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1-25 05:37李全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氢氯吡稳定型格雷

李全亮

(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全亮

(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3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氢氯吡格雷,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54.76%),有效15例(35.71%),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90.47%;对照组显效21例(56.76%),有效11例(29.73%),无效5例(13.51%),总有效率86.49%,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明显降低心绞痛的次数,减短心绞痛持续疼痛的时间,得到了临床的肯定,有效地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稳定型心绞痛;氢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1]。心绞痛多见于男性患者,多数在40岁以上,情绪激动、劳累、受寒、饱食、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在国外50岁男性心绞痛年发病率为0.2%,女性0.08%。由于它具有较为不同的生理病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及时地采取适当治疗措施,患者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采用氢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9例,年龄42~71岁,男48例,女3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给予抗凝血药物、硝酸盐制剂或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等治疗药物,缓解心绞痛症状。肝素和阿司匹林都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了减少冠脉内的凝血,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325mg并静注肝素,一日一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氢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日一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并做分析。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诊断治疗标准:显效——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绞痛消失或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心绞痛的发生次数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或心绞痛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缩短;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心绞痛的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的数据并进行比较,做卡方检验,应用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通过1个月的治疗观察、分析,观察组显效23例(54.76%),有效15例(35.71%),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90.47%;对照组显效21例(56.76%),有效11例(29.73%),无效5例(13.51%),总有效率86.49%,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其患者胸部会产生不适与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相似,通常会更强烈,可持续长达30min,偶尔患者也会出现从睡眠中痛醒的情况。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变化多端,有可能会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因此,对有其正确的认识与处理,是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的。不稳定心绞痛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对于它的定义至今都没有完全确定,也没有统一。多数学者都同意Braunwald E的观点:除了没有诊断心肌梗死的明确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外,目前都是根据以下3个疾病特征来确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定义的:①在相对稳定的劳累相关性心绞痛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心绞痛(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或更频繁);②新出现的心绞痛,通常在1个月内,由很轻度的劳力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③在静息和很轻度劳力时出现的心绞痛[3]。

治疗药物都是通过迅速缓解胸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来达到治疗目的的,这样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氢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除ADP外,氯吡格雷还能阻断其它激动剂通过释放ADP引起血小板活性的增强,从而抑制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4]。它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状态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的循环障碍疾病。本文通过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明显降低了心绞痛的次数,减短心绞痛持续疼痛的时间,得到了临床的肯定,它有效地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1] 卢文娟,马丽娟,张正水.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2):159-160.

[2] 陈红梅,徐开联,付延导.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6):151-152.

[3] 肖向阳,李林.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6):139-140.

[4] 高秀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药房,2010,8(4):380-382.

R542.2+2

B

1671-8194(2013)36-0084-01

猜你喜欢
氢氯吡稳定型格雷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袁氏镇心痛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50例
国产与进口硫酸氢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HPLC法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含量