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H术加外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

2013-01-25 05:37张亚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切术环状肛门

刘 晰 陈 伟 张亚峰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四川 遂宁 629000)

PPH术加外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

刘 晰 陈 伟 张亚峰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四川 遂宁 629000)

目的 探讨就环状混合痔患者运用双重术式(PPH术、外剥切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以本院肛肠外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应用PPH术结合外剥切术予以治疗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对象(研究组)。另抽取60例本院同期运用单一外剥切术治疗的相同病症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特就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恢复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均为25~45min;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就术后疼痛,伤口恢复情况,其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环状混合痔患者运用PPH手术结合外剥切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就治疗后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单一外剥切术,故此方法具有理想的临床推广意义。

PPH术;外剥切术;环状混合痔

痔属现今临床肛肠科中十分常见的病症之一,而就随着近年来社会人群生活节奏及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此症的发病率也呈现急剧上升趋势。环混痔即环状混合痔,是混合痔缠绕直肠肛管形成的[1]。此病的病因其主要是因内痔促成,且病症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临床对于此症多采取外科手术予以治疗,患者也需面对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等问题[2]。故本院就探讨针对环状混合痔患者运用PPH手术结合外剥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特进行了专项研究工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此次研究以本院肛肠外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60例环混痔患者作为研究组。组中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41 ±3.2)岁;其中病程最长为7年,最短3年。另抽取60例本院同期相同病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9±3.7)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经临床确诊为环混痔,且就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外剥切术治疗,具体为:就痔下端皮肤与黏膜交界处作尖端向外的V型切口,并沿内括约肌表面向上剥离到内痔顶端,在痔块概况缝合结扎,在距结扎线0.3cm处切除痔块。其优点是手术便捷,最佳适应证是单发或相互之间相对孤立的混合痔。缺点是每次切除痔核不能超过3个,切除的痔核太少对病变广泛的环混痔起不到治愈目的,术后肛门消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并且术后肛门残留赘皮多,不利于肛门清洁,易复发,术后疼痛感强,易发生尿潴留、大出血、肛门肛管狭窄、肛门肛管皮肤缺损、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影响肛门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

1.2.2 研究组的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PPH术联合外剥切术进行治疗,术中采用吻合器及组件,按常规行PPH术[1]。术中吻合器选自美国强生公司生产。手术运用改进的环形吻合器在痔核的顶端环形切除黏膜和黏膜下层,从而阻断血代,达到缩小痔体积的目的。其优点是PPH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缺点是PPH术不能直接切除外痔。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数据录入电脑后,采用SPA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统计处理。统计中的计量资料运用()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进行检验。统计资料结果:若对比差异P<0.05则为具有显著性,表示有统计学意义,若对比差异P>0.05则为不具显著性,表示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均为25~45min;研究组术后患者住院时间(4.5 ±1.2)d,对照组(12.5±1.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就术后疼痛,伤口恢复情况,其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PPH术即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由意大利外科医师Antonio Longo于1993年提出的治疗混合痔的新疗法。此术式也因符合痔发生的病理机制而在临床上迅速推广,PPH术适应证为脱垂、反复出血的内痔。相比与传统的痔切除术,此术式后具有患者创伤小、疼痛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PPH术后肛门坠胀这类并发症,究其原因,提早预防,可以减少或避免,对于PPH术后残留赘皮,且可以联合外剥切除术进行治疗[3]。

环混痔属混合痔中较严重的一种,在临床上常见,不容易治疗,主要采用是手术方法。因其病变范围广,术中操作者如果切除数量过多则易出现肛门衬垫下移、肛管狭窄等并发症,切除数量过少又不能完全消除痔病症,所以如何保证疗效,又能清除病兆,保护肛门正常功能是目前临床医师们有待研究的一项课题。

目前,治疗此症临床多采用几种方法:外剥内扎术,虽拥有显著的疗效且术后复发率低。但也具有创伤过大及会对患者术中及术后造成巨大疼痛等缺点;保留肛垫术,其减少了术后肛管狭窄、排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术后疼痛感强、水肿发生率较高,且因为不能完全处理痔而容易复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也具有医疗成本高,术后感染率较高,术后残留皮赘常有发生等缺点。单一的术式针对环混痔均会产生一系列弊端,故为提高此症的治疗有效率,应联合多种术式进行治疗[4]。

在本组治疗中,应用PPH术治疗内痔部分,通过环形切除病灶,使肛垫血供减少,致痔核萎缩的同时,也保证了正常肛垫的完整性,维持控便功能;外痔部分则采取外剥切术。针对于环混痔这种特殊性与复杂性的病症,本组采用PPH术联合联合外剥切除术治疗60例环混痔患者疗效理想,就患者术后各项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单一术式治疗的对照组,且两组对比结果拥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环状混合痔患者运用PPH手术结合外剥切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就治疗后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单一外剥切术,故此方法具有理想的临床推广意义。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修订《痔上黏膜环开切除钉合术(PPT)暂行规范》会议纪要[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5,8(4):374.

[2] 李洪燕.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45例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6):371-372.

[3] 杨芳,李忠礼.PPH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松弛2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227-228.

[4] 鲁武伟,彭杏芳.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差异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6):28-29.

R657.1+8

B

1671-8194(2013)36-0076-02

猜你喜欢
切术环状肛门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ircRN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第78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