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行阑尾切除术;3例患者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前下腹均出现反复不适(其中2例患者经肠镜及腹部彩超检查正常,1例患者术前经钡剂灌肠及腹部CT检查正常),2例患者首次诊断考虑为阑尾周围脓肿,经彩超诊断显示右下腹有囊实性包块,术中经病理显示为阑尾黏液腺癌。

1.2 方法

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标本,经4%甲醛固定后,常规脱水,并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标记光镜观察,采用北京中山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体,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给予所有患者对症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

2 结 果

2.1 巨检结果

阑尾长3.8~9.4cm,呈不规则增粗状态,直径为0.8~1.5cm。其中6例类癌为淡黄色肿物,位于阑尾尖端管腔内,体积为0.7cm×0.4cm ×0.5cm。13例类癌肿物切面为灰白色室性,位于阑尾中段,直径为0.38cm。22例腺癌均位于阑尾根部,切面灰白色,肿物大小范围0.5 cm×0.6 cm×0.5cm~3.8cm×1.4cm×1.2cm,肿物较小者质中,界限不清,为浸润型,较大者为息肉型。

2.2 镜检结果

13例腺癌均未高分化,其中8例呈小管状浸润与肌壁间并浸润至浆膜,其余5例高分化腺癌呈息肉状充满管腔,组织形态与结肠腺癌基本抑制,部分区域出现黏液湖,表现为黏液腺癌结果,并自黏膜下层至浅肌层进行浸透。28例类癌细胞呈缎带状、巢状对阑尾壁至浆膜浸润。肿瘤细胞呈现出椭圆形、圆形,异型性不明显,基本无核分裂,未出现出血坏死。13例腺癌阑尾炎患者术后经切除右半肠,未出现肿物,其中10例患者在术后4d后盆腔淋巴结转移。

2.3 免疫组化结果

腺癌表达CEA及CK20,而不对神经内分泌物标志物进行表达,类癌肿瘤细胞能够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D56、CaA阳性。

3 讨 论

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在临床较为罕见,其中类癌较为常见,占所有阑尾肿瘤的50%~70%,腺癌较为少见,发病隐匿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规检查诊断难度较小,因此临床常出现漏诊、误诊现象[2],同时由于阑尾类癌症状不明显,因此引起类癌综合征概率较小。阑尾类癌的预后较好,患者5年内存活率较高,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发现类癌患者存活25例(89.3%),类癌患者存活率仅为23.1%,而死亡的类癌患者术中发现肿瘤直径均在1cm以上,经术后病理研究发现出现淋巴结转移,黏液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仅有3例存活。

阑尾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因此亦无特异性检查,经肠镜、钡剂灌肠及CT检查等均不能在术前确诊。阑尾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容易出现混淆,可能与肿瘤生长而对阑尾腔形成压迫导致阑尾腔狭窄有关,阑尾排空受阻,从而引起阑尾炎症的发作,而其发病原因与粪石及淋巴滤泡等引起的阑尾炎症基本一致[3]。本次研究中28例类癌患者未出现面部潮红、腹泻等类癌综合征症状,因此多为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未经全面准确的检查,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多在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因此术中鉴别阑尾肿瘤及阑尾炎作用极大,对于所有进行急性手术的阑尾炎患者,在阑尾切除后均应进行详细的检查,观察是否出现阑尾管腔弥漫增厚、阑尾局部实质性包块等[4],当阑尾明显畸形、变硬时则需在术中进行冰冻切片检查,从而对患者是否出现阑尾肿瘤进行确认或排除。

临床治疗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有着直接影响,国外研究者[5]认为类癌患者肿瘤体直径在1cm以下,多位于尖端,极少出现转移,因此可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治疗,而对于直径在1~2cm或者更大的手术切除范围尚为明确统一。若类癌位于系膜区域或阑尾根部,肿瘤直径在21cm以上,则需考虑行规范化的右半结联合肠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而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及阑尾黏液腺癌患者,预后均比较差,本次研究中,腺癌患者仅有3例患者存活5年以上。临床进行癌症分期将阑尾恶性肿瘤与结肠癌归于同一分期,阑尾无肌层,因此一旦病变对黏膜下层侵及则考虑是否侵至浆膜下层,临床诊断发现时基本处于进展期。同时临床研究显示,当肿瘤附近出现阑尾穿孔或阑尾腺癌侵至浆膜时,极易引起淋巴结、大网膜更加广泛的腹腔种植转移,预后较差,造成患者死亡。

阑尾恶性肿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病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伴随阑尾炎症,无特异检查辅助工具,漏诊率较高,多在术中或术后发现,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完善术前辅助检查,能够有效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术后将所有切除阑尾送往病理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为患者尽早治疗提供依据,改善预后。阑尾肿瘤通常体积较小,界限模糊,因此在取材时仔细检查亦能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1] 刘宗文,张维艳.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6):571.

[2] 华玉兰,秦桂萍,张燕林,等.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源例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479-2480.

[3] 黄斌,翟梅娟,刘红胜,等.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9,38(2):194-198.

[4] 龚龙波,孟良,吕孝,等.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诊治分析附17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2,6(5):31-33.

[5] Varisco B,Mc Alvin B,Dias J,et al.Adenocarcinoid of the appendix:is right hemicollectomy necessary? A mela-Analysis of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s[J].Am Surg,2004,70(7):593-599.

R735.3+6

B

1671-8194(2013)36-0049-02

猜你喜欢
类癌阑尾阑尾炎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消化道类癌25例诊治分析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
手术治疗5例阑尾类癌临床报道
胃肠道类癌的诊断现状及进展
直肠类癌46例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